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忙,姥姥帮忙看孩子,但出问题了。
面对回家的妈妈,姥姥开始告状,说孩子在家不吃水果、不喝水,还不好好吃饭,一点也不听话,再这样自己就不管了,也管不了。
儿子呢,也不甘示弱,说并不都是自己的错,姥姥真的是太凶了,老是用那么大的声音吼自己,还说不想让姥姥照顾自己了。
妈妈很头疼,不知道这官司该怎么断才好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3199220/4a1a30d8f7f6066a.jpg)
怎么断官司是后话,遇到这种情况要先安抚双方的情绪,孩子还小要哄一哄、抱一抱,姥姥看了一天的孩子也累了,也要好好安慰安慰。
老人帮忙看孩子出现点问题很正常,谁看孩子也会出现点问题。但就这个事而言我认为老人的问题比较大。
作为一个老人,自己的女儿回来了,第一件事就告状明显是不合适的,因为告状这事就不是一个成年人应该做的。
你可能会说这是因为母女亲,婆婆想告状还不敢说呢。我承认母女亲,但这种亲如果不守着孩子是可以的,守着孩子这么做就可能会引出一些不利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比如姥姥说:孩子在家不吃水果、不喝水,还不好好吃饭,一点也不听话,我是没法管了,你快自己管吧。这个话里是不是有明显的抱怨的意思?
你可能会说,老人是在用这种方式跟女儿解释孩子一直哭闹的原因,是在描述孩子在家的真实情况,因为老人打心底里觉得孩子哭了是对不住女儿的,是怕女儿生气的。
我理解老人的这种心理,但问题在于,老人的这种表述方式并不是在解释,而是在表达情绪,或者是劳累的情绪,或者是抱怨的情绪。
真正的解释大体上是这样的:孩子刚才拉臭臭,由于最近几天水喝的少,水果吃的少,所以有点便秘,拉臭臭就比较困难,小肛门就给胀红了……
另外一个的话,孩子看了姥姥的这些作为,以后姥姥再说什么孩子还会听吗?大概率上不会听了——你说你管不了我,那我就找我妈,我不听你的了。孩子越不听姥姥的话,姥姥就会越生气,姥姥越生气嗓门就会越大,恶性循环就起来了。
孩子还小,只能是作为一个配合方,就像玩跷跷板一样,你坐在这头,孩子坐在那头,你必须用你的双腿来控制起降,才能一上一下的完成这个跷跷板的游戏,你不能指望一个孩子来控制,他是想压也压不动的。
那妈妈要怎么做呢?
妈妈不能出来一个官司就断一个官司,这样断下去没个头,断的越多姥姥跟孩子就会越依赖妈妈,姥姥和孩子的关系就会越差,最后很有可能到收拾不了的地步:孩子可能不跟姥姥了,姥姥也可能不愿意再看孩子了,而且姥姥很可能还会怨孩子——你个白眼狼,姥姥看你这么长时间,一点都不知道感恩!
首先妈妈得先疼疼姥姥,多理解理解姥姥,比如多说点好话:妈,我知道你不容易,看一天孩子很辛苦,孩子哭几声没关系的,你再坚持坚持,我忙过这两天就好了。或者赶紧给妈买个礼物,喜欢钱给点钱也行,先把妈哄好了再说。
情绪处理掉了,就再找合适的机会教给姥姥一点更好的方法,比如:妈,你别一回来就告状,你这一告状孩子就更不听你的了,孩子有什么错你单独和我说,我去教育他好不好?
然后呢还要把事情的真相了解清楚,孩子为什么哭,在家表现如何,姥姥是不是用吼的方式管孩子等等。不是为了追究谁的责任,而是了解清楚了好解决具体的问题:为什么孩子水果吃的少?为什么不愿意喝水?哪些话孩子不愿意听?……
蓬勃育儿社,应对有方,育儿不愁!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或喜马拉雅收听音频内容,有不一样的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