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十讲之七教

作者: 穆翕 | 来源:发表于2019-04-23 21:07 被阅读7次

        在儒家早年不同于后世理学的纲常伦理,自有自己的一套礼仪规范以及道德观念,这些观念被总体进行概括之后,被称为儒家的七教,当然在这里七教中的教,便是教条的意思。

         这七教主要包括敬老、尊齿、乐施、亲贤、好德、恶贪以及谦让,在《孔子家语•王言解》之中曾有类似这样的句子:

    曾子曰“敢问何谓七教?”孔子曰:“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耻节,此之谓七教.七教者,治民之本也.政教定,则本正也.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是故人君先立仁于己,然后大夫忠而士信,民敦俗璞,男悫而女贞,六者,教之致也.布诸天下四方而不怨,纳诸寻常之室而不塞,等之以礼,立之以义,行之以顺,则民之弃恶,如汤之灌雪焉。”

        今日我不谈七教之释义,此皆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之中有所提到,我今天要着重谈一谈七教在孔子心中的地位。

        首先,说到地位之上,其地位以及教育意义都是十分高超的,我们都十分清楚孔子相当强调正名思想,何谓正名,即可以很简单地理解成是一种对于政教根本的树立,比如周天子是天下共同的主人,到了东周各诸侯间的征伐之剧烈天子弗能禁止,也就是说儒家所要树的本,立的根便是让周天子重新明确自己的独尊地位,恢复天下共主的局面。

        七教之于国家,甚至重于四维之于国家,礼义廉耻惟国之柱,是支撑一个国家正常发展的重要思想,然七教不然,国失之四柱由可维持,大不了容颜俱损,与破屋无疑。然而若国失去其根基,则国家都不存在。

        但是,有心的读者就会发现四维与七教似乎有不少的交叠之处,只不过政治色彩略逊于四维而已,似乎又与政治生活无关。实则不然,倘若我们将孔子的思想进行深入的探究,会发现孔子是一个比较推崇周朝这种家天下的格局的,也就是说在孔子眼中国家社会是由无数个家庭构成,倘若每一个家庭都可以恪守七教那么整个社会乃至于整个国家都会富强与和谐。

        然而,我一直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孔子是一个杰出的思想家,在他所处的春秋时期,周朝的家天下已经失败了,这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这条路注定行不通。像孔子这么伟大的思想家不可能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有何故一味地守旧呢?这就要回归到《孔子家语》这本书身上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其对于儒家思想的重要作用,但正如古今许多学者所言这极大可能是一本身世不明,品质不纯的“伪书”。孔子的本来的思想,我们早已无从窥见,但是正如我所说的,这本书为儒家学说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我们也足以以此为据推导出来一些东西,包括我所持有的这个问题,一旦以后我有了思路,便会发出来与各位简友畅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儒家十讲之七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nab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