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僧讲茶之绿茶(中)

作者: 武僧的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7-10-27 13:00 被阅读0次

    原创│西域武僧

    六安瓜片

        我最早学会制作的绿茶,是信阳毛尖,毛尖茶品种的代表。那大约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单位同事老家在信阳毛尖产区,正好我们完成了采访任务,他提议去他老家旅游。当时正值春季采茶的时间,作为爱茶的我自然欣然前往。

        同事的舅舅是当地有名的炒茶师傅,有一天我们交流的时候,我说我喜欢喝茶,并讲了一些我对于茶的理解。老师傅听罢不以为然,说:不会做茶的人,不懂的喝茶,因为你无法理解茶叶从一片树叶到成品茶之间的转换过程。你说的这些喝茶的道理,太表面化了。如果有时间,明天跟我一起做做茶叶,可能你会了解的更多。

        老先生一句话,让我开始对做茶的工艺发生了兴趣。

        毛尖茶属于绿茶中鲜嫩的代表,制作方法非常精心。鲜叶必须采摘刚刚初展的一芽一叶,经过三五个小时的摊晾之后,才能上锅杀青。这种茶杀青的温度不能太高,锅温比其他品种的茶都要低很多。杀青杀到茶叶塌软,要入温度更低的熟锅进行揉撵,还要不断的将茶叶甩到锅边,以使得茶叶做出来好看。那时候还没有现代常用的杀青机理条机,所以整个茶叶制作过程完全靠手工。经过揉撵理条之后的茶叶,再在焙笼中烘干。估计这门纯手工的毛尖制茶工艺,现代习惯了用机械的制茶师傅中,传承的都不多了。

        在那次学习做茶过程中,我才知道做茶技术是一个完全凭借经验的过程,一个好的制茶师傅要根据茶青的鲜嫩度,采摘时的气候环境,做茶时的天气条件等不同因素,来决定茶叶的制法,炒茶的火候。因此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好茶一定是师傅手工做出来的,机器制茶,即便再精细,也是大众化口味。

        绿茶中的茶叶品种很多,但大多数都是母株“菜茶”的变种。小菜茶这种品种几乎遍布了绝大多数绿茶产区,浙江安徽福建四川河南等都能见到它的身影。这种茶繁殖能力强,开花结果多,果实落地生根。变异能力也强,白化的一般就称为白茶,红化的称之为红菜茶。现在市场上一般称之为生态茶的,大多采用这个品种的茶园,取它生长力旺盛,抗病抗虫害能力强。而其他由此通过异花传粉等方式培育出来的现代品种则不然,它们大多繁殖能力差,只能通过扦插的方式培植,另外还需要经常的茶园管理,修剪施肥。

        很多人以为不同品类的茶就是不同品种的茶树叶子制作出来的,比如绿茶就必须用绿茶树,红茶就用红茶树,其实不然。一颗茶树采下来的茶青,既可以做白茶,也可以做绿茶或者红茶、乌龙茶,我甚至在福建宁德望云和尚的小庙,用当地福云六号茶做过普洱,喝起来也不错[呲牙]

        但是,尽管一种茶树可以几乎做所有的茶叶品种,但是每一个茶叶品种都有其最适合的茶树品种。另外,同一个品种的茶树种到不同的地方,当地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所以,产区茶叶之所以好喝,就在于此,茶树会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影响,异化出最适合当地的茶。比如说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用川茶做的龙井,但是真的喝过龙井的朋友一定能分得出哪个是狮峰哪个是川茶。再比如被称为茶叶博物馆的武夷山,引进的茶叶品种有数百种之多,比如佛手、金观音、六号、雀舌、矮脚乌龙等等,但是这些被引种到武夷山的品种,与原产地的母本已经具有相当大的差异了。

        这也是茶叶的神奇之处。

        我在武夷山的好友,@隐者 三白 曾说,茶可近道。这句话可谓说的很到位。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茶也如此,茶叶只要移植到适合其生长的地方,生长出来的茶叶都具有不变的基本品质。绝不会出现南橘北枳的那种情况。

        五十年代中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南茶北移的运动,尝试了北方能够种植茶叶最寒冷的地方,最后在山东青岛的崂山和陕西试种成功,而其中最成功的要数崂山绿茶,如今市场上也常见。崂山绿茶当年选用的茶树品种是浙江一带制作龙井的品种,这种茶有着浓郁的豆香,很适合大众化口味。不过,土壤环境和气候环境的影响,对茶叶的口感也产生一定的变化,相比原生龙井茶,崂山绿茶口感更粗砺,茶气更足。移植后的品种比原生母本来说,叶片也更肥厚,叶片也稍微变大一些。

        而移植到陕西的绿茶,因为陕西土壤中富含微量元素硒,茶树充分地吸收了硒元素,成为知名的富硒茶,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而移植茶树更早更成功的,当属清中期英国人移植到印度、斯里兰卡一带的红茶品种正山小种,如今已经随着英国立顿红茶行销全球。不过说实话,从工艺上来说,口感上并不感恭维。但作为茶叶的保健作用和饮料作用,仍旧得以保持。

        绿茶的香型分为很多种,豆香型的龙井,米香型瓜片,蜜香型的碧螺春,花香型的安吉白,清香型的竹叶青,兰香型的毛尖等等,都与各地茶叶种植环境有直接关系。

        安吉白茶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款茶。陆羽茶经中曾有记载,但是几百年来这种茶竟然在历史上绝迹了。八十年代,安吉地区一座寺院恢复,老方丈在巡山的时候突然发现一棵茶树,叶片莹白,远望去一团白云。采摘茶青,制作成茶,花香浓郁,气息如兰。这位老方丈也懂茶,并且阅读过茶经,随即将此茶送到北京,请农大茶研所专家鉴定,并请专家前去考察。恰好我佛教的师父也参加了这次考察。最后,这款茶是否是陆羽茶经中所记载的白茶,并没有最终结论,但是安吉白茶的名气却不胫而走,很快这款茶在众多绿茶中脱颖而出,成为花香型绿茶的代表。而我因为师父的缘故,当年没少喝这款茶,而且是原生的,至少是一次扦插种。那种百花香气,是其他茶所不具备的。

        另外一款令我印象深刻的绿茶,是去年一个朋友送我产自景德镇的小众茶,这款茶芽头细密,甜度极高,也是兰花型香,茶底冰糖甜,好喝的不得了。不过这款茶属于小众茶,只在当地有名,却不能大量移植扦插广泛种植,所以养在深闺人不识,外人难得一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武僧讲茶之绿茶(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xvr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