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传(六)
高堂伯
汉朝建立后,鲁国人高堂伯教授《士礼》十七篇,鲁国人徐生善于学习礼仪。汉文帝时期,徐生因此担任了礼官大夫,传到他的儿子徐延和孙子徐襄。徐襄的资质善于演习礼仪,不能通晓经术;徐延稍微通晓经术,但也不太擅长。徐襄也因为通晓礼仪担任大夫,官至广陵国内史。徐延和徐氏教授的弟子公户满意、桓生、单资都担任礼官大夫。瑕丘人萧奋因研究《礼经》官至淮阳太守。其他讲论《礼经》演习礼仪都出自于徐氏。
孟卿是东海人,他跟随萧奋学习,然后教授后仓、鲁国人闾丘卿。后仓解说《礼记》写成数万字,号称为《后氏曲台记》。后仓教授沛县闻人通汉字子方、梁国人戴德字延君、戴圣字次君、沛县人庆普字孝公。庆孝公担任东平国太傅,戴德号称为大戴,担任信都国太傅;戴圣号称为小戴,以博士身份在石渠中讲论经术,官至九江太守。于是研究《礼记》的有大戴、小戴、庆普学派。闻人通汉以太子舍人的身份在石渠讲论经学术,官至中山国中尉。庆普教授鲁国人夏侯敬,还教授了族子庆咸,庆咸官至豫章太守。大戴教授琅琊人徐良字游卿,历任博士、州牧、郡守,家中世代传业。小戴教授梁国人乔仁字季卿、杨荣字子孙。乔仁担任大鸿胪,家中世代传业,杨荣官至琅琊太守。于是大戴学派有徐良学派,小戴有乔仁、杨荣学派。
胡毋生字子都,他是齐国人,研究《公羊春秋》,汉景帝时期担任博士,和董仲舒学业相同,董仲舒在书中称赞其品德。他因为年老回家教授学生,齐国人讲述《春秋》的大多受业于胡毋生,公孙弘也受过他的教诲。董仲舒担任江都国国相,单独有传。董仲舒弟子名位显达的,有兰陵人褚大、东平人赢公、广川人段仲、温县人吕步舒。官大的做到梁国国相,吕步舒官至丞相长史,只有赢公信守学业不失掉师法,担任了汉昭帝的谏大夫。吕步舒教授东海人孟卿、鲁国人眭孟。孟卿担任符节令,因为解说灾异被诛杀,单独有传。
胡毋生严彭祖字公子,东海下邳县人,他和颜安乐都跟随眭孟学习。畦孟的弟子有一百多人,只有严彭祖、颜安乐最为精通,经常就礼仪互相质疑,都各自秉持自己的观点。畦孟说:“《春秋》中的意旨,都在你们二人身上了!”畦孟去世后,严彭祖和颜安乐各自专门教授学生,于是《公羊春秋》就有了颜安乐、严彭祖学派。
严彭祖担任汉宣帝时期的博士,官至河南郡太守。他因政绩考核优异入京担任左冯翊,后升任太子太傅,行事廉洁耿直不侍奉权贵。有人劝说他:“天命不能胜过人事,先生要不因为小礼小节曲意奉迎,并且没有贵人在陛下身边左右帮助,经义水平虽然很高,却不能做到丞相。希望您稍微勉励自强!”
严彭祖说:“凡是精通经术的,本就应当修行先王大道,怎么能委屈求全随波逐流,以便去求得富贵呢!”
严彭祖最终在太傅官位上去世。他教授了琅琊人王中,王中担任汉元帝时期的少府,家中世代传业。王中教授同郡人公孙文和东门云。东门云担任荆州刺史,公孙文官至东平国太傅,他们的徒弟部众尤其众多。东门云因为给江贼下拜有辱朝廷使命,被逮捕后入狱诛杀。
颜安乐字公孙,鲁国薛县人,他是眭孟姐姐的儿子,家中贫寒,专心于研究学问,官至齐郡太守丞,后来被仇家杀害。颜安乐教授淮阳人泠丰字次君、淄川人任公。任公担任少府,泠丰担任淄川太守,于是颜安乐有了泠丰、公任学派。开始贡禹跟随嬴公学习,学成于眭孟,官至御史大夫,疏广跟随孟卿学习,官至太子太傅,都各自有传。疏广教授琅琊人管路,管路担任御史中丞。贡禹教授颍川人堂溪惠,堂溪惠教授泰山人冥都,冥都担任丞相史。冥都和管路还跟随颜安乐官学习,所以颜安乐也有管路、冥都学派。管路教授孙宝,官至大司农,都各自有传。泠丰教授马宫和琅琊人左咸。左咸担任过郡守、九卿,徒弟部众尤其众多,他官至大司徒,独自有传。
《公羊春秋》
瑕丘人江公跟随鲁国人申公学习《谷梁春秋》和《诗经》,传到儿子孙子时都担任博士。汉武帝时期,江公和董仲舒齐名。董仲舒通晓《五经》,长于辩论,善于写文。江公口齿木讷,汉武帝让他和董仲舒议论,江公明显不如董仲舒。丞相公孙弘本来是研究《公羊春秋》学问的,整理编辑其要义,汉成帝最后使用了董仲舒。于是因为汉武帝尊崇《公羊春秋》学说,就诏令太子刘据学习《公羊春秋》,于是《公羊春秋》兴盛。刘据通晓后,又在私下里学习《谷梁春秋》并十分喜欢。随后《公羊春秋》衰微下去,只有鲁国人荣广字王孙、皓星公两人学习。
荣广能全部传解《诗经》《春秋》,思维敏捷,才思很同,和《公羊春秋》大师眭孟等人辩论,多次难倒他们,所以好学的人又多数学习《谷梁春秋》。沛县人蔡千秋字少君、梁国人周庆字幼君、丁姓字子孙都跟随荣广学习。蔡千秋还跟随皓星公学习,治学最为专心。
汉宣帝继位后,听说卫太子喜欢《谷梁春秋》,就询问丞相韦贤、长信少府夏侯胜以及侍中乐陵侯史高等,他们都是鲁国人,说谷梁子本来是鲁国学说,公羊氏则是齐国学说,应当振兴《谷梁春秋》。这时蔡千秋担任郎官,受到召见,和《公羊春秋》家一起辩论。汉宣帝称赞《谷梁春秋》学说,提升蔡千秋担任谏大夫、给事中,后来因有过失贬职为平陵县令。
汉宣帝再次征召能晓《谷梁春秋》的人,没有人比得上蔡千秋。汉宣帝怜悯其学术快要断绝,就再封蔡千秋为郎中户将,选拔十名郎官跟随他学习。汝南人尹更始字翁君,他本来跟随蔡千秋学习,已经能解说了,正碰上蔡千秋因病去世,汉宣帝征召江公的孙子担任博士。刘向以原谏大夫的身份待诏,学习研究《谷梁春秋》,汉宣帝想让刘向帮助江博士。但江博士却又去世了,便征召周庆、丁姓待诏于保宫,让他们完成教授十名郎官的任务。
从元康年间开始,到甘露元年共十几年,这些人全都通晓了,汉宣帝就征召《五经》名儒、太子太傅萧望之等人在殿中开展大辩论,品评《公羊春秋》和《谷梁春秋》的异同,他们都引经据典论处是非。当时《公羊春秋》博士严彭祖、侍郎申挽、伊推、宋显,《谷梁春秋》议郎尹更始、待诏刘向、周庆、丁姓等一起参加了辩论。《公羊春秋》家不受多数赞同,他们希望请侍郎许广参议,使者同时让《谷梁春秋》家、中郎王亥参与议论,议论了三十多件事。萧望之等十一人各自用经义核对,多数赞同《谷梁春秋》。从此后《谷梁春秋》大为兴盛。周庆和丁姓都担任了博士,丁姓官至中山国太傅,传授楚国人申章昌字曼君。申章昌担任博士,官至长沙太傅,门人部众尤其多。尹更始担任谏大夫、长乐户将,又学习《左氏传》,选取变理相合的来做章句,教授儿子尹咸和翟方进、琅琊人房凤。尹咸官至大司农,翟方进担任丞相,单独有传。
房凤字子元,不知道是哪里人,他射策乙科担任太史掌故,太常举荐他为方正,担任县令都尉,后来丢官。大司马、骠骑将军王根奏报增补房凤为长史,推荐房凤通晓经术,为人通达,提拔为光禄大夫,升任五官中郎将。这时,光禄勋王龚因是外戚担任内卿,和奉车都尉刘歆一起校对书籍,三人都担任侍中。
刘歆报告说可以把《左氏春秋》立于学宫,汉哀帝采纳其建议,然后询问其他儒生,大家都不表态。刘歆于是多次面见丞相孔光,为自己的建议寻求支持,但孔光坚持不肯。只有房凤、王龚支持刘歆,三人便一起上书责备太常博士,其话语记载在《刘歆传》中。
大司空师丹奏报刘歆非议诋毁先帝所立之学,汉哀帝贬王龚等人为增补官吏:王龚为弘农太守,刘歆为河内太守,房凤为九江太守,房凤后来官至青州牧。开始时,江博士教授胡常,胡常教授梁国人萧秉字君房,在王莽时期担任讲学大夫。于是《谷梁春秋》就有了尹更始、胡常、申章昌、房凤学派。
汉朝建立后,北平侯张苍和梁国大傅贾谊、京兆尹张敞、太中大夫刘向父子都研修《春秋左氏传》。贾谊为《春秋左氏传》校订,教授赵国人贯公,贯公担任了河间献王刘德的博士。贯公的儿子贯长卿担任荡阴县令,他教授清河人张禹(此人非帝师张禹)的长子。张禹和萧望之同时担任御史,多次向萧望之讲述《左氏春秋》,萧望之非常欣赏,多次上书称赞其学说。
后来萧望之担任太子太傅,向汉宣帝推荐了张禹,汉宣帝征召张禹待诏,但没有来得及询问,张禹就去世了。张禹教授尹更始,尹更始教授自己的儿子尹咸和翟方进、胡常。胡常教授黎阳人贾护字季君,汉哀帝时期待诏担任郎官,他教授苍梧人陈钦字子。陈钦用《左氏春秋》教授王莽,官至将军。刘歆跟随尹咸和翟方进学习。于是研究《左氏春秋》的都遵照贾护、刘歆所说。
《谷梁春秋》班固赞曰:自从汉武帝时期设立《五经》博士,开创选送弟子员制定,设立科射策,劝勉官禄,一直到汉平帝元始年间,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传道授业者越来越多,其分枝也逐渐增多,只解释一经学说的就能到上百万字,大师级人物多到一千多人,大概是功名利禄诱导的必然结果。当初,研究《尚书》的只有欧阳氏,《礼经》后氏,《周易》杨氏,《春秋》公羊氏罢了。到了汉宣帝时期,再次设立《大小夏侯尚书》《大小戴礼》《施》《孟》《梁丘易》《谷梁春秋》。到了汉元帝时期,再次设立《京氏易》。汉平帝时期,又设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用来网罗遗失文献,兼容并存,其道理也就在其中了。
黄其军
作于2022年2月28日(古历任寅年一月廿八)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