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的思考

作者: 王雄辉 | 来源:发表于2019-02-10 16:49 被阅读26次

    我们经历了三年“国培”送教下乡,一年县培“1十1十N”的送教下乡,从上至下反响都是很好,到处一遍莺歌燕舞,然这种模式真的没有问题?

    送教下乡的目的是将城区教师优质资源送到农村学校,让农村学校教师不需要费特别多的周折便能听到优质的课,也能让农村教师感受名师们上课的风格与风彩,其优势、好处、特点很多的领导和专家在很多场所说了很多我也不啰嗦,其实好只是一种感觉上的好,究竟好在哪里,怎样好,好得如何,有几个人能说出一个一二三来。说效果好,又从哪里体出他的效果好,好在哪里,从哪里表现出效果好来,如何来评价。可我却觉得这模式也还存在不少问题。

    问题一:送教活动让送教学校尤其是送教教师苦不堪言

    现有各学校教师严重缺员的情况下,各学校教师本己超负荷工作,且一些名师们各种活动、各项教学任务更加繁重的情况下,又给他们增加新的负荷。何况整个送教活动时间不短,周期长,送教学校及接培单位很多的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所有送教的教师对本班所教误课程还得自己另外去补,不少学校为这个组织工作就是一个头痛的事。

    问题二:增加受课学校的学生管理难度

    由于送课教师上课大多比受课班级原来上课教师上得好,而这一节课之后,学生对自己原有教师的上课往往产生抵触情绪,毕竟教育是一个慢过程,学生成绩不可能短时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样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提高。带有这么一种抵触的学生,越是高年级越明显,因为他们的判别能力越强。

    问题三:送教活动设计重送轻磨

    送教送的是范本,是方法,因此大家把重心放在了送上,而轻研课磨,这似乎有点本末倒置,送的目的是为磨课时指明方向、提供范本,而不是为送教而送教。简单的送教活动只是为听课的教师提供一个欣赏的平台,只有通过严格而认真研磨,听课教师才会真正提高。

    问题四:重送教轻校本研究

    磨的目的为校本研修提供一些参考,事实上我们很多培训,在培训时感觉都不错,听起来相当激动,但最后效果并不理想,就是回去后一动不动,没有校本研修再好的培训最终有收获的都是及少的人。送教下乡这一培训模式同样存在这样问题,尽管要求受培学校要将送教活动与校本研修相结合,事实上没有一所受培学校有与之相对应的计划与方案。

    问题五:送教的随意性大

    有些送教活动,虽有调研,但其调研流于形式,其方案也并不是根据调研的结果而作,为调研而调研,为送教而送教,甚至有些送的内容与方案也不一致,活动时间改变也不通知其它各方,活动内容随意变化。

    问题六:听课教师不是去学方法

    有些听课教师由于受自身水平限制,在听课时不是去听方法,听理念,而去学别人的上课风格,而任何人的上课风格其他人都是学不来的,一个人的上课风格除了与其水平、知识、能力等有关外,也与上课教师性格、个人爱好、甚至心理和生理绪多因素有关。当然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学习也需要学习不少的理论知识,学习新课程标准。本人曾对参加各种培训中25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过调研只有4位教师学习过新课程标准。

    当然这诸多的问题中都还涉及一个管理问题,教育局管理,进校管理,送培单位管理,接培乡镇管理,接培学校管理。送教活动本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只要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其整体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所涉问题如何解决,有些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甚至政府才能解决,有些需进校、送培单位、接培单位共同完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送教下乡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dlx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