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没人知,就怕没本事,练好了内功,啥都不用愁,是金子总会发光
孔子说:“不要担心没有官职禄位,要担心的是凭什么去立足于这个位置。不要担心没人知道自己,要追求足以让人了解自己的本事。”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篇之十四
不怕没人知,就怕没本事。立身处世,要从自身做起,练好内功最重要。凡事不求人,只须求自己,自己好了,才能自求多福。孔子所讲的道理,其实是通俗易懂的大白话。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患”,担忧。“位”包括官位、爵位、名位,等等。“立”是立身做人,建功立业。“位”与“立”两字同源,位是所立之处。周礼的朝会制度,在天子或是各诸侯国的朝廷上,不同等级的官员都有其特定的站立位置,而“士”在朝廷上是没有立足之处的,要立在朝廷外的堂下。一个卿大夫如果不能立于朝,那就意味着丧失了政治生命。
由于在朝廷上所站立的位置是等级身份的标志,性命交关,所以官员们随时都要提醒自己,不能有丝毫差池。“所以立”,指所以能够立于其位的实力。“患所以立”,指要担心的是,自己有没有在这个位置上立得住脚的本事。要站住脚跟,得凭实打实的真本事,否则今天立在那里,明天可能就让你滚蛋了。孔子的意思,对功名事业的追求,应该是一个由内向外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关键是先要把自己能够立于其位的内功练好。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莫己知”是倒装句法,“莫”,没有、无;“己知”即知己。“莫己知”就是无人知道自己。孔子说,别着急,不要怕没有人知道自己,而应该去“求为可知”。求什么呢,求其可以为别人所知道的东西。什么东西是值得让人知道的呢,就是自己的本领、特长与优势,这还是要修炼内功。
因此,先要在立身处世上打好基础,在道德、学识和才能上有所追求。通过修养道德,不断学习,在实践中去增长本领,使自己具有足以让别人认识的优势和能力,这样自然会有人知道你。知道后就好办了,可以进一步了解你,了解的人多了,自然会有人赏识你,把你拉进官场,给你提供合适的位置,官位也就不用拼命去求了。
有了能发挥自己优势与实力的位置,就可以更好地为社会作出贡献。当然,如果没有机会进入官场,在其它领域也照样能展示自己的学识才能。就像孔老师一样,以自己的道德学问修养来教化百姓,不是更有意义吗?所以君子既不要讳言当官,也不要像苍蝇一样成天围着官场钻头觅缝。练好了内功,啥都不用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拓展阅读:
【先贤精义】
程子:君子求其在己者而已矣。
钱穆:此章言君子求其在我。不避位,亦不汲汲于求位。若徒以恬澹自高,亦非孔门求仁行道经世之实学。
李炳南:勿愁无官位,但愁如何建树。勿愁我不为人知,但可求其可以为人知之之道。建树不必有位,立德立功皆是。求为可知,学仁义可耳。
《论语注疏》:此章劝学也。不忧爵位,但忧其无立身之才学耳。不忧无人见知于己也;求善道而学行之,使已才学有可知重,则人知已也。
朱子:所以立,谓所以立乎其位者。可知,谓可以见知之实。
包咸:求善道而学行之,则人知己。
张栻:“患所以立”、“求为可知”,皆为己者之事也。立,所以立其身也。“可知者”,实之在己者也。若有患其位与人莫己知之心,一毫之萌,则为徇于外矣。……君子为己之学,盖可知矣。
云门隐者按: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为己之学,乃是根本。如若外求,则缘木求鱼者也。
《此木轩四书说》:患无位,谓不得其位,则无以行道而济民,故教之以“患所以立”,正为所以立者之难。……若夫志在富贵,但求邦家必闻者,盖将无所不知,岂复可与言患所以立、求为可知哉?
《论语后案》:位之所以立,上则经天纬地,下则移风易俗,固难也。事无不可对人言,乃称可知否,则屋漏之愧,惟恐十目十手之指视,则可知难。……具济世之猷,不求世之用己也;修足誉之德,不求人之誉己也。君子之于位与名,听其自至而已,避之与急求之皆非也。
【学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 《论语注疏》 《论语集注》 《癸巳论语解》 《论语正义》 《论语新解》 《论语讲要》 《论语后案》 《此木轩四书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