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游记(3)
图/文 许健
你知道印刷术发明前人们怎样得到一本书吗?手工抄录!抄来抄去,难免有错,甚至以讹传讹,怎么办?于是便由皇家出面将国家考试规定必考的重要经文刻在石头上供学生校对,相当于国标教科书。
历史上曾进行过七次大规模的刻经,即东汉的《熹平石经》、魏的《正始石经》、唐的《开成石经》及后蜀的《广政石经》、北宋的《熹平石经》、南宋的《绍兴石经》和清代的《乾隆石经》。碑林博物馆第一展室中展出的《开成石经》是内容最全面,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其余除了清代《乾隆石经》因刊刻较晚还完好地保存在北京国子监旧址外,唯有唐代的《开成石经》依然齐备地林立在西安碑林,一字不缺。
传说孔子治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秦始皇一把火将《乐》失传,就剩下我们所知的五经。东汉时又加上《论语》《孝经》,成为七经。如今东汉的《熹平石经》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块残石,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三展室便有收藏。
《开成石经》因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而得名,是国宝级文物。《开成石经》共刻在114座碑石上,每石高约216厘米,宽约83至99厘米,文刻两面,总计228面,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及《孝经》、《论语》、《尔雅》等,史称十二经。清朝时又补刻了《孟子》,统称十三经,达到65万多字,目前一字不漏。
明代关中大地震时,将石经碑石拦腰震断,后将断裂处所损毁的字又另行刻碑补缺。为了保护碑上文字信息,梁思成先生指导将原碑额头飞檐装饰部分截去减轻重量,并对碑体用水泥钢筋进行了加固。
《开成石经》内容涵盖政治、历史、哲学、艺术、天文地理、科技等人类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被誉为最重、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具有“石质图书馆”之称。徜徉于石碑中间,你的文化熏陶指数必然直线上升。
《开成石经》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是东方文化追根溯源的依据。既使在日本,天皇的年号也是按照中国皇帝的惯例,取自《开成石经》之中,如“明治”年号取自《易经》:“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昭和”年号取自《尚书》中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一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飞机狂轰滥炸西安,裕仁老儿亲下手谕:别的地方随便炸,唯独碑林不许炸。如果在《开成石经》玻璃屏障上发现用记号笔在相应句子上画出的方框,那是日本游客所为,据说博物馆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擦去那些方框,而每天却又被日本游客重新画上。日本人很重视文化的正本清源,来西安如果只能去一个地方,那一定是碑林,如果是去了兵马俑之类的,是会被指责为不爱国。日本人爱国爱到了中国,不知国人是否有些脸红!今天印刷技术发达,再也不用爬在石碑前逐字察看,可是还有几个人真正理会这些东西呢?
开成石经一角西安市志远助残公益慈善中心
联系邮箱:zhiyuan@zhiyuangongyi.or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