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国学与传统文化哲思
读中国哲学史之明中后期学说

读中国哲学史之明中后期学说

作者: 未告 | 来源:发表于2018-05-15 18:39 被阅读255次

明王心学的发展可以看成儒学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然明中后期越发严重的政治腐败,民怨四起。心学在明站一定主导地位,然而明中叶后,显然心学不再是一家之言,其权威性也逐渐降低。

首先是罗钦顺与王廷相对气学的复兴。罗钦顺思想旨在理气问题,为“理气一物”说。理与气并不是二物,理只是气自身运动变化的规律。又重新论述“理一分殊”的道理,具体特殊的“理”为万物各自特定的规定,普遍的“理”则与气自身一样不生不灭。

王廷相继承张载关于气的学说,基本就是其气学的发展,提出“元气实体说”。气为造化“实体”,是整个宇宙的本原和统一的基础。最具特色的是提出“气种”说,元气中包含了后来发展为各种不同物类的种子,说明被气充塞的宇宙有无限可能。

气分无形元气,有形生气。理寓于气之中,理以气为载体。“万理皆出于气,无悬空独立之理”,宇宙间没有不变之道、不朽之理,人类社会的“理”也是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的。

明代气学为宋理学的变革,同时又有为心学纠偏、抗衡的成分,从超越追求向现实关怀的转向。

刘宗周的学说“上承濂洛,下贯朱王”,为宋明理学的继承与总结。化阳明的良知,定义心之本为常存常发的“意”,基于情欲而生的偶发性活动为“念”,“念”为心之余气,提出“治念”主张。又以“慎独”为宗,以“诚意”为线。

“慎独”一词,最早见于《中庸》和《大学》。刘宗周以“明人心本然之善”正式提出“慎独”学说。提到“独知”的概念,意味主体人格于自知之处的无容瞒味、无容假作、无容自欺。“独体”是心体与性体的统一,自然不违。“独”之本体在“慎”之工夫之中。学问在于日用常行,高明本体就在日用之一言一行上表现出来。

明中叶后,市民阶层崛起,其代表市民阶层的意识为泰州学派。泰州学派为阳明心学的正宗传人,实现了心学真正平民化与世俗化。

王艮为泰州学派之创始人。思想核心为“安身者,立天下之大本”,安天下家国以安身正己为先。其独特的淮南格物说,解格为格式之格。物有本末,格为量度,先使得矩正,才能量得方正。吾身即为矩,天下国家是方。

提出“复初说”,依王艮看格物即是止至善,为复其人性本善之初。圣凡之别即在于能不能不为功利物欲所蔽而正心复初而已。

从“安身立本”出发,提出明哲保身是良知良能的思想。保住自身须爱人、敬人、不恶人、不慢人。“安身”,还要“安心”,要求人们安于自身的现状。

王襞是王艮的次子。主张良知的“自然流行”,反对一切人为的造作,反对一切人力安排。把理学的本体与工夫一并自然化。王栋为王艮的族弟。宣扬王艮的格物说,阐发王艮的乐学说。言“学不离乐”为“孔门第一宗旨”。

后泰州学派经颜山农、何心隐一辈,以“制欲非体仁”,“扩充”自然人性。发展到罗汝芳,又激起“无之非是”的“率性”精神。

李贽,师事王襞,对泰州学者深表推崇,自称“异端”的思想家。后因“敢倡乱道,惑世诬民”被捕,在狱中自杀。

即为“异端”,首先最重要的是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上。一定程度上揭露封建礼教的危害性,指出所谓“德礼刑政”都是束缚人民的工具而已。批判男女不平等,主张婚姻自主。揭露假道学的虚伪,曾把官吏比作盗贼。公开宣称“自私”为人的天性,对商人抱一定的同情。

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提出“是非无定”的观点。宣扬“童心”,童心是“真心”,一切“闻见道理”都是“障其童心”。

于此,个性解放,平等观念,慢慢深入到中国。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思想统治了中国约两千多年的历史,影响至深,至今可以说也还存在着。只是人类思想主流的理性与科学也终于慢慢渗透中国,也开始改变社会的一切人事。这在历史观上就是“势”之不可阻挡,是社会进步的开始。

相关文章

  • 读中国哲学史之明中后期学说

    明王心学的发展可以看成儒学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然明中后期越发严重的政治腐败,民怨四起。心学在明站一定主导地位,然而...

  • 品哲学

    读哲学,无论是中国哲学还是西方哲学,首先需要读哲学史。中国哲学可以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史》、胡适的《中国哲学史》...

  • 佛教医方明研究(上)

    佛教医方明研究(上) 佛学号称五明之学,即语言文学之声明,工艺学说之工巧明,医药学说之医方明,论理学说之因明,宗敦...

  • 孔子学说

    中国哲学史 一、先秦哲学 儒家学说-孔子学说 首先,孔子的价值表现在其人格典范上。 其次,孔子奠定了以“仁爱”为中...

  • 遐想--边界在哪里

    前些年,读冯友兰老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中有这样一句话“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原本出自道家学说,讲“道”的一些理论,...

  • 读中国哲学史之墨子

    说到墨家,时下最熟悉的就是王者荣耀中1v1的墨家机关道了。若不玩游戏,那么也一定看过秦时明月,知道墨家的机关术。 ...

  • 读中国哲学史之孟子

    说道孟子,不可避免的就要问:人性之为何? 孟子答:人性本善。 在中国思想史上,阐述“人性”问题的一定不只有孟子,也...

  • 读中国哲学史之戴震

    戴震,出生于小商人家庭。学于多位大师,博学善思。开创了乾嘉朴学的“皖派”。后进入四库馆任纂修官,积劳成疾死于任所。...

  • 读中国哲学史之梁启超

    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多转为保守派,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展开论战。保守派还是力主君主立宪,提出...

  • 读中国哲学史之佛教

    佛教,大概在春秋早期发源于古印度,创始人为悉达多,尊称为释迦摩尼。“佛”,是为“觉悟”,指觉悟了“绝对真理”。 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中国哲学史之明中后期学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xy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