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与线

作者: 陈水河 | 来源:发表于2018-12-20 04:55 被阅读31次

    昨日早上五点三十分左右,妻子胡老师起来找针线。她的漂亮衣服有了一个小缝隙,而她又是高度近视眼“患者”,这在过去,穿针引线的事,适宜我来做。但我对自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除特殊情况譬如写东西只写了一半外,五点四十分或六点钟,屁股一定要坐到22路公交车上去。

    在我五点三十五分出门之前,她已搞定穿针工序,而能否在十五分钟内搞定缝补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校车时间,对她来说就是一道军令: 六点十分,不然,以迟到论处。而从家里到校车停靠站还需要步行一定的时间。我估计,她需要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才能做完这种事。

    这就是我们夫妻俩早间的生活。

    如果说家是一枚“定海神针”的话,一条线就是家到学校的距离,另一条线就是家到新兴产业园管委会大楼的距离。

    我手中的这条线,距离时短时长。在汽车北站换乘兰浦长途车后坐车的路程算是老二,终点是横溪的城乡公交车算是老三,目的地为白沙陈(镇)的车最短,算是老大。

    我不太喜欢老大,虽然它一路对我很好,一个劲儿背着我狂奔,用时最短,但我的大脑也无法静下来思考,因为车况最差,是纯电动客车上路后替换下来的城市公交车,而兰浦线又是兰溪众多省道里路况最不好的。哐当、哐当,一直有人存心在敲锣,让你在锣声中只觉得老家近了又近了。

    我喜欢“老二”——兰浦车,第一个原因是驾驶员都是大佬级的,脚下的车辆就是他们的婆姨,而路况更是他们手掌上的纹路——门儿清,也正因为第一个原因产生第二个原因,早间思考累了,可以在车上打个盹,没写完的文字,可以接着写。除此之外,就是马涧人勤快,会挑着箩筐、盐箩去外地做生意,甚至“提篮小卖”,一心想赚浦江人口袋里的钱。现代京剧“红灯记”,除了冬季外,春夏秋三季可天天上演,过瘾。

    盐箩,每逢老百姓家中大事才出场。它比大箩筐幸运,不落水田,寿命也长。

    最喜欢的,我不说,大家也明白,就是凡年龄六十周岁以上老人车费可免一半七十周岁以上全免的“老三”了。其实,老大也有这样的优惠,只是老三是纯电动公交车,车况好,电动机声音就像早间懒床的少男少女一样,有点缠绵悱恻,而公交车司乘人员要求严格,有时近乎严厉,在车上不准抽烟不准吃早餐不许喧哗,必须眼睛朝前方,也就是端坐着,不准走动。当然,我心里还藏着一个“小九九”,从老大爷老大娘嘴里挖掘出普通却动人的人生故事。

    这糖糕是马涧镇下杜村个体户出产的,我在车上买了一个。并宣传一下。

    该起床了,又快到了穿针引线时间了。

    陈水河整理于2018.12.20早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针与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ire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