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教育故事
新的学年开始了,教研室的老师们感到非常的不愉快。每一天大家都是谈论着新生。大家都在抱怨新生的基础太差,学习习惯根本没有养成。每一天上课前,学生都在吵闹,根本没有上课的心思。上课几分钟之后,教室才能够安静。可能是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太差,学生的基础非常的差,尤其在数学方面特别明显,稍微的计算学生就不会做,应用题更是摸不着头脑。语文书写潦草,还有部分学生竟然不会写字。老师们都在抱怨着学生是一届不如一届。
晚读的时候,碰见了一位老师,讲了一个美好的故事,让我的心感到有一种触动。为了叙述方便,老师简称张老师,学生简称小胡。
小胡父亲一年四季不在家,家人很少管他。在读小学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这个小胡在医院做过鉴定,认为小胡是多动症儿童。有了这个病,老师们对于他算是有一个放弃的理由。小胡升到初中,开始的几天,还是坐不住,大多数时间都在桌子底下玩。
下午下过雨,小胡跑到张老师身边说,“老师,你瞧,我捉住了一只蜗牛。我要好好的养,让它快乐的成长。”张老师看到只捉了一只,就领着小胡一起去捉。张老师和小胡都趴在草丛下面仔细寻找蜗牛。
不知道什么时候,小胡靠在张老师的身边,并且炫耀,“老师,我又捉住了一只。不过有点小。”
小胡继续说,“老师,你也喜欢养蜗牛吗?”
张老师说,“是的,可是我没有捉住。”
小胡说,“老师,要不把我的给你一只?”
张老师说,“你愿意给吗?”
小胡说,“老师,那你挑选一只吧。”
老师说,“这只大的还可以。”
小胡有点犹豫的说,“老师,小的这只也很可爱,要不你要小的。哎,还是大的给你吧。”
张老师告诉我,他听到孩子犹豫的选择,最后的决定给他大的一只,让他感到有点心酸,更是一种欣慰。
张老师继续说,“老师不养了,这两只你都养吧。”
这个时候,小胡显得不够自信,继续说,“老师,我怕养不活,怎么办?”
张老师鼓励说,“没事,我可以帮你。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
小胡笑着回到了教室。
这个故事,我和张老师共同的感慨是孩子被耽误了。这个孩子是应试教育的彻底的失败者,从来没有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享受到尊重,可能没有在任何事情上获得成功。在家里,成绩的失败,家人也对他失去信心。这是最可悲的。而且家长放弃孩子的理由就是孩子是多动症孩子。很多农村的家长,过分的关注孩子的成绩。用成绩衡量孩子。家长不会再在孩子身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只是让孩子在学校长大。这对孩子是最大的伤害。成绩差,在学校中更是没有地位。我想,他更应该是弱智儿童的代名词吧。学校早已以多动症的名义放弃了孩子。他在学校中的玩伴应该很少。大家都和老师一样,喜欢成绩好的孩子。小胡和张老师的对话,能够看到孩子的善良,看到孩子的好奇,看到孩子的纯真。他愿意把心交给成人,只是没有人,没有时间去聆听。如果教育能够多一点温柔,多一点善良,尤其对于后进的孩子,也许社会会多一个温暖和善良的人。我们的教育欠学生的东西太多。愿每一个善良的孩子都能善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