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亲子育儿
父母最常见的教育错误是,直接向孩子要结果(下)

父母最常见的教育错误是,直接向孩子要结果(下)

作者: 蓬勃育儿社 | 来源:发表于2020-03-24 20:06 被阅读0次

    妈妈的困惑:

    妈妈带着5岁的儿子参加亲子活动,看到了让她感到困惑的一幕。

    一起参加活动的孩子当中,还有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属于比较性急的那一种,但他妈妈的表现很有意思,越是孩子想急着达成什么目标,她就越是压着、阻止着不让孩子获得满足。

    比如吃饭的时候上了一道小点心,孩子的眼睛就一亮,就想着马上拿一块放到嘴里,可这个妈妈就是不让,跟孩子说必须吃完饭才能吃甜点,孩子就不愿意,就各种闹,但妈妈的态度也是越来越坚决:就是不给。

    周围的家长都有些不解,也为了缓解这紧张、嘈杂的就餐气氛,就劝这个妈妈:孩子还小,你就给他吃一块呗。

    这个妈妈丝毫不动摇,但也给出了她坚持的理由:这孩子从小就不能延迟满足,我得培养他的自制力。

    延迟满足?自制力?妈妈用这种方式能培养出来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标杆管理的另一个基石是,作为后进者比如孩子,要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愿意去努力追赶——见了“贤”,可不一定就“思齐”。

    在这点上,父母犯的错误可就更大了。前面我们说了,那三种“贤”都是父母给孩子找的,都是父母强行把这三种“标杆”竖在孩子面前的,可不是孩子自愿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正常的孩子来说,不心生反感、不对父母的这种行为产生厌烦就已经相当不错了,他们怎么可能还会去“思齐”呢?

    我们人就是这么一种动物,只有自己愿意,才有可能去改变。如果我们自己不想去“思齐”,那上帝来了也没用。

    现在迎春花开了,可我们同时需要知道,迎春花为了在这个时节开花,它可是已经足足准备了一个冬天了。孩子,也不可能因为父母的强硬就凭空具备什么能力、达到什么目标。

    最后,再说一点,就是父母要考虑给孩子找的这个标杆是否合适。在之前的文章《用见贤思齐的方式督促孩子成长,一片好心,适得其反》中我就曾说过:让潘长江天天看姚明,或者让乌龟天天看兔子跑步,或者让一个小酒馆的老板娘天天看马云或者马化腾,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先挣一个亿”的小目标并是适合我们普通人。

    我的一位老师在他的文章中讲过他亲身经历的一个事,很好的说明了找对标杆的重要性。原文引用如下:

    我们中国人有个口头语: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我第一次听这个话,是从我的一位中学同学那里。当时的情形是,考试考完了,大家的成绩相差很多,开完家长会,这位同学的父亲当着我的面,就开始数落这位老兄。这位同学的父亲走了以后,我同学对我说,我们能比吗?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你学习比我好,我跑得还比你快呢!

    我这位同学没有和我进行学习成绩的对标,但他却在心中保有一个组合的对标对象。在学习方面,他找了一个成绩中等的同学对标,而在体育成绩上,他却和一位省冠军对标。这个复合对标的方法大大改善了他的综合成绩,后来他如愿地考上了体育学院,现在的工作和生活都非常不错。

    可我们人还是这么一种动物,叫做“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是要我们自己去“见贤思齐”,那我们一定会找出无数的理由来搪塞,而且找到的这些理由很可能还有理有据、符合事实,比如“强扭的瓜不甜”,比如“人各有志”,比如“平平淡淡才是真”,总之吧,“思齐”还可能会想一想,但一般情况下肯定不会去真的向“贤”靠拢。

    为什么?因为我们知道,想和做是两回事。想想,太简单了,大脑游戏而已,尽可以天马行空的去想,可能费点时间,但不怎么费力。可做就太难了。太难了。

    可我们父母给孩子找起“标杆”来可一点都不会含糊,要找肯定是找最好的,而且还觉得孩子向“贤”靠拢是天经地义的,是努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孩子也是愿意的。

    这就是不讲理了。孩子也是人,不是阿拉丁的神灯,满足不了我们父母这些毫无根据的“妄念”。

    根据孩子的现实条件给孩子设定目标,而不是根据父母的一厢情愿,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才是在真正的帮助孩子。如果父母只是盯着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只是强硬的要孩子达成这个目标,那可真就把孩子给害了。


    有什么疑惑尽管问

    我们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同路人

    关注同名(蓬勃育儿社)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育儿信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最常见的教育错误是,直接向孩子要结果(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ua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