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则学论语

作者: 学会学夫子国学 | 来源:发表于2018-01-21 18:14 被阅读84次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思无邪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期可已矣。”

【注释】

1)见危:看见别人有危险

2)致:送达,把...送到

3)思:考虑、想到

4)得:将要得到东西,有利可图

5)祭:举行葬礼和祭祀礼仪

6)丧:守丧

【译文】

子张说:“士遇到别人有危险的时候可以舍命相救,有利可图时能够考虑到这样做是否符合道义,在祭祀的时候想到自己是不是做到了庄严尊重,在守丧的时候能够想到自己是不是真的在哀伤悲痛。如果是这样这个士就算是可以了。”

【理解与思考】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这是君子之所为,在需要自己献出生命的时候,他可以毫不犹豫,勇于献身。同样,在有利可得的时候,他往往想到这样做是否符合义的规定。“见危致命”和孔夫子之前的说法是比较类似的。孔子曾经这样说过:“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这种不畏艰辛、勇于担当的精神是儒家最可贵的精神之一,也是“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来源。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人愿意担当,或者全都没有勇气去担当,这个民族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儒家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给了我们这种担当的精神力量。一句“见危致命”让我们看到了子张的勇气,而这种勇气正是来源于孔子的“唯义与比”的精神,如果为了道义,连生命都不吝惜,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见得思义”是子张在引述孔子的原话。孔子曾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应该说“见得思义”是做人最基本的标准之一。当得到一件东西的时候,想想是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能做到这一点真的很不容易。能够经得起这样考验的人,的确是值得敬重的。

至于后面所说的“祭思敬,丧思哀”这本身就都是孝的表现,我觉得真正做到孝了“祭思敬丧思哀”是顺理成章的事。祭祀和丧礼都是“礼”的重要部份,是儒家所重视的。子张如此说,说明他理解了孔子所提倡的礼乐的实质,没有“仁”,哪里有什么“礼”呢?做到了这些,就不愧为一个真正的“士”。

相关文章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注释】 1)至:及其...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子曰:“禹...

  • 每日一则学论语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子曰:“殷有三仁焉。...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

  • 每日一则学论语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原文】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即使在只有十户人家的地方,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一则学论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ep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