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红薯
烤红薯,不仅仅是街边,拿着改装油桶贩卖的。也不仅仅是拿着烤箱和锡纸,等几分钟的味道。更是一伙人围着柴火火焰等待的美味。
在我印象里,除了水果外,地里的作物极少能让我喜爱的,因为嘴挑,讨厌吃蔬菜,但是红薯是个例外,无论是煮粥,还是切成片油炸,都是我的心头肉,尤其是烤。
约莫中秋节前后,是红薯成熟的日子,这会农家人忙着过节,耽误几天收成,就同着几个小伙伴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但我们都不说偷,管这叫借,当然就是一小袋,尽管自己家有时也种红薯,但那样乐趣就少了许多。
偷红薯也有讲究,不能把叶给人踩了,挖红薯尽量不用锄头,怕伤着红薯。挖完自然不忘给人把坑埋起来。
小时候烤红薯绝不是一个人的事,因为总不能烧一堆火,烤几个自己吃,那样有些折腾,不划算,最好是三五成群约着一起。
烤红薯的最好地方是山上,以前也偷过懒,在收完水稻的田里烤,但是地太湿,火着不了。到了山上,也不能随地烤,要不整座山非得被你点着不可。
最佳的地点是山上那些低洼的小坑,拿石头围着边边,第一为了防止火蔓延出去,第二,火能集中加热红薯。
找到了地方烤,得找柴火,人多这会优势就出来了,分头去拾柴,干燥、易燃、块小的为佳,当然有干干的牛粪最好不过,那玩意是极好的燃料。
柴捡回来之后,不能马上用火柴点,要用些“引子”才行,一般用报纸,书页为佳。先把一部分柴火垫在坑中,再慢慢垒些柴火,中间要空着,留空气,放“引子”,这就好像一顶小“帐篷”。
待一切都准备完毕,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时,把“引子”和一些极其细碎的柴火在“帐篷”里点着,只要天不下雨,这火定是燎得旺。
待到整个坑着了起来,就得慢慢添柴火,当坑里的“木炭灰”多了,就可以放红薯了,红薯放进坑里后,得拿“木炭灰”埋着,然后继续添柴,火不能断,时常要拿木棒给红薯翻翻身。
要是柴火快烧完了,还得去收刮一波,来山上的好处就是随处可见的柴火。待到红薯用木棒捅着感觉软了,便是熟了,不用添柴,待火灭后,闷一阵子,就可以把红薯拨出来吃了。
好家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吃起来味道那可不一样的,不管外皮多么烫,扒开黑焦的外皮啃上一口,又甜又香,好不快活。
其中有可能遇着“南瓜薯”,也可能遇着“粉薯”。“南瓜薯”顾名思义里边颜色像南瓜,水多,较软。“粉薯”偏白,口感稍硬,吃起来干嘴巴,味甜些。
一群小孩狼吞虎咽后,每人一泡尿,尿在坑里,熄灭了火,却被这“烤红薯”填满了心。
(如果各位喜欢,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蟹先生的咖啡屋”,嘿嘿)
情感/治愈/思想/正能量

微博:蟹先生的咖啡屋
—— 「 文|蟹先生 · 图片|PEXELS 」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