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读者在后台问我读书的问题,我以前写过,今天再补充几点,全是我自己的读书心得。
1. 你真的没必要非得读书
中国人对书特别迷恋,一说起读书多的人,就会肃然起敬。
而且,随着商界大佬们,都喜欢用书籍包装自己,让人总有一种读书和财富有必然关系的感觉。
但是说实话,商界那些大佬真正经常读书的没有几个,你想啊,他们哪有时间和精力看那么多书。
说喜欢读书,只是一种包装罢了,这年代,谁会喜欢一个没文化的商业领袖?
我就认识一位比较有名的商界大佬,他亲口对我说过,自己完整读完的书,一共不超过20本。
所以,读书和财富真的没有必然的联系,或者说,联系非常弱。
当然,求学时期的读书不在这个范畴。
只是,像良叔这样的知识从业者,不得已必须要阅读大量书籍,这时读书和财富才有了直接关系。
所以,如果你不是知识从业者,想让读书立马带来财富,可能性还真的不大(考证类的也要除外)。
其实读书就是让心智得到一些成长,对这个世界多一些了解,对财富的获得是一种间接作用。
但是心智成长,通过很多途径都可以有达到,比如看好的电影、看纪录片、自己亲身体验、与厉害的人交谈......
读书只是其中的一个方案而已。
因此,我的观点是,你如果真的不喜欢读书,也就别勉强,通过其他途径去试试。
2. 多读经典
这个观点我之前说过,只不过近期在看塔勒布的《反脆弱》时,对于为什么要多读经典有了新的感悟。
《反脆弱》中提到一个“反脆弱林迪效应”,是指:
“对于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其预期寿命就会缩短一天。
而对于不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则意味着更长的预期寿命。”
塔勒布解释说:
“真正的好书是具有反脆弱性的。
已经流传了十年的书会再流传十年,已经流传了千年的书会再流传千年。
只火一两年就消失的书,不管是多么的惊世骇俗,都没有必要花时间去阅读它。”
所以,一定要去阅读那些经典著作,无论这些书名,已经让你耳熟能详到恶心,只要你没读过,就一定值得去读。
因为多少年来,多少人都帮你过滤过了。
3. 减量加次
这世界真正的好书很少很少,你选择到的好书,不能读一遍就完事,一定要多读几遍。
人都有个数量化的误区,我们会以读过多少本书,来评估是否博学。
你可以回想一下,你读过一次的书,内容记住了多少?你又应用了多少?
如果你回答不上来,很可能那书就是白读了。
以我的经验,书读两遍,效果会翻十倍,而且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长,当你再去看一本书时,你会有新的感悟,就像读了一本新书。
哪道是书的内容变了?不是,是你变了,你拥有了更深的理解能力。
所以,书读多少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你能否吃透那些经典。
而经典的书籍真的并不多,人这一辈子有足够的时间吃透。
4. 其他建议
再讲几点我的TIPS吧。
4.1 贴便签纸
我不喜欢直接在书上留下各种遗迹,而是用贴便签的方式。
这样妙处很多,即可以当书签,还能记下自己的感想。
4.2 先查豆瓣
你犹豫一本书的好坏时,可以先上豆瓣看看大家的评价,以及书评,你大概就知道书的全貌,此时再决定买不买。
4.3 一定要写点什么
每个章节读完,一定要写点什么,你可以当是个公众号作者写的文章,你看完有什么感受,或者联想,都可以留言。
读书也一样,你可以在每一章开头,贴个便签纸,看完后,回过来在便签纸上写几句话,这很重要,代表你的消化能力。
4.4 找到书与书之间的联系
我喜欢芒格、卡尼曼、塔勒布、罗尔夫、泰勒、西奥迪尼这些人的书,他们的认知框架基本是一致的,但是对于相同的理论他们会有不同的观察和解读。
如果你能从中找到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便能吃透很多东西,且不说这个,单就智力上的快感就挺愉悦的。
4.5 可以读一些好的小说
现在城市的格局,让很多年轻人失去了社交的机会,这样对于认知社会,以及人际关系都是个负面效应。
不过有一个补救变法,就是看好的小说,这是提高个人情商和交际水平一个非常务实的方法。
好了,关于读书这个话题今天就讲这么多,你有什么其他建议,也欢迎留言告诉大家。
良叔小随每天见,再坚持86天。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