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主题“期待”)
(一)
“妈,外婆又打电话来啦,让我们过去吃团圆饭,还特别强调让你也去。”小曼在客厅放下妈妈的电话,就往厨房去,跟她说刚刚来电说的事。
此时她妈妈正系着围裙在厨房忙前忙后。听小曼说完,妈妈突然失控的眼泪就掉了出来,几乎是跺着脚说:“你外婆这个人真是,我那天就说了,今天不回去吃团圆饭,让你爸爸带着你和弟弟去就行,她怎么还不依不饶的?”
小曼见妈妈如此,赶紧笑着安慰她:“好啦,好啦,别说了,我现在就去叫爸爸和弟弟,我们这就过去,我跟外婆解释解释就可以了,您别着急,快做饭吧。”
小曼去外婆家只需要过一条江,步行也就20分钟。虽然只隔了一条江,但是却分属两个地级市,那条江就是两个地级市的分界线。
在小曼的记忆里,每年年三十和正月初二他们一家都要去外婆家吃团圆饭。外婆特别注重团圆,这两天一定要儿女都在身边。彼时大舅和小舅全家也会一起回来团聚。
这两顿团圆饭虽然大家都聚在一起,可并不十分愉快,总有一些事情会争争吵吵。母亲每年都说明年再也不去了,可到了第二年还是不情不愿的回去。
今年是个例外,因为小曼的爷爷奶奶都过世了,他大伯全家也搬去了城里,在老家只有他们家。年初二几个姑姑都会回来,如果她不做饭,就没人做饭了。
对于每年年三十回娘家吃团圆饭这件事情,妈妈充满了愧疚。按照这边的规矩,大年三十都是合家团圆,哪有女儿回去团圆的道理。还好爸爸通情达理,爷爷奶奶也不计较。
如今爷爷奶奶已经去世,老家的门面需要他家来支撑,如果这个时候再不识大体,初二跑回娘家不招待姑姑们,那也太说不过去了。
能让妈妈情绪失控的人也只有外婆了,小曼也不明白,为什么母女俩之间如此的相爱相杀?
(二)
妈妈每每提到外婆总是满腔委屈,她说外婆对她有爱,但实在是微乎其微,如今更是只有索取,只有道德绑架。
每每这个时候,爸爸在旁边总会安慰她说:“哪有父母不爱自己孩子的?你不要多想,你妈就是这么个性格。”
听爸爸这样说,妈妈又老调重弹:“你听我的名字,叫李招娣,大弟弟叫李孝文,小弟弟叫李孝武,你听这些名字,我是不是多余的?你是个男的,根本体会不了这种不被父母重视,不被偏爱的滋味。”
对于外婆重男轻女这件事情,真可谓罄竹难书。可即便是这样,每每外婆对妈妈提出要求,妈妈总会极力的去满足她,有时候实在满足不了,妈妈就会像今天这样失控到流泪,失控到跺脚。
有时候小曼觉得妈妈挺可怜的。妈妈也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对于这种不公充满了反抗,可另一方面对于外婆的认可和满意却充满了期待。这么多年过去,妈妈还是不能接受这个现实。
小曼叫了爸爸和弟弟,穿戴好,提着礼品,就准备步行穿过那条河去外婆家吃团圆饭。走的时候依然看到妈妈一边炒菜一边抹眼泪。
到了外婆家,跟外婆拜完年,外婆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妈呢?怎么没来?”
小曼打圆场说妈妈在做饭,等姑姑她们回去妈妈就会赶过来,骑电动车很快的。
又跟外婆聊了几句,小曼就跑去厨房。只见小舅系着围裙在那里切肉。见状就说:“小舅,我来切吧?”
小舅见小曼过来很开心,在门后面找了半天,找到一条围裙,让小曼系上,别弄脏了衣服,然后小舅就又忙着洗菜去了。
小曼问小舅:“小舅妈今年又不回来吗?”
小舅摇着头说:“嗨,你懂的,不回就不回呗,回来你舅妈也不自在,直接回娘家去了。”
(三)
小舅一家在深圳定居,有一个女儿,今年上五年级。这时候正跟着两个表哥在楼上看电视,小曼的弟弟也上去找他们玩了。
小舅妈和外婆的积怨由来已久,还得从他们的女儿出生那一年开始说起。
外婆是个极其重男轻女的人,小舅妈怀孕的时候,外婆准备去给小舅妈伺候月子。可就在生产的那一天,听说生下来的是个女孩,外婆当场就说头晕,吵着要回去了。
还好当时小曼在,要不然小舅真是分身乏术,一边要照顾小舅妈和孩子,一边还要照顾外婆。
那个时候外婆在小舅家住了一个礼拜就回了老家。因为她实在帮不上什么忙,反而给他们添堵。小舅妈心如明镜,只是当场没有爆发出来,但从此婆媳就有了嫌隙。
这还只是开始,小舅妈还没出月子,外婆就天天打电话过来给小舅,说什么谁家有一个方子,可以生男孩的,到时候生二胎的时候让小舅妈吃。小舅很无奈,只有左顾而言他,因为他知道,如果要跟她理论,那又是一场哭哭啼啼的拉扯。
不知道是因为赌气,还是他们原本就没有生二胎的打算,两个人一直没有动静。一开始的时候还只有外婆念叨这个事情,后来过了五六年,外公也开始念叨,说希望他们再生个男孩儿。
外公是一个性情温和,技艺精湛的木匠。不知道是受了外婆的影响,还是骨子里的就有那种观念,希望小舅再生一个儿子。
有一年也是回家吃团圆饭,小舅和外公就爆发了一顿争吵。那一天外公气得在床上睡了一天。小舅一家,第二天就回了小舅妈的娘家。自那以后,外公一直和小舅置气。
这一生气就是两年,两年父子之间没有说话。就在前年,外公不幸突发脑淤血,去的很快,两个儿子都没赶上最后一面。
小舅非常自责,他一直以来都是个听话的孩子。虽然名叫孝武,但是与大舅孝文相反。大舅虽然叫孝文,但从小就不爱读书,喜欢结交社会上的朋友,很早就辍学,当了卡车司机。
小舅爱画画,他原本想上美术学院的。可外公非让他学医。小时候,在这个家小舅是最被偏爱的,所以在他身上也寄予了厚望,他不想让父母失望,于是就去学了医。
小舅学了两年就退学了,因为实在学不下去,他几乎见到血就会晕。
那是小舅人生最灰暗的一段日子,觉得对不起父母,那些年他几乎抑郁了,直到遇见小舅妈。他们在深圳相识,相爱最后结婚。
(四)
小曼有一次听到妈妈和小舅聊天,聊起了往事。
妈妈说从小就很羡慕小舅,能得到父母的偏爱。虽然知道重男轻女是农村的常态,可是怎么也过不去那个坎,那种心中的苦闷总是笼罩着自己。
所以每当父母提出了要求,妈妈总是会尽其所能的想要去满足,她说这好像是一种讨好,虽然有时候要求很过分,但是也极力的想要去讨好他们,似乎想要证明在这场爱的角逐中,父母是错的。
小舅舅说父母越是爱他,就会对他寄予更大的期待,他说真想跟姐姐一样,不被父母偏爱,那他就可以有理由远走高飞,和这个家庭决裂。可是父母却是最偏爱他的,这种爱反而是一种枷锁。
所以就会尽其所能想要去满足父母的期望。可直到自己精疲力竭,也很难如愿。他觉得很对不起外公,却也很委屈。
外婆更是一个性格强势又偏执的人,小舅也不想试图和外婆讲道理,外公去了之后,外婆明显老了很多,小舅在深圳一年难得回来几次,所以回来就尽量顺着外婆。
他们说有时候真的很羡慕大舅舅,大舅舅叫孝文,他是那种从小就叛逆的小孩,挨了很多打,但是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不被父母的期望所绑架。
而且他还如愿的生了两个儿子,得到了爷爷奶奶的欢心。家里有什么好的都会紧着他,因为有两个大孙子。
想到这里的时候,他突然问小舅:“大舅妈人呢?”
原来大舅妈和外婆置气,在小店里面跟别人打麻将。问起为什么置气,说是大舅妈希望外婆去城里给她接送小孩,她想和大舅舅一起出车,可是外婆放不下家里的鸡鸡鸭鸭,不愿进城。
说到这里,他们也只能叹气摇头。外婆令人可怜又可气。家里的三个孩子,几乎没有一个让她觉得满意的。
生下妈妈的时候就是不如意,因为不是个男孩,要不然也不会给她取名字叫招娣。
大舅取名字叫孝文,就是希望他能读书又孝顺。可是这个大舅却最为叛逆,也不好文,娶了个媳妇跟外婆一样强势。她们最好不要见面,见面就是水火不容。
最后生了小舅,本来对他寄予最大的期望,他也能读书,可是最终却没如他们的意去学医。还生了个丫头片子,不能延续所谓的香火,如今离她远远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三个孩子还是很孝顺的。虽然各自都有各自的不易,但是都会赶回来陪着她吃团圆饭。
(五)
外婆在房子里面窜来窜去,一会儿来厨房看看菜做的怎么样了?一会儿去楼上看看孩子,一会儿去小店看看大舅和大舅妈什么时候下桌。从他们开始上桌打牌起就叮嘱他们要吃团圆饭了,直到要吃饭的时候,她去叫也没有叫回来。
小曼见外婆回来气呼呼的,赶紧说:“外婆,正月里可别生气,我这就去叫大舅和大舅妈回来。”
很快,小曼把牌桌上的大舅和大舅妈叫了回来。拖拖拉拉才把他们全部聚齐。男人们倒上酒,女人们和孩子倒上饮料。
外婆坐在正中间,大家举着杯说了一些祝福的话,外婆端着酒喝了一口,眼泪就流了下来。无论外婆有多么可憎,但这个时候都会觉得她挺可怜。
可儿女都帮不了她,不但帮不了她,还把自己深陷其中。常言道,儿孙自有儿孙福,对儿女有过高或者过多的期待,不但会给儿女们增添烦恼,也会让自己陷入痛苦中难以自拔。
外婆年岁也大了,让她改是不可能的。人世间有些事情就是如此,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道理简单,大家都懂,可是落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却难以接受。
无论是外婆还是外婆的三个儿女,甚至是她们这一辈的年轻人今后将面临的生活都是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