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篇第九」24-25
【原文】
24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5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
24孔子说:“礼法中的规范,谁能不依从呢?但贵在改正;恭顺赞许之言,谁能不喜悦呢?但贵在寻思。只喜悦而不寻思,只依从而不改正,我对这样的人也无可奈何。”
25此章与《学而篇第一》的第8章重复,请参见该章内容。
【注释】
“法”,礼法。“法语之言”,即礼法中的规则、规范。
“从”,顺从、依从。
“巽”,音“逊”,恭顺。
“与”,称许,赞许。
“说”,音义皆同“悦”。
“绎”,抽丝也,常引申为推究、分析。此处是反复思考、琢磨、寻思之意。
“末如之何”,没有办法、莫可奈何。
【评析】
“法语之言”是社会共同依从的行为规范。“依从”有两种,一种是被动服从,只是不敢违犯礼法而已;另一种则是依照礼法的规定主动修正自己,使行为合乎礼法的要求。前者于进德无益,而后者则正是修德本身。显然“改之”才是最重要、最可贵的,故曰“改之为贵”。
“巽与之言”是恭顺赞许之言,听了让人心生欢喜。但是对这样的话,一定要多多寻思。如果其所言不实,那就要警惕是否“巧言令色鲜矣仁”了;即便其所言属实,也要自省话中是否另含深意,并要自勉切莫骄傲自满。
如果对“法语之言”只是被动服从,却“从而不改”,那就无以进德;如果对“巽与之言”只是感到喜悦,却“说而不绎”,那就很容易为其所惑,结果不但于进德无益,甚而会有损德行。这两种人皆属“下愚不移”的难化之人,就连圣人也感难以教化,是故子曰“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当然,孔子这样说也只是恨铁不成钢,其根本用意还是在激励他们,还是希望他们最终能够“改之”、“绎之”。
此外还有一种解读,认为“法语之言”是人以法则告诫之辞正言相规,“巽与之言”是人以恭顺许与之辞婉言相劝,亦即两者都是劝善之言。只是“说而不绎”者不去琢磨“巽与之言”中所蕴含的委婉劝谏之意。因为不识个中三昧,所以也就无从改过。故“说而不绎”与“从而不改”者一样,就连圣人也无可奈何。此解亦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