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上为《金刚经》(又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此经讲解超越世间的般若智慧)的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这里的“品”相当于现在文章中的“段落或小节”,是“魏晋南北朝”时,南朝梁代梁武帝长子萧统昭明太子,根据每一段落所表达的意义分成了三十二品,并且把每一品前面做了一个总结。
这个“法会因由分”就是第一段落的总结。
“南朝梁代梁武帝长子萧统昭明太子” 是不是很难断句?
愕!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只会“吃屎”哦!
好吧,“南朝梁代梁武帝长子萧统昭明太子”正确的理解是:南朝(魏晋南北朝时的南朝)、梁代(就是南朝四朝中的梁朝)、梁武帝(梁朝的皇帝)、长子萧统(大儿子叫萧统)、昭明太子(萧统被立为太子,然英年早逝,死后谥号“昭明”,史称“昭明太子”)。
南北朝时正是佛教在中国大兴的时期,昭明太子为了更好的推广佛教经典,于是私自将《金刚经》划分了三十二品的分级。
由于昭明太子分《金刚经》为三十二品的做法自古以来对此做法的争议就非常大,所以这些分题名可以不去考虑与研究读诵,只是帮助我们理解罢了。
第一品的大意是:
我是这样听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并给他们说佛法。那时,世尊到吃饭时身着法衣,捧着食钵,进入舍卫国都城化缘。在城内乞食,化缘完后,回到住处。吃完饭,收好法衣和食钵,洗完脚,铺好座垫就开始打坐。
现在和南生一起慢慢品解重点语句!
“如是我闻”:这句话在佛经中经常出现,是“我闻如是”倒装,意思是:我是这样听说的。
“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这里的佛就是佛祖释迦牟尼,本篇都是如此。“给”不是gei 读gi。佛在舍卫国一个叫“祇树”的人的一座叫“给孤独园”的地方为大家说法。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世尊,就是佛祖释迦摩尼,本文是以佛祖弟子的语气来阐述的,所以弟子在提到佛祖时尊称为世尊。
“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到“舍卫城”中化缘。这里佛祖是亲自去化缘,到城中是“次第”,就是依次,按顺序挨家挨户去化缘。“乞已”的意思到够吃饱的饭量后就停止,不在乞讨化缘了。
这里南生特别强调的是:佛祖并没有刻意的要求是“素食”,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给素菜就吃素菜,给荤菜就吃荤菜。就是所谓的“三净肉”。
学佛并没有要求必须吃素。吃素是汉传佛教,或者说是大乘佛教特别倡导的。大乘佛教强调慈悲,如果不吃素,难免会伤害到动物。
从长养慈悲的角度来说,佛教提倡吃素,但这不是在家居士的基本戒律。对于没有条件吃素,或暂时不能坚持吃素的人,可以吃三净肉。所以原则是不杀生,而不是吃什么。所谓三净肉,就是不闻被杀、不见被杀、不是为我的那些,比如市场上的成品或半成品。
阿弥陀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