本心的智慧

作者: 明空如月_QD | 来源:发表于2018-09-15 16:02 被阅读0次

    本心的智慧

    ——根据商羯罗《自我知识》改编

    1 《本心的智慧》是为了这样一些人:通过修行,他们已经获得了身心的净化,心中平静,摆脱了感官欲求,他们渴望获得解脱。

    2 正如火是烹饪的直接原因一样,唯有[本心的智慧]而非其他任何形式的戒行才是解脱的直接原因。因为没有[本心的智慧]就不能获得解脱。

    3 行动不能摧毁[无明],因为行动和[无明]并不抵触。只有[本心的智慧]才能摧毁[无明],正如只有光明才能驱除黑暗。

    4 正是由于[无明],[本心]显得有限。[本心]没有任何多样的可能。一旦摧毁了[无明],[本心]就会自动显露自身,就如同乌云散去,太阳照耀。

    5 通过反复实践,[本心的智慧]就会净化因[无明]而受到污染的体困的心灵。接着,[无明]本身就消失了,这就如卡塔卡果粉净化了浑浊之水,然后卡塔卡果粉消失了。

    6 这个世界充满了依附和厌恶之物。它就像一个梦:只要一个人还没有觉醒,这个世界就是真实的。但一旦醒来,这世界就变得不再真实。

    7 [道],或曰[本心],是这个现象世界的基础。只要没有认识到[道],或曰[本心],这个世界而就显得真实。这个世界就像牡蛎壳银光的幻影。

    8 所有的[名]都存在于觉知者的想象之中。这个觉知者是永恒的、遍在的基础,是生命本自具足的[本心],其本质是空性和觉性,显现为存在和理智,即[觉知者]。[名]和[色]就像是脚镯和手镯,而[本心]就像是金子。

    9 由于和不同的[意识限制]结合,遍在的[空]似乎呈现彼此不同的[空];一旦摧毁了这些[意识限制],看似彼此不同的[空]就变成为一。同样,由于和不同的[意识限制]结合,遍在的[本心]表现为不同的[本心];一旦摧毁了这些[意识限制],他们就变成为一。

    10 由于和不同的[意识限制]结合,诸如种姓、肤色和地位的观念叠置到[心灵]之上,就宛如味道、颜色叠置到了水中。

    11 粗身是心灵经验快乐和痛苦的中介,它由过去的[意识行为惯性力]决定,从五种精微元素而来。一种精微元素的一半比例和其他四种精微元素各八分之一的比例结合产生粗身。

    12 精身是心灵经验的工具,它由五气、十个感官、心念和觉知构成,这些元素都来自五大精微元素进一步细分和相互结合之前。

    13 [无明]是难以形容的、无始无终的,它被称为原因,它是叠置在心灵上的一个[意识限制]。要确知[心灵]不同于三个[意识限制]。

    14 由于和五鞘结合,纯粹的心灵就如同五个鞘一样。这就如水晶,一片蓝布或红布与之相触,水晶就好像是蓝的或红的了。

    15 通过分辨,一个人就可把纯粹的、最内在的[本心]和覆盖着它的五鞘分开。这就如同用杵敲谷粒,就可把谷米和谷壳分开。

    16 尽管遍布一切,但[本心]并不在一切中照耀;[本心]只在觉知和理智中展示,就如清水或明镜中各种现象的显现和映照。

    17 [本心]不同于身体、感官、心意、觉知、理智和无分别的原质。但它是它们这些功能的目击者,可以把它比作国王。

    18 空中的云在动,但却好像是月亮在动。类似地,由于缺乏分辨,好像[本心]是活跃的,而实际上活跃的却是感官。

    19 身体、感官、心意、觉知以及理智,在[本心]本有意识功能作用的帮助下,从事它们各自的活动,就如人们在太阳光的帮助下进行活动。

    20 尚未觉悟的迷惑愚人,没有分辨的智慧,将身体和感官的特征与功能叠置在纯洁的[本心]上,[本心]是绝对的存在与意识,是绝对的空性与觉性,这就如同把诸如蓝的、凹的等性状特征归之于天空。

    21 由于[无明],人们会把水的运动归因于反射在水中的月亮在动。同样,人们会把心意的代理、享受和其他限制,错误地归因于[本心]。

    22 只要觉知、理智或心意发挥作用,就可以感知到依附、欲望、快乐、痛苦等等的存在。在深眠中,心意终止了,它们不是[本心]。

    23 [本心]的本性是永恒、纯粹、空性、觉性和喜乐,就如光是太阳的本性,清凉是水的本性,热是火的本性。

    24 由于没有分辨的智慧,[本心]的两个方面即空性和觉性,显现为存在和意识,并与迷惑了的心意相结合而产生像“我知道”这样的观念。

    25 [本心]绝不会经历变化,而觉知和理智的功能作用并不是[本心]之[本体]。但是,人们相信[本心]等同于觉知和理智,并陷入这样的幻觉之中,好像他就是知微者,认识者。

    26 把自身视为[个体心灵]的[本心]会被恐惧所压倒,就如同把绳子看做蛇的人一样。通过认识自己不是[个体心灵]而是至上[本心],[本心]就会重新获得无惧。

    27 心意、感官等等都由[本心]照亮,就如一盏灯照亮一个坛或罐。但是,这些物质对象不可能照亮它们自己的自我。

    28 同样,就如一盏灯并不需另要一盏灯去照亮,作为意识本身的[本心]也不需要另一个意识的工具去照亮自身。

    29 在经典的陈述“不是这,不是这”的帮助下,通过伟大的智慧真言,使得所有的[意识限制]失效,从而认识到[个体心灵]和至上[本心]的同一性。

    30 由[无明]创造的身体及其性质等,都是易坏的,不持久的,就如泡沫一样。通过智慧的观照和分辨,你会就明白地了悟到,你是纯洁的[本心],完全不同于它们。

    31 我没有诸如出生、衰老、疾病、死亡之变化,因为我不同于身体。我不依附于感官对象,诸如声音和味觉,因为我没有感官。(注:我,即本心)

    32 我没有悲伤、依附、恶意和恐惧,因为我不同于心意。“他没有呼吸,没有心意,纯粹,比高者更高,不朽。”

    (注:我,他,即本心)

    33 “从它这里生出呼吸、心意、所有感官、空(以太)、气、火(光)、水、地,它是这一切的支撑。” (注:它,即本心)

    34 它没有属性和活动,永恒而纯粹,没有污染和欲望,不变,无形,始终自由。(注:它,即本心)

    35 [本心],永恒、纯洁、自由;[本心],唯一、不可分、非二元;[本心],具有喜乐、真理、智慧和无限之性质。

    36 我确实是那个至上的[本心]。从里到外,我充满一切事物,就像以太一样。我不变,在一切之中同一,我纯粹、纯洁、不依附、不可改变。(注:我,即本心)

    37 因而,连续不断的反思创造出了“我即是本心”这一印象,它摧毁无明及其困惑,就如返老还童之药治愈疾病一样。

    38 独居一处,心无欲念,控制感官,专注于独一无二者——无限的[本心]。

    39 智者只应该理智地将整个客观世界融入[本心],经常地把[本心]看做无暇的天空。

    40 已经到达至上目标的智者,放弃了诸如[名]和[色]的所有对象,作为无限的意识和喜乐的化身生活着。

    41 在至上的[本心]那里,不存在认识者、认识和认识对象之间的区分。它是唯一的意识和喜乐,它独自照耀。

    42 持续的冥想(可以比作钻木取火)点燃了智慧之火,智慧之火彻底烧掉[无明]这一燃料。

    43 就如黎明驱散黑暗,阳光普照,只是摧毁[无明]后,[本心]光芒四射。

    44 尽管[本心]是永远在场的存在,但由于[无明],它不被认识到。一旦摧毁[无明],就认识到[本心]。[本心]宛如一个人脖子上的装饰品。

    45 透过[无明],[本心]好像是一个个[个体心灵],就如树桩看上去像人一样。一旦认识到[个体心灵]的真正本性,[个体性]就被摧毁。

    46 觉悟[本心]的真正本性产生智慧,这一智慧立即会摧毁具有“我”和“我的”特征的[无明],就如正确的信息清除了方向上的错误观念一样。

    47 透过智慧之眼,达到完全觉悟的瑜伽士看到整个宇宙在它自己的[本心]中,并把一切都视为[本心],别无其他。

    48 有形的宇宙确定是[本心]的化现;除了[本心],根本没有其它东西存在,就如罐与坛确实都是泥土而非其它东西。所以对觉悟者,所见一切都是[本心]。

    49 解脱的心灵拥有[本心的智慧],放弃了他以前[意识限制]的特征。由于觉悟到他具有永恒、存在、智慧和喜乐的绝对本性,他确实成了[本心],就如蟑螂成了黑蜂。

    50 作为在世获得解脱的瑜伽士,在跨越幻觉之洋,杀死激情和厌恶之怪后,与和平合一,并居于只来自觉悟本心的喜乐之中。

    51 放弃对虚幻的外部快乐之依附,坚守本心的解脱。心灵满足于来自本心的喜乐,独自照耀,就像放置在坛中的一盏灯。

    52 尽管与[意识限制]结合,但他,默观者,并没有被[意识限制]所污染,就像天空一样本自纯净,并且,在所有的条件下,他都依然保持不变,就像哑巴一样。他行动而不依附,就像风一样。

    53 在[意识限制]被摧毁之时,他,默观者,完全专注在[本觉]也就是遍布一切的[觉性]之中,就像水在水中,空在空中,光在光中。

    54 获得了它就没有更大的获得,有了它的喜乐就没有更高的喜乐,有了它的智慧就没有更高的智慧——要知道,这就是[道],或曰[本心]。

    55 看到了它,就没有什么需要看的,成为它就不会在这个生成的世界降生,知道了它就没有什么再需要知道的——要知道,这就是[道],或曰[本心]。

    56 它是绝对的存在、空性、觉性、智慧和喜乐,是非二元的、无限的、永恒的和唯一的,并且它充满四方,上面、下面和中间都充满着它——要知道,这就是[道],或曰[本心]。

    57 它是非二元的、不可分的、唯一的和喜乐的,并且[道]的哲学指出,它是在否定所有有形对象之后不可还原的基础——要知道,这就是[道],或曰[本心]。

    58 诸神,具有[名]、[色]之神,只是品尝到了一点点无限的[道]之喜乐,按照相应的比例,他们就享受到了他们得到的那点喜乐。

    59 [道],或曰[本心],遍及一切对象,因为[道],或曰[本心],所有的活动都是可能的。[道],或曰[本心],渗透一切事物,就如同黄油渗透牛奶。

    60 它既不是精微的也不是粗糙的,既不是短的也不是长的,它没有出生,没有变化,也没有形式、属性和色彩——要知道,这就是[道],或曰[本心]。

    61 透过它的光,发光的星体,如太阳和月亮,就照耀了,但是星体的光却不能照耀它——要知道,这就是[道],或曰[本心]。

    62 至上的[道],或曰[本心],遍布内内外外的整个宇宙,并照耀自身,就像火内内外外地渗入炽热的铁球,并且照耀自身。

    63 [道],或曰[本心],不同于宇宙。除了[道],或曰[本心],什么也不存在。如果似乎有不同于[道]或曰[本心]的东西存在,那么它是不真实的,就像海市蜃楼一样。

    64 一切所感知的,一切所听到的,都是[本心],别无其他。一旦获得了[本心]的智慧,一个人就把宇宙视为非二元的[本心],绝对的存在、空性、觉性、智慧和喜乐。

    65 尽管[本心]是永恒的[本觉],并且永远都存在于任何地方,然而只有智慧之眼才能感知到它。但是,视力被[无明]模糊了的人看不见绚丽的[本心],就像盲人看不见灿烂的太阳。

    66 在通过聆听等点燃的智慧之火的加热下,[个体心灵]摆脱了不纯,就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67 [本心],智慧的太阳,从心中冉冉升起,摧毁[无明]的黑暗。遍布一切者,维系一切者。它照耀一切,它照耀自身。

    68 他弃绝一切活动,在神圣、无暇的[本心]之神殿中做崇拜——这[本心]独立于时间、地点和距离;他出现在任何地方;他是冷热等对立者的摧毁者;他是永恒快乐的给予者——他成了全知的、遍在的人,并在来世臻达不朽。

    《自我知识》作者商羯罗:

    商羯罗是印度伟大的思想家,在印度教发展的历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确立了吠陀经典天启的神圣地位,印度教也成为足以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比肩而立的天启理性宗教。而《自我知识》虽然只有短短的68节,但印度教的主要范畴和核心理念都已包含其中。

    改编说明:

    1、[梵]的理念,与佛教[空性]理念的最大不同,是在于对于[终极本体]的[实在性]认知。在[梵]的理念下,作为[终极本体]的[梵]是具有[绝对的实在性]的。但这种[实在性]并非有一个[实体],更多的是说,[梵],其[在]的这一[根本性质]是真实不虚的,是超越二元概念的,是确定无疑的。而佛教的[空性],是在[梵]的理念上的进一步[超越],即[空性],不以[在]还是[不在]为立足点,而是着眼于[终极本体]其[体性]的[毫无实体性]、[毫无实质性]、[超越二元性]、[超越一切语言概念性],对于这种已经语言无法描述的性质,勉强为之而取了一个名字叫做[空性]。虽然佛教以[空性]为究竟,但这个[空性]之中却并非虚无,而是同时本自具足[觉性],即智慧性,否则佛的智慧就成了无本之木。当我们看清了[梵]和[空性]之间的异同,就会发现,双方仅仅是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但由于这是最根本的立足点,因此不同的侧重点也就演绎出了完全不同的诸多宗教教义,特别是在[名]和[色]的方面,就有了越来越大的差异。

    2、在通观[梵]和[空性]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道]文化理念,并以[观心]修行实践为着眼点,以《自我知识》为基础,进行理念的融合和文字内容的改编:

    1)尽可能保留原文内容,以体现《自我知识》的独特智慧特色;

    2)对于核心理念[梵],改为观心修行者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即所要觉悟的[本心],或曰[道];

    3)对于[梵]在不同情境下的[体现],如[梵]、[自我]、[阿特曼]、[灵魂]等,改编时根据不同的情境改成了[道]、[本心]、[心灵]等名称。

    4)原文中的[知识],其实是[智慧]之意,因为直接改为[智慧],这种[智慧]在文中特指[本心的智慧],或曰[道的智慧]。

    5)对终极本体的性质,将[实在性]改为[存在性],同时增加[空性]和[觉性],以便使读者更全面地体悟[本心]的根本性质。

    6)原文中的[乌帕蒂],主要是指基于修行者自身的[乌帕蒂],包括[粗身]、[精身]、[因果身],而[因果身]即是[无明]。这些[身]皆是[假身],[梵]以及与[梵]同一的[阿特曼]才是[真身]。[乌帕蒂]通常解释为[个体身心限制],这种限制正是由于[智慧未能开启]导致的。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人们对于各种现象的认识同样受到了[智慧未能开启]的限制,从而执幻为实。因此对于[乌帕蒂],本文使用了[意识限制]一词来表示。

    附:

    自我知识

    商羯罗(印度)

       1我创作《自我知识》(Atmabodha)是为了这样一些人:通过苦修,他们已经获得(身心)净化,心中平静,摆脱了感官欲求,他们渴望获得解脱。

    2 正如火是烹饪的直接原因一样,(唯有)知识而非其他任何形式的戒行才是解脱的直接原因。因为没有知识就不能获得解脱。

    3 行动不能摧毁无明,因为行动和无明并不抵触。只有知识才能摧毁无明,正如(只有)光明(才能)驱赶黑暗。

    4 正是由于无明,自我显得有限。自我没有任何多样的可能。一旦摧毁了无明,自我就会自动显露自身,就如同乌云散去,太阳照耀。

    5 通过反复实践,知识就净化因无明而受污染的体困的灵魂。接着,无明本身就消失了,这就如卡塔卡果粉净化了浑浊之水,然后(卡塔卡果粉)消失了。

    6 这个世界充满了依附和厌恶之物。它就像一个梦:只要一个人还是无知的,这个世界就是真实的。但一旦醒来,这世界就变得不再真实。

    7 梵是这个现象世界的基础。只要没有认识到梵,这个世界而就显得真实。这个世界就像牡蛎壳银光的幻影。

    8 所有的名都存在于知觉者的想象之中。这个知觉者是永恒的、遍在的基础,是毗湿奴,其本质是存在和理智。名和色就像是焦灼和手镯,而毗湿奴就像是金子。

    9 由于和不同的乌帕蒂结合,遍在的空(akasa)似乎呈现彼此不同的空;一旦摧毁了这些乌帕蒂,看似彼此不同的空就变成为一。同样,由于和不同的乌帕蒂结合,遍在的主表现为不同的主;一旦摧毁了这些乌帕蒂,他们就变成为一。

    10 由于和不同的乌帕蒂结合,诸如种姓、肤色和地位的观念叠置到阿特曼之上,就宛如味道、颜色叠置到了水中。

    11 粗身是灵魂经验快乐和痛苦的中介,它由过去的业决定,从五个精微元素而来。一个精微元素的一半比例和其他四个精微元素个八分之一的比例结合产生粗身。

    12 精身是灵魂经验的工具,它由五气、十个感官、末那(心意)和菩提(觉)构成,这些(元素)都来自五大精微元素进一步细分和相互结合之前。

    13 无明(avidya)是难以形容的、无始无终的,它被称为原因,它是叠置在阿特曼上的一个乌帕蒂。要确知阿特曼不同于三个乌帕蒂。

    14 由于和五鞘结合,纯粹的阿特曼就如同五个鞘一样。这就如水晶,一片蓝布或红布与之相触,水晶就好像是蓝的或红的了。

    15 通过分辨,一个人就可把纯粹的、最内在的自我和覆盖着它的五鞘分开。这就如同用杵敲谷粒,就可把谷米和谷壳分开。

    16 尽管遍布一切,但阿特曼并不在一切中照耀;阿特曼只在菩提(觉、理智)中展示,就如清水或明镜中的映像。

    17 阿特曼不同于身体、感官、心意、菩提(觉、理智)和无分别的原质。但它是它们功能的目击者,可以把它比作国王。

    18 空中的云在动,但却好像是月亮在动。类似地,由于缺乏分辨,好像阿特曼是活跃的,而实际上活跃的却是感官。

    19 身体、感官、心意和菩提(觉、理智)在阿特曼固有意识的帮助下,从事它们各自的活动,就如人们在太阳光的帮助下进行活动。

    20 愚人,没有分辨,将身体和感官的特征与功能叠置在纯洁的阿特曼上,阿特曼是绝对的存在与意识,这就如同把诸如蓝的、凹的等性状特征归之于天空。

    21 由于无明,人们会把水的运动归因于反射在水中的月亮在动。同样,人们会把心意的代理、享受和其他限制错误地归因于阿特曼。

    22 只要菩提(觉、理智)或心意发挥作用,就可以感知到依附、欲望、快乐、痛苦等等的存在。在身眠中,心意终止了,它们不是阿特曼。

    23 阿特曼的本性是永恒、纯粹、实在、意识和喜乐,就如光是太阳的本性,清凉是水的本性,热是火的本性。

    24 由于没有分辨,阿特曼的两个方面即存在和意识,与改变了的心意相结合而产生像“我知道”这样的观念。

    25 阿特曼绝不会经历变化,而菩提(觉、理智)绝不会拥有意识。但是,人们相信阿特曼等同于菩提(觉、理智),并陷入这样的幻觉之中,好想他就是知微者,认识者。

    26 把自身视为个体灵魂(jiva)的大灵魂会被恐惧所压倒,就如同把绳子看做蛇的人一样。通过认识自己不是个体灵魂而是至上大灵魂,大灵魂会重新获得无惧。

    27 心意、感官等等都由阿特曼照亮,就如一盏灯照亮一个坛或罐。但是,这些物质对象不可能照亮它们自己的自我。

    28 同样,就如一盏灯并不需另要一盏灯去照亮,作为意识本身的阿特曼也不需要另一个意识的工具去照亮自身。

    29 在经典的陈述“不是这,不是这”的帮助下,通过伟大的吠陀圣句,使得所有的乌帕蒂失效,从而认识到个体灵魂和至上灵魂的同一性。

    30 由无明创造的身体及其性质等,都是易坏的,不持久的,就如泡沫一样。通过分辨,(就明白)你是纯洁的梵,完全不同于它们。

    31 我没有诸如出生、衰老、疾病、死亡之变化,因为我不同于身体。我不依附于感官对象,诸如声音和味觉,因为我没有感官。

    32 我没有悲伤、依附、恶意和恐惧,因为我不同于心意。“他没有呼吸,没有心意,纯粹,比高者更高,不朽。”

    33 “从它这里生出呼吸、心意、所有感官、空(以太)、气、火(光)、水、地,它是这一切的支撑。”

    34 它没有属性和活动永恒而纯粹,没有污染和欲望,不变,无形,始终自由。

    35 这个梵永恒、纯洁、自由;这个梵唯一、不可分、非二元;这个梵具有喜乐、真理、知识和无限之性质。

    36 我确实是那个至上的梵。从里到外,我充满一切事物,就像以太一样。我不变,在一切之中同一,我纯粹、纯洁、不依附、不可改变。

    37 因而,连续不断的反思创造出了“我是梵”这一印象,它摧毁无明及其困惑,就如返老还童之药治愈疾病一样。

    38 独居一处,心无欲念,控制感官,专注于独一无二者——无限的阿特曼。

    39 智者只应该理智地将整个客观世界融入阿特曼,经常地把阿特曼看做无暇的天空。

    40 已经到达至上目标的智者,放弃了诸如名和色的所有对象,作为无限的意识和喜乐的化身生活着。

    41 在至上的自我那里,不存在认识者、认识和认识对象之间的区分。它是唯一的意识和喜乐,它独自照耀。

    42 持续的冥想(可以比作钻木取火)点燃了知识之火,知识之火彻底烧掉无明这一燃料。

    43 就如黎明驱散黑暗,阳光普照,知识摧毁无明后,阿特曼光芒四射。

    44 尽管阿特曼是永远在场的实在,但由于无明,它不被认识到。一旦摧毁无明,就认识到阿特曼。阿特曼宛如一个人脖子上的装饰品。

    45 透过无明,梵好像是一个个的个体灵魂,就如树桩看上去像人一样。一旦认识到个体灵魂的真正本性,个体灵魂性就被摧毁。

    46 觉悟实在的真正本性产生知识,这一知识立即会摧毁具有“我”和“我的”特征的无明,就如正确的信息清除了方向上的错误观念一样。

    47 透过知识之眼,达到完全觉悟的瑜伽士看到整个宇宙在它自己的自我中,并把一切都视为自我,别无其他。

    48 有形的宇宙确定是阿特曼;除了阿特曼根本没有其他东西存在,就如罐与坛确实都是泥土而非其他东西。所以对觉悟者,所见一切都是自我。

    49 解脱的灵魂拥有自我知识,放弃了他以前乌帕蒂的特征。由于觉悟到他具有存在、知识和喜乐的绝对本性,他确实成了梵,就如蟑螂成了黑蜂。

    50 作为在世获得解脱的瑜伽士,在跨越幻觉之洋,杀死激情和厌恶之怪后,与和平合一,并居于只来自觉悟自我的喜乐之中。

    51 放弃对虚幻的外部快乐之依附,坚守自我的解脱。灵魂满足于来自阿特曼的喜乐,独自照耀,就像放置在坛中的一盏灯。

    52 尽管与乌帕蒂结合,但他,默观者,并没有被乌帕蒂所污染,就像天空一样(纯净),并且,在所有的条件下,他都依然保持不变,就像哑巴一样。他行动而不依附,就像风一样。

    53 在乌帕蒂被摧毁之时,他,默观者,完全专注在毗湿奴也就是遍布一切的灵之中,就像水在水中,空在空中,光在光中。

    54 获得了它就没有更大的获得,有了它的喜乐就没有更高的喜乐,有了它的知识就没有更高的知识——要知道,这就是梵。

    55 看到了它,就没有什么需要看的,成为它就不会在这个生成的世界降生,知道了它就没有什么再需要知道的——要知道,这就是梵。

    56 它是绝对的存在、知识和喜乐,是非二元的、无限的、永恒的和唯一的,并且它充满四方,上面、下面和中间都充满着它——要知道,这就是梵。

    57 它是非二元的、不可分的、唯一的和喜乐的,并且吠檀多哲学指出,它是在否定所有有形对象之后不可还原的基础——要知道,这就是梵。

    58 诸神,入梵神、因陀罗神,知识品尝到了一点点无限的梵之喜乐,按照相应的比例,他们就享受到了他们得到的那点喜乐。

    59 梵遍及一切对象,因为梵,所有的活动都是可能的。梵渗透一切事物,就如同黄油渗透牛奶。

    60 它既不是精微的也不是粗糙的,既不是短的也不是长的,他没有出生,没有变化,也没有形式、属性和色彩——要知道,这就是梵。

    61 透过它的光,发光的星体,如太阳和月亮,就照耀了,但是星体的光却不能照耀它——要知道,这就是梵。

    62 至上的梵遍布内内外外的整个宇宙,并照耀自身,就像火内内外外地渗入炽热的铁球,并且照耀自身。

    63 梵不同于宇宙。除了梵,什么也不存在。如果似乎有不同于梵的东西存在,那么它是不真实的,就像海市蜃楼一样。

    64 一切所感知的,一切所听到的,都是梵,别无其他。一旦获得了实在的知识,一个人就把宇宙视为非二元的梵,绝对的存在、知识和喜乐。

    65 尽管阿特曼是实在的意识,并且永远都存在于任何地方,然而只有智慧之眼(才能)感知到它。但是,视力被无明模糊了的人看不见绚丽的阿特曼,就像盲人看不见灿烂的太阳。

    66 在通过聆听等点燃的知识之火的加热下,个体灵魂摆脱了不纯,就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67 阿特曼,知识的太阳,从心中冉冉升起,摧毁无明的黑暗。遍布一切者,维系一切者。它照耀一切,它照耀自身。

    68 他弃绝一切活动,在神圣、无暇的阿特曼之神殿中做崇拜——这个阿特曼独立于时间、地点和距离;他出现在任何地方;他是冷热等对立者的摧毁者;他是永恒快乐的给予者——他成了全知的、遍在的人,并在来世臻达不朽。

    感恩商羯罗尊者

    感恩佛法僧三宝

    感恩所有的一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本心的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qt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