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笔记(二一)

作者: Kant_14 | 来源:发表于2018-02-21 17:06 被阅读14次

第二十九章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本章承二十七章,讲“为上不骄”。

“三重”即上章所说天子的三件事:议礼、制度、考文。“征”是验证之事,“尊”是地位之尊。治理天下有三件事,如果做好这三件事,就没有什么过失了。为政者虽有德性,如果通过善政的实践进行验证,民众就不会信任、听从他,在下位者虽有德性,如果没有推行善政所需的地位,民众也不会信任、听从他。

“上焉者虽善无征”朱熹解释为“夏、商之礼虽善,而皆不可考”,或许是复古主义者的说法,但在这里不太通顺。

第二段“君子之道”指王天下之道,也即议礼、制度、考文等事。这些事情须从自身的德性出发,依靠实践进行检验,参照历史的经验,遵循天地运行的规律,哪怕百世之后圣人复生,也不会提出什么质疑。因此,君子行事,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天下的法则。生疏处依然有其名望,亲近时依然不生厌恶。

“射”音yi,四声,讨厌的意思。“庶几”即几乎,“夙夜”即日夜操劳。“蚤”即早。日夜操劳政事,其名望也长存不去。君子如此行事,必然早就誉满天下了。

相关文章

  • 《中庸》笔记(二一)

    第二十九章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 《中庸》首读笔记(2019.9.11~14)

    《中庸》首读笔记(2019.9.11~14) 一、感悟、启发: 细述什么是中庸之道、如何行中庸。 修身、齐家、治国...

  • 《大学》学习笔记

    笔记-有熊 参考《华杉讲透大学中庸》 《大学中庸论语》中华经典诵读教材,团结出版社 ………………………………………...

  • 《中庸》笔记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为道,修道之为教”,“命”者,一而殊,历经所有的可能,遍历也。“性”者,殊而一,遍历所有可能中...

  • 《中庸》笔记

    《中庸》(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 硬读《随园诗话》(112)

    卷三(二一)诗不可不改,不可多改。不改则心浮,多改则机窒。要像初拓《黄庭》,刚到恰好处。孔子曰:“中庸不可能也。”...

  • 《中庸》笔记(总结)

    1 为什么要读《中庸》?当我们开始阅读的时候,实际上是提出了什么问题?或者从另一方面说,《中庸》实际上是要回答什么...

  • 《中庸》笔记(十九)

    第二十六章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

  • 《中庸》笔记(十八)

    第二十四章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

  • 《中庸》笔记(二十)

    第二十八章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笔记(二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do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