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庄子曰:“射者非前期而中谓之善射,天下皆羿也,可乎?”
惠子曰:“可。”
庄子曰:“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天下皆尧也,可乎?”
惠子曰:“可。”
庄子曰:“然则儒墨杨秉四,与夫子为五,果孰是邪?或者若鲁遽者邪?其弟子曰:‘我得夫子之道矣!吾能冬爨鼎而夏造冰矣!’鲁遽曰:‘是直以阳召阳,以阴召阴,非吾所谓道也。吾示子乎吾道。’于是为之调瑟,废一于堂,废一于室,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夫或改调一弦,于五音无当也,鼓之,二十五弦皆动,未始异于声,而音之君已。且若是者邪?”
惠子曰∶“今乎儒墨杨秉,且方与我以辩,相拂以辞,相镇以声,而未始吾非也,则奚若矣?”
庄子曰:“齐人蹢子于宋者,其命阍(hūn)1也不以完,其求銒钟也以束缚,其求唐2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遗类矣!夫楚人寄而谪阍者;夜半于无人之时而与舟人斗,未始离于岑而足以造于怨也。”
注:
1阍(hūn):守门人。
2唐:亡,丢失。
解:
本章解构诸子“是其所是”。
树立箭靶,引矢而中者,为善羿。如果众人随己而射,皆有所中,也都可以称为“羿”。这里有两套标准,前者以箭靶为准,后者以射者自己为准。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公是”,那所有人都可以“是其所是”;既然都是“是”,那也都可以是尧。这是本文开头庄子、惠子的对话内容。庄子转化看待问题的角度,他是认同“各是其所是”吗?不是的。此处仅作为一个引子,庄子意在告诉惠子“其所是”有相对性。
那么如何超越“是其所是”呢?“鼓宫宫动,鼓角角动”,一张琴瑟拨动宫音,另一张琴瑟也会共鸣出宫音;一张琴瑟波动角音,另一张琴瑟也会共鸣出角音。这是“音律同”的缘故。诸子的学说就好比宫商角徵羽不同的音,他们向其他人,尤其是普罗百姓,宣扬自己的学说时,众人都会信以为真。如果现在拨一个“五音无当”,不在五音范围内的音,适才发现弦都跟着动,都发这个“无当”的音。由此可以,所谓的“音之君”不是什么五音,凡琴瑟发音都是君。相类比,诸子的学说只是表现为某种可能性,其背后的“学说之君”,或许只是“学说”本身。
惠子似乎没懂庄子的意思,他只知道其他诸子与其辩论时,没有反对自己的学说。庄子给他讲了几个简短却寓意十分深刻的故事。齐人贱子而贵銒钟,不出乡域却想寻子。同样,诸子驰骋于外在的口舌之利,却怠慢了本真的自己;与他们囿于“是非”之间争是争非,却不想着跳出是非看另一番风景。楚国人在外寄宿人家,还责骂守门的人;半夜乘船,和舟人争吵,还没离岸就互相结怨。诸子彼此地位无异,却都自以为是,目中无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