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本章承二十七章,讲“为上不骄”。
“三重”即上章所说天子的三件事:议礼、制度、考文。“征”是验证之事,“尊”是地位之尊。治理天下有三件事,如果做好这三件事,就没有什么过失了。为政者虽有德性,如果通过善政的实践进行验证,民众就不会信任、听从他,在下位者虽有德性,如果没有推行善政所需的地位,民众也不会信任、听从他。
“上焉者虽善无征”朱熹解释为“夏、商之礼虽善,而皆不可考”,或许是复古主义者的说法,但在这里不太通顺。
第二段“君子之道”指王天下之道,也即议礼、制度、考文等事。这些事情须从自身的德性出发,依靠实践进行检验,参照历史的经验,遵循天地运行的规律,哪怕百世之后圣人复生,也不会提出什么质疑。因此,君子行事,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天下的法则。生疏处依然有其名望,亲近时依然不生厌恶。
“射”音yi,四声,讨厌的意思。“庶几”即几乎,“夙夜”即日夜操劳。“蚤”即早。日夜操劳政事,其名望也长存不去。君子如此行事,必然早就誉满天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