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笔记(十九)

作者: Kant_14 | 来源:发表于2018-02-18 08:56 被阅读32次

第二十六章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沿上章之意,“至诚”是“性之德”,发乎本性,“合外内之道”,因此是永恒而无间断的。因其永恒而无间断,得以在外界显露出来,以至于成地之博厚,天之高明,万物之悠久不灭。

朱熹注:“征,验于外也。”“存诸中者既久,则验于外者益悠远而无穷矣。悠远,故其积也广博而深厚;博厚,故其发也高大而光明。”

圣人之德,博厚高明悠久,与天地同体同用,以其至诚,生化世间万物。“不贰”,即诚。

第二段详述至诚无息的功用,因其诚一不贰,故能各极其盛,生化万物。

第三段引用诗经,说天之所以为天,在悠久不息,文王之所以为文王,也在纯诚不已。“於”音乌,叹词,“穆”是深远的意思;“不显”是反问句,意“岂不显也”,“纯”是“纯一不杂”。朱熹注:“程子曰:‘天道不已,文王纯于天道,亦不已。纯则无二无杂,不已则无间断先后。”

第二十七章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第一段讲圣人之德生养万物,与天地一般高大,而又极尽精微,世间各种礼节,都需要他来推行。如果没有“至德”,“至道”就不会推行。“峻”是高大的意思。“礼仪”是“经礼”,礼节的主要规则,“威仪”是“曲礼”,典礼中的动作规范及待人接物的礼节。“凝”是“聚也,成也”之意。

第二段讲修行圣人之道的法门:奉持正理,探索知识;立意广大,钻研精微;掌握规律,行道中庸;温故知新,诚恳奉礼。外界条件好时,顺利推行圣人之道,条件不好时,其沉默也使圣人之道得以保存。“哲”是智慧的意思,指事理通达。

朱熹极为重视本章第二段,说“尊德性,所以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也。道问学,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二者修德凝道之大端也……盖非存心无以致知,而存心者又不可以不致知。故此五句,大小相资,首尾相应,圣贤所示入德之方莫祥于此,学者宜尽心焉。”

相关文章

  • 《中庸》笔记(十九)

    第二十六章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

  • 中庸十九

    其十九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有言:仁者爱人,由近及远,由内而外...

  •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记·中庸》。《中庸》第十九章说:“博学也,审问也,慎思也,明辨也,笃行也。”按《中庸》...

  • 《中庸》首读笔记(2019.9.11~14)

    《中庸》首读笔记(2019.9.11~14) 一、感悟、启发: 细述什么是中庸之道、如何行中庸。 修身、齐家、治国...

  • 《中庸》(十九.齐家)

    题解 这里仍接上章,说文王、武王是大孝。孝的最重要特点是能继承先人遗...

  • 《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1》

    《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1》 今天是戊戌年乙丑月壬戌日,腊月十九,2019年1月25日星期五。生日快乐,要身体健康...

  • 《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25》

    《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25》 今天是己亥年丙寅月辛卯日,正月十九,2019年2月23日星期六。 上一节,船山强调...

  • 《大学》学习笔记

    笔记-有熊 参考《华杉讲透大学中庸》 《大学中庸论语》中华经典诵读教材,团结出版社 ………………………………………...

  • 【中庸】1.序

    《中庸》原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一篇。《中庸》与《论语》、《孟子》、《大学》并称为“四书”,为儒家经典。到宋代时,...

  • 《中庸》笔记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为道,修道之为教”,“命”者,一而殊,历经所有的可能,遍历也。“性”者,殊而一,遍历所有可能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笔记(十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nv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