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论语·阳货》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7053/662a23034905cf0d.png)
不思考自己的思考,又怎能正确的思考?从《老子》的“逻辑”中找方法
作者:盆小猪
古希腊的逻辑学,古印度的因明学,先秦的名实之学,被称作世界三大逻辑学体系。这三大体系有各自的发展历史,有各自的核心问题,也有各自的文化背景。《老子》的逻辑学问题,没有像古希腊形式逻辑那样,从排中律和矛盾论,以及三段论上展开,也没有像古印度因明学那样,从五支作法或三支作法这样的推理论证上展开。《老子》从同一律的认识论基础上展开的逻辑学问题,是对上述两点的思路的深化。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7053/effb9520a5e0a526.png)
作者:翻腾四海
一个人行忠孝仁信,便是在修身行道,便可称作有德之君子。这才是真学问,也是学的最终目的,做到了这些,行有余力,才可以去读书识字。否则,若是做不到这些,读再多的书也没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不是真学问,是与学的目的背道而驰的。而当时的人,多数不是这样,所以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7053/320c9118a2e4b5a6.png)
作者:赵大山
人类的善性从哪里来?从天来。所以,孟子讲的这个性善,满是宗教性格。如果四心只是人所固有,但人类生生死死,不能永恒,不能永恒的事物人类就会疑惑,必定要找个终极的来源
。孟子告诉你了,天!天是善的最高的来源。
而且,孟子告诉你,天给了你四心,但能不能存养扩充,在于个人自己。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啊。
作者:似或存
公孙龙说:“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兼爱天下,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显然墨子的“兼爱”学说对名家的影响是广泛的,而公孙龙此处的意思侧重于“落实”,也就是要实现真正的“偃兵”而非沽名钓誉。在墨子的时代,常常是大国欺负小国,所以他提倡“非攻”;而到了名家的鼎盛时期,各国之间已经乱成一锅粥,战争有时候甚至不需要理由了。“春秋五霸”的存在时间基本上是错开的,但“战国七雄”则处在同一时空,在这个时候,似乎“偃兵”是比“非攻”更好的解决方案。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7053/b63d2da3e0c9349a.png)
编辑:梁光宇
《简书哲思周刊》(学达性天)17/07/27第018期
欢迎订阅《哲思专题刊物》(可直接点击订阅),以便及时阅读哲思专题的最新刊物。
《简书哲思周刊》将在双周四更新,敬请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