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典昕🎪诗集当代经典诗歌美文汇萃日更达人联盟
孔子为什么不谈论怪异、暴力、作乱、鬼神之类的事情

孔子为什么不谈论怪异、暴力、作乱、鬼神之类的事情

作者: 乐道也 | 来源:发表于2019-08-19 06:11 被阅读38次

子不语——《回到春秋读论语》第171章

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作乱、鬼神之类的事情。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篇之二十一

“子不语”,“子”是孔子。“语”,谈论、说话;“不语”,指不喜欢谈论或不愿意提及的事。“怪、力、乱、神”,“怪”,怪异,指奇异反常的现象。“力”,强力、暴力,指施暴逞强,以势压人。“乱”,违逆、作乱,指伤化败俗,悖乱伦常的事。“神”,泛指鬼神之事。

孔子为什么不语怪、力、乱、神?因为有些是无益于教化的,比如怪、神二事。像树精、石怪、水怪、山精一类的怪闻异事,还有鬼魂、神灵之类的事情,都是超出正常自然现象的,到底是咋回事,至今都搞不明白。弄不懂的事,还有什么可谈的呢,所以不谈。更何况有些荒谬的鬼话,简直就是妖言惑众。至于鬼神是否存在的问题,孔子依照当时的社会认识,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并不否认。但他不说,也不宣扬,敬而远之。也有学者认为,孔子这里所说的“神”,指神异之事,即与迷信有关的事,而不是指古代社会所信奉的鬼神。

另外还有一些,则是不忍心说出口的,比如力、乱二事。滥施暴力,胆大妄为,弑父、弑君,叛乱、屠杀等等,这些都是乱象,很残忍,宣扬邪恶与贪欲,违背伦理道德,导致民风不正,民心堕落,不是什么好事情,因而也不想谈。孔子主张隐恶扬善,不忍心、不愿意把种种恶事宣扬出来,所以乱事、恶事,孔子绝不说。人要有羞耻心,知道作恶不对,他就不会去作恶。人还要有畏惧心,知道作恶会有报应,他才不敢去作恶。孔子删订《诗经》的标准,叫做“思无邪”,凡涉及到邪恶的、污染心灵的诗歌,都被他删掉了,不收进去,只收正派的,有益教化的。

对于怪、力、乱、神,孔子一概都不语,不谈论,更不会去到处宣扬。但有些属于自然界中的反常现象,如日食、地震、山崩之类的灾变,有些属于古代长期流传下来的传说,对于这一类事情,孔子并不盲目反对,而是区别对待,根据自己的推测判断,实事求是地加以解释。

比如《国语·卷五·鲁语下》有个防风骨头的故事。说是春秋时吴国攻打越国,得到越国珍藏的一批大骨头,光一节骨头就要用一辆牛车来装。到底是什么骨头,大家都搞不清,越国人自己也不知道。于是吴国国君派遣使者,带了一节大骨头,驱车来到鲁国,向博学多才的孔子请教。孔子仔细察看之后答道:我听说过一段往事,当年大禹治水成功后,召集群臣在会稽山开大会,有个叫防风氏的巨人族首领迟到了,大禹命令将他斩首示众。防风氏的骨头一节可以装一辆专车,就像这骨头差不多。

按照今人的观点,这其实就是一节大型恐龙的骨头,但孔子那时候谁也没见到过恐龙,也没有权威的考古学家出来解释。眼见这样一节大骨头摆在面前,孔子想起了史料记载上,关于南方沼泽地带巨人族防风氏的传说,对照之下,只能推测是巨人骨头了。这不能怪孔子无知,只能说按照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孔子还是实事求是的。

孔子对各种神秘奇迹、各类特异功能等不可思议的非理性东西,一概避而不谈。据《大戴礼记·五帝德》记载,有一次弟子宰我,就是那位朽木不可雕的学渣兼睡神,去问孔子:听说黄帝统治了三百年(“黄帝三百年”),他到底是不是人呢?要是人的话,他怎么能活三百年那么长呢?孔子一听此话头有点大了,想给他打马虎眼,说:大禹、成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尚且无法说得尽,道得明,关于上古之世黄帝的问题,就是老前辈也难以说得清啊。

可是这位熊孩子不知是一根筋呢,还是存心想刁难孔老师,死缠着孔子一定要问个清楚明白。孔子没办法,就说:好吧,那就告诉你,我也略略听到过这些说法。情况是这样的,黄帝活着的时候,人民受其恩惠,从中得到利益一百年;他去世之后,人民仍然敬畏他的神灵一百年;再之后呢,人民继承并运用他的教导又是一百年。所以说黄帝统治了三百年。

从孔子的理解,“黄帝三百年”,就是黄帝时代存续了三百年之久,不是说黄帝个人能活三百年。原本在神话传说中半人半神的黄帝,孔子却给予了理性的解释。宰我同学听后,也就没话可说了。对孔子来讲,凡事只有合情合理的解释,才是符合客观事实的,而那些怪异、鬼神之类的传说,都是不可靠的。又比如传说中黄帝有四张面孔(“黄帝四面”),孔子却认为,这不过是黄帝派四位大臣分管四个方面工作而已。

前人曾就本章内容,给孔子作过一个总结,说是“圣人语常而不语怪,语德而不语力,语治而不语乱,语人而不语神。”(朱熹《论语集注》)即孔子所说的,都是符合日常自然规律的事,是讲究道德情操的事,是合理又合法的事,是以人为本的事。

本章有两个成语:

子不语怪

怪力乱神


拓展阅读:

【先贤精义】

朱子:怪异、勇力、悖乱之事,非理之正,固圣人所不语。鬼神,造化之迹,虽非不正,然非穷理之至,有未易明者,故亦不轻以语人也。

谢氏:圣人语常而不语怪,语德而不语力,语治而不语乱,语人而不语神。

《论语稽》:此四者,盖天地气化之变也。夫子但语常理,至于气化之变,则虽心知其故,而未尝津津道之。即如《左氏传》极言变怪卜筮之事,而《春秋》则褒贬只寓于一两字而已。

郑汝谐:神怪之事,容或有之,存而不论也。力则不足言,乱则不忍言。

张栻:圣人一语一默之间,莫不有教存焉。语怪则乱常,语力则妨德,语乱则损志,语神则惑听,故圣人之言未尝及此。虽然,就此四者之中,鬼神之情状,圣人亦岂不言之乎?特明其理,使人求之于心而已。若其事则未尝言之也。

钱穆:此四者人所爱言。孔子语常不语怪,如木石之怪、水怪、山精之类;语德不语力,如荡舟扛鼎之类;语治不语乱,如易内、蒸母之类;语人不语神,如神降于莘、神欲玉弁(biàn)朱缨之类。

陈祥道:不语怪、力,则所语者常与德也;不语乱、神,则所语者治与人也。怪之为害,不若力;力之为害,不若乱。怪力乱,人之所为,故先之;神,则非人之所为,故后之。杨子曰:“神又茫茫,圣人曼云”,则不语神之谓也。李究曰“力不由理为怪力,神不由正为乱神”,误矣。

《四书辨证》:孔子于《春秋》记灾异、战伐、篡弑之事,其不得已而及之者,必有训戒焉。于《易》《礼》言鬼神者亦详,盖论其理以晓当世之惑,非若世人之侈谈而反以惑人也。

《木钟集》:问:“孔子所不语,而《春秋》所纪皆悖乱非常之事。”曰:“《春秋》经世之大法,所以惧乱臣贼子,当以实书。《论语》讲学之格言,所以正天典民彝,故所不语。”

刘宗周:圣人之道,中庸而已矣。舍中庸而求之奇诡者,怪也;求之功利者,力也;求之邪慝(tè)者,乱也;求之玄虚者,神也。

伊藤仁斋:夫子尝曰“敬鬼神而远之”,又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盖戒夫不修人道,而谄渎鬼神也。

徐英:纪灾异,所以警时君;纪战伐、悖乱,所以严褒贬。《易》《礼》论阴阳鬼神之理,究天地造化之源。

朱子:非诚敬足以事人,则必不能事神;非原始而知所以生,则必不能反终,而知所以死。

程子:知生之道,则知死之道;尽事人之道,则尽事鬼之道。死生人鬼,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朱子语类》:鬼神,其别有三:在天之鬼神,阴阳造化是也;在人之鬼神,人死为鬼是也;祭祀之鬼神,神示、祖考是也。三者虽异,其所以为鬼神者则同。知其异,又知其同,斯可以语鬼神之道矣。

【学习参考书目】

《论语集注》《论语集解》《论语注疏》《论语全解》《论语正义》《论语稽》《论语会笺》《论语新解》《论语学案》《论语古注集笺》《癸巳论语解》《论语意原》《左传》《孔子家语》《朱子语类》《四书辨证》《木钟集》《四书解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为什么不谈论怪异、暴力、作乱、鬼神之类的事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hr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