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十讲之七教-恶贪

作者: 穆翕 | 来源:发表于2019-04-29 19:57 被阅读6次

    何所谓恶贪,一定是符合于儒家最为基本的道德要求,简单说来就是不属于你的,亦或是你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你就不应去索取,而是要提高自己精神境界去避免自己在这方面上的欲望。统治者正是要如此克制自己的欲望,才可以让全国上下的人民以索取多余的欲望可耻,以此来维护社会秩序,此所谓是上恶贪下耻争。

    那么,每个人的欲望范畴都是相同的吗?很残酷的一点是:在儒家学者看来,每个人都是完全不同的,不止局限于你的外貌,品行,更有你的未来,能否身居高位,都由上天注定。上天是什么,自然是昊天上帝的意志,据儒者所言,天地间万物都是由昊天上帝所化而成,均是承由天命而来,因此人的一生已经在其一出生之初,便已经注定,因此人在世间之间的任何行事,只需顺应天命即可,而天命的本质便是仁。

那么,依据我所述的,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无论是天命还是恶贪都是仁在世间的体现,是天命所指不可悖逆,看似无理,但是其也不乏有积极之部分。

二、既然天命已定,人只要做超越天命所指的事,便可以称之为贪或者是僭,这种思想便牵扯到了儒家的礼之上,儒家的礼又映射着儒家的伦理道德。因此,人应恶越礼,僭理之行为。

三、没有一个对于界定贪的界限,因此似乎是不僭越伦理的行为都是正确的,这便会导致歪解或是误解,从我上文所述,可以看出我一直认为这些思想之起源必然是源于善意。就像我们所熟知的存天理,灭人欲以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样,在世界上的流传最广都是为所误解的版本,我向来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但是也无可奈何。

    在我所述诸多细则之后,诸公可能在想,如你所说我们是不是不应该恶贪,或者是达到这种目的是不是很难。我想说一点这是必须践行的,而且也是简单的。但我不会去呼吁大家从小事做起,因为当你想要去践行的时候,你一定已经犯了一些可弥补亦或是不可弥补的疏漏,你想去改悔,但是这样是治标不治本的。

    用了凡先生的一句话来说,要做到就要“须发勇心”。不可否认的是吾等之平凡人儿,有诸多疏漏。妄自菲薄、妄自尊大有一;顽固不化,间歇性奋发向上有一;倾伏偶像,捧杀偶像有一;因此,若要立德明志树身恶贪,需在心理上做出改变,而不是从行为上改起,才能逢凶化吉,成为君子。

相关文章

  • 儒家十讲之七教-恶贪

    何所谓恶贪,一定是符合于儒家最为基本的道德要求,简单说来就是不属于你的,亦或是你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你就不应去索...

  • 儒家十讲之七教

    在儒家早年不同于后世理学的纲常伦理,自有自己的一套礼仪规范以及道德观念,这些观念被总体进行概括之后,被称为儒家...

  • 儒家十讲之七教-谦让

    谦让似乎已经是这七教之中,我们最容易达到的一方面,同时也是七教的最后一教,此所谓“礼之用和为贵”。但也似乎是最...

  • 儒家十讲之七教-敬老

    此处的敬老,便可以理解为对于包括自己亲人在内的所有亲人的敬爱之情,在《孟子•告子下》之中提到了“敬老慈幼,无忘...

  • 儒家十讲之七教-乐施

    何所谓乐施呢?简简单单地可以理解为乐善好施,这也没有什么需要好解释的,我们只需要确定儒家所强调的乐施是什么意思...

  • 儒家十讲之七教-尊齿

    昨日已谈过敬老,实际上尊齿与敬老相当相似,尊齿便是尊敬老人的意思,因为尊即是重视的意思,齿呢,则是对于德高望重...

  • 儒家十讲之七教-好德

    好德似与亲贤相近,只不过是客体发生了一点变化。但是正如我所说的两者是十分相近的,亲的贤者是一个符合儒家标准的伦...

  • 儒家十讲之七教-亲贤

    亲贤的意思便是亲近于贤者的意思,从其表面上来看可以很好地理解,但是我们所要关注的不过是贤的定义是什么? 在...

  • 儒家十讲之起源

    今日之问题可谓是老生常谈了,但作为儒家十讲的首篇,这样做是相当有必要的,因此我要再谈谈儒家的起源。 我们都...

  • 儒家十讲之儒家人物-孟子(Ⅰ)

    孟子,中国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儒家十讲之七教-恶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bu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