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想法成长励志
【新教育·教师随笔】《灯笼》同课异构

【新教育·教师随笔】《灯笼》同课异构

作者: 伊水芳草苑 | 来源:发表于2019-05-30 00:10 被阅读4次

时间:2019年5月24日

地点:洛阳市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

课题:《灯笼》

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下册

课型:同课异构

执教老师:

洛阳市四十四中学  王兴伟

洛阳市五十五中学  焦勇勇

第一节:《灯笼》自读课

执教:洛阳四十四中学王兴伟老师

课堂思路:

这节课王老师用三个问题串联起课堂,使学生从内容概括,到句子赏析、细微词语的品析,引导学生逐步从事件概括到情感体验,最后升华主题。

他设计了三个问题是:

一、自读课文,你最关注的是哪一个段落,你关注的理由是什么?圈点批注理由。

二、如果关注一句话,你会关注哪一句?圈点批注并说明理由。

三、如果从文中找一个词来表达你的阅读感悟,你会选择哪个词?圈点批注并说明理由。

王老师从段、句、词三个方面,由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带领学生逐步深入文本,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真正体现了自读课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在引导学学生谈感悟的过程中,学生逐步概括了每一段的主要内容,进而赏析重点句子使用手法、表达情感,最后,再从细微之处品味词语作用,主题得到了升华。在对话中,复习了大量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的使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加深。由亲情、乡情,到家国情怀,学生在一步步的感悟中思想情感得到了升华,爱国主义教育也渗透在课堂之中。

第二节:《灯笼》实践活动课

执教:洛阳五十五中学焦勇勇老师

“真的,灯笼的缘结的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巧妙使用灯笼,教学环节处处有灯笼,幻灯片设计张张有灯笼,板书是灯笼,灯笼一线贯穿。

老师提出的第1个问题是:作者记忆的网里挤着的灯笼的“缘”有哪些?在相应的段落进行批注。

这个题目老师的设计初衷是想让学生通过阅读段落,提取信息,从中归纳每一段所叙述的事件。

观察课堂,发现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这个题目,尤其是那个“缘”,没有特别注意体味,回答的结果各个不同。老师在此也没有进行明确的点拨,一切全凭学生自悟。学生在课堂上对这个题目的理解出现了很多的偏差,这就让我想到,语文老师阅读理解为何学生作答的结果总是背扣除一些分值!语文虽不像数学那样,需要准确的结果,但语文也有自己必须的结果。这个结果有赖于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对题目的理解分析。

这又给我们一个启示:课堂设计问题一定要先检测一下学生能否理解题目的含义,能否找到答题的角度。因此在这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建议大家带领学生做一次阅读理解题目分析,通过对题目分析,让学生明确题目意思,明确答题角度和答题要点。这样课堂上就可以少走弯路。

老师设计的第2个问题是:自读课后阅读提示,勾画关键词,理解灯笼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个题目的设计初衷是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每一个事件背后所体现的家庭亲情、邻里乡情、民风民情,风俗人情、家国情怀,让感情逐步升华。

老师给出了一个句式:作者通过灯笼表达了——————。

在这个环节,老师围绕灯笼,从课后的阅读提示中提取了5个关键词:故乡、民俗、亲人、文化、民族,让学生围绕这5个方面分别进行作答,这次的小提示,给了学生角度提示,理解难度降低了,孩子们也有话可说。

观察课堂,这个环节设计和第1个环节在内容上有重复的地方,以至于课堂时间拖延了。第1个问题的设计完全可以融入在这个问题之中,因为从这五方面谈一谈灯笼的意义,其实就涉及到了每一部分每个内容的概括。

本节课的第一个亮点是:老师将文章写成一首诗,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读。同时进行朗读的指导训练,好读准重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第二个亮点是:化诗入文。在灯笼这篇文章中,作者化用了很多诗歌的内容,老师一一将这些句子找出来进行还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语文知识的积累。

吴伯萧1935年在青岛,座谈时曾说过:“曾妄想创一种文体:小说的生活题材,诗的语言感情,散文的篇幅结构。内容是主要的,故事、人物、山水、原野以及鸟兽虫鱼;感情粗犷、豪放也好,婉约、冲淡也好,总要有回甘余韵。体裁归散文,但希望不是散文诗。”这篇散文正好体现了他的这一观点,也是他诗意散文的体现。

第三个亮点就是:意象入诗。老师从课文中找出很多意象,并用这些意象写作成一首诗,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诵,感受诗和散文之美,题目就是《请给我一盏灯笼吧》。这个环节其实就是用诗的方式对散文的内容和情感进行了提炼。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这篇散文诗化的语言,深挚的情感,激发写作的兴趣。

这两节课的共同特点就是:老师备课充分,资料整理全面,文学素养高,课堂驾驭能力强。既深沉又广博,既平静又活跃!

相关文章

  • 【新教育·教师随笔】《灯笼》同课异构

    时间:2019年5月24日 地点:洛阳市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 课题:《灯笼》 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下册 课型...

  • 同课异构,不同设计,同样精彩

    同课异构,不同设计,同样精彩 ——藁城区昌盛街小学举行语文同课异构活动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对小学语...

  • 分层联动教研模式的建构——以中学物理为例190313

    针对不同时期的教师,依次采取“同课同构”“二元五次”“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的教研形式比如对新手期教师,同年级同知...

  • 2022-11-24

    同课异构活动学习心得 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学设计,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也会不大一样。同课异构展现的就是教师不...

  • 【新教育•教师随笔】记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王朝霞

    昨天第二校区在我们学校举办了英语学科同课异构活动,参赛的各位教师个个身怀绝技,年轻有为。听课教师也热情高涨,...

  • 忆授课,想反思

    随笔第139:每次参加学校的同课异构听评课,都会想起三年前那失败的一次授课经历。那时,县教育局举行语文创新高效课堂...

  •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 孙绍岭 暑假期间,为了给老师们充充电,县教育局从外地挖来了全国著名...

  • 同课异构

    今天到县中学习,听了三节语文课,都讲的是《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三位教师功底深厚,上课各具特色,让人耳目一新。 其实...

  • 同课异构

    今天上午,在樊相小学听了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两位老师一位是樊相小学的,一位是宏力学校的。...

  • 同课异构

    荆 解直角三角形 特色 用少走多少路 引入 爱护环境 多走多少步 就可以文明 贯穿始终 其次及时总结思路 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教育·教师随笔】《灯笼》同课异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xje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