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育人之道 爱人爱己的人生智慧

作者: 北池鱼 | 来源:发表于2018-09-17 15:56 被阅读9次
孔子与弟子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老师,在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平民百姓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孔子开办私学,使学术从官府走向民间。因为孔子这个伟大的贡献,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俗话说:“师道尊严”,为师有道才有尊严。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师长,传道是第一要业。作为至圣先师的孔子,他在传道方面有什么特色呢?

宋真宗赵恒为了鼓励天下士子读书,写了一首《劝学诗》,诗中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要书读得好,功名利禄美女都有了。这可以说是现代成功学在古代的版本,但孔子传的道是这个功名利禄之道吗?当然不是。孔子所传之道是爱人爱己之道。

孔子曾经告诫弟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代的学者为了修养自己,现在的学者是为了在人前炫耀。这是孔门教学最重要的一课,学是为了修养自己,使自己的人格趋向完美,而不是追求外在的物质。

修养自己背后的道理是什么?就是爱自己。如果为了追求外在的物质利益而不顾自己的身体与尊严,为了外在的虚名而假仁假义,实际上是不爱自己的表现。

孔子当然并不是叫你搞禁欲主义,而是说追求利益要有道。他说,富与贵,是人人所追求的。但是用不义的方法求得富贵,还不如让它像云彩一样随风飘走。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实在值得每个现代人好好琢磨。

仁者爱人

孔子告诉弟子还要爱人。

有一次颜回和子路陪侍孔子。孔子说:“为什么不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把我的车马与华美的衣服与朋友共享,既使用坏了也毫不遗憾。” 颜回说:“我愿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把劳苦推给别人。”

子路问:“老师,您的志向是什么?”孔子回答:“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的志向是使老年人得到安养,朋友们互相信任,少年人能够得到照顾。

今天我们谈志向,一般侧重于未来的理想和目标。但“志”这个字,上面上士,下面下心,所以,志,就是士子之心。这份心不是说要等到将来才能实现,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做的。实际上子路所谈的志,颜回所谈的志,也是他们在日常中积极实践的。

孔子也是一样,连守城门的老头都知道他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孔子的一生所行,都是在做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工作。

孔子学说的核心就是一个“仁”字。他曾经说,安居于仁德是美好的,如果不选择仁,怎么能算是智慧呢?

如何行仁?弟子樊迟曾经问过这个问题。孔子回答:“仁者,爱人。”

孔子所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就是人间大爱。

颜回是孔子最欣赏的弟子,但他生活却很穷困,住在一个简陋的巷子里面,吃着粗劣的食物,喝着白开水,但他却很快乐。孔子由衷的称赞他:“贤哉回也,贤哉回也。”

孔子并不是称赞颜回的贫穷,而是称赞颜回有道,这个道,就是爱人爱己。

人与动物不同,动物局限于亲对子的爱,子对亲就不管不顾了。人类不一样,人能够超越种族、血缘等等的樊篱而深刻的同情别人,爱护别人。人也能够深刻的意识到自我,从而有意识的深爱自我。但受到挫折的时候,人又可能放弃。比如,事业家庭受挫,可能会自暴自弃,虐待自己;可能在人生困难的时候,去伤害别人,获得个人的利益。但颜回的修养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他并不因为生活的困难而放弃对自己的爱,对他人的爱。

没几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但颜回做到了,所以颜回很快乐,孔子很欣赏。

由此,我们知道,孔子教弟子并不唱高调。他教弟子修养自己,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做人的原则,即爱己又爱人。一旦能够领悟并身体力行这个道理,人的一生,就少有抱怨,即可以安静淡泊,但也不乏进取的力量。这样的人生态度,足以使我们的一生,充满生机与活力,安定与从容。

原文首发于腾讯儒学,有删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ztmcom:学习。
    北池鱼:@ztmcom 握手
  • 可道非道:有新意,基督教的核心教义就是爱,你说孔子也谈爱,与基督教对接了。
    北池鱼:@可道非道 爱是有的,中国人讲私人之爱,不讲公德之爱。
    可道非道:@赵大山 是啊,这个世界太缺爱,所以戾气深重。
    北池鱼:@可道非道 爱是人类普遍的感情,不分种族肤色。

本文标题:孔子育人之道 爱人爱己的人生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xr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