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教育行走群分享稿
各位美仁,大家晚上好!
我是来自福建诏安的陈秀玉。在群分享中,先是抢了一个主持人,然后又抢了一个点评的嘉宾,很荣幸能在第10场分享时,抢到分享的机会。也算是一个小圆满了。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做一个教育行走的自愿者》。我的简介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行走的资深志愿者",但我今晚要聊的这个自愿者,是平舌音的"自","自己"的"自"。
我先来说一说志愿者和自愿者的区别。
我们正常说的志愿者,有一定的社会力量的召唤,一般是完成指定任务。而我今晚说的自愿者,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发自主的参与者。是发自内心的,从内而外地想去完成一件事。这些事情,没有人给你指派,而是你想到的,你觉得有意义的,所以你就去做了。我觉得自愿者更有主人翁精神,更主动,更有创造力。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觉得在教育行走这个场域中。自愿者更多些。
先说说我的故事。
我在教育行走中做的一件最持久的事,就是我们教育行走的公众号——"醒走者",原来是叫"行走拓宽世界"。我们这个公众号从2016年8月1日建起,到现在已经有七个年头了。
在这七年里,我们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编辑,大家尽职尽责,尽己所能把每一篇文章打扮精美地推送。又因为有各种各样更重要的事务而离开。可以说我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这些年来,行走公众号要设置哪些栏目?举办什么活动?推送哪些稿件?基本上都是我们自己说了算。唯一的标准就是,是否有分享的价值?
做这件事的时候,没有人给我指派什么具体的任务,我觉得这一块内容对大家有帮助,这一块内容分享出去,大家可能会有一些收获,有一点触动,我就会把这块内容作为我们公众号推送的主题。
比如我们曾经做的点灯栏目,每个周末一期,主要分享一些优质的文章,特别的观点,或推荐一些好的书籍。
比如,行走活动开始前,我们推送行走学校简介,推送嘉宾风采,让大家提前对所要抵达的地方,所要接触的人有所了解。
比如,我们的群分享,我们也会挑选一些内容进行推送,让更多的人看见这些老师的努力,听听他们的故事。
没有人叫我们一定要干什么,只是我们觉得这一件事对大家有帮助,大家有收获,值得做,我就来做。这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第二件自觉自愿做得比较持久的事,就是"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挑战300天日更活动。
2020年疫情后我们教育行走从线下改为线上,这几年来,我们做了一个教育行走的延伸活动,也是陪伴老师们成长的一个常态化的活动,就是这这些天经常有伙伴提到的"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挑战300天的日更写作活动。
任务是,每天一记录(500字以上的随意记录),加上每月一精品(2000次以上的主题文写作)。每年一期,10个月左右,完成300天写作打卡算挑战成功。到现在已经举行了三期。
发起这个活动,是因为我们教育行走对读写都很重视。我们的两位发起人,张文质老师和谢云老师的读写能力都特别强,他们对教师在读写方面的推动工作也做得比较扎实。所以我们把1000字以上的自传文章作为教育行走营员报名的敲门砖。
我是一个小学数学老师,但如果我不说,可能有一部分老师会觉得我应该是语文老师。因为我现在的文字虽然精品不多,但基本上能写出我想表达的东西,还看得过去。有这样的状态,离不开坚持读写。
我并不是一开始就会写,不但不会写,还很害怕写。2014年为了参加张文质老师做的一个公益写作活动,就是一加一优培写作计划小组。我凑了一篇3000字左右的文章。
为什么说用凑的?因为那3000字是我每天几百个字,几百个字地写,写了10多天凑起来的。那3000多个字,写的肯定不好,没文采,可能连结构都很松散。最终能打动评委,顺利入选,我想应该是里面的文字都是我很真诚的一个表达,是发自内心的一个表达。
从那一年开始,我慢慢地写,也尝到了坚持读写给我带来的福利。2021年要申请加入新网师,敲门砖也是3000字以上的文章,我只用了几个小时就完成了文稿,顺利提交,并被录取。
我给学生的奖品之一是为他们写专稿,而且这项奖品还非常受欢迎。我也因为坚持读写,与更多优秀者发生了链接,收获到更多幸福感。我觉得坚持读写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我自己喜欢,对老师们又有所帮助,这就是值得做的事。于是,我就借助教育行走这个平台,发起了这个活动。这也算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吧。
也要感谢我们的小伙伴们,一声招呼,然后大家就一起来做,互相鼓励,互相陪伴,一晃三年就过去了。
其实我们做老师真的是非常忙,这三年写下来,如果有注意看群消息,我们都会感觉到大家都不容易。参与接龙打卡的老师,至少有一半的接龙是在晚11点后做的。参与挑战并能坚持下来的老师真的都非常的努力。
这样的书写其实是没有什么奖励的,为什么这么难大家能坚持下来?甚至有很多伙伴现在已经在询问:小尘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要举行第四期呢?
就说这项活动,其实是很受大家欢迎的。为什么大家这么忙还会喜欢这项很辛苦,又不怎么讨好的活动呢?我觉得参与进来的很多老师其实也是一个自愿者,就是自己想成长,自己觉得这件事情是对的,然后就努力去做,主动去做美仁。
这两件事,一件坚持7年,一件坚持三年,也可以说坚持近10年。能坚持了这么久,还保持热情,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喜欢,是很难做到的。
谢云老师说,一件事偶尔做一下叫事情,能坚持做下来那就事业。虽然我没有把它当成事业,但正因为我是一个自愿者,自我授权者,享受做事的过程,收获到过程中的成长,我才能保有这份热情,才能如此持久。
关于我的故事先简单聊这两件,接下来我再聊一聊,为什么我会觉得,在我们教育行走这个场域,我们的自愿者会更多呢?
这些天在我们的行走群,大家都有看到不少招募活动吧?其实这么多的征召,这么多的招募活动,都不是我,都不是张老师,都不是刀哥去指派的。也不是晓霞说,你要怎么样怎么样的。很多都是自发去做的。
比如我们往上刷一下群消息,你看深圳的杨思老师发起的这个"追光行走,喜笑颜开"。当杨老师把很多人的这个笑脸,这种美照收集起来,在我们的行走现场把它放映出来的时候,大家脑补一下那个场面,一定特别壮观,特别喜庆吧?如果所有的事都是由组委会来安排,可能就没有这个创意了。
再看一下林清华老师发起的这个"舞等您来",它的招募条件是什么呢?零舞蹈基础。你说一下一个大型舞蹈,招的是一种零舞蹈基础,大家又不可能在一起排练,只能通过网络,各自练习,最多就是到现场学习的间隙,简单捋一下队形。如果是循规蹈矩的组织,大家敢这样做吗?
还有我们马荣刚老师发起的大型"行走合唱团";吉慧芳老师发起的小型《再见》合唱组;毛杰利老师发起的这个朗诵活动;普利辉老师征召的"读书沙龙"主持人……
这边招募的活动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翻一下,往上翻一下群消息就可以看到。里面有一些活动的入口,你们可以主动地去联结。
我再说一下,如果这段时间比较忙,没有怎么关注群消息的伙伴,一定要往上翻一下群消息,这次参与共创的伙伴非常多,有些活动征召的人数也比较多,你也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
当然,我希望有更多的伙伴,不只是支持别人的节目,也可以想一想自己有什么特长,能在教育行走中做什么?因为教育行走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场域,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来参加教育行走的伙伴,大多比较真诚,比较值得信任。这样安全的、开放的场域,值得你去做任何尝试。在教育行走中,大家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是"抢",另一个词是"第1次"。前者呈现的是一种主动的状态,后者呈现的是一种突破的姿势。这些第1次,更需要你自觉自愿地去争取,去尝试。也是遇见更好的自己的最有效的路径。
好,时间关系,我就拉拉杂杂地聊这些,特别期望大家在教育行走这个场域能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自愿者。在这边自我发现,自我发光,然后我们一起创造更美好的教育行走,一起共创教育行走的更多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