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日论语笔耕不辍中国传统文化
【每日论语145】雍也篇第二十七则

【每日论语145】雍也篇第二十七则

作者: 弘丹 | 来源:发表于2016-01-09 08:17 被阅读272次

    弘丹参考的是钱穆的《论语新解》以及傅佩荣的《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编会每天推送一则论语,与大家一起学习《论语》。欢迎大家关注,并一起学习《论语》。大家如果对每日的论语学习有任何感悟,可以留言讨论。


    今天学习《论语》雍也篇第二十七则。

    1、原文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译文

    钱穆白话试译

    先生说:“君子在一切的人文上博学,又能归纳到一己当前的实践上,该可于大道没有背离了!”

    博学于文:文,《诗》《书》礼乐,一切典章制度,著作义理,皆属文。博学始能会通,然后知其真义。

    约之以礼:礼,犹体。躬行实践,凡修身、齐家、从政、求学一切实务皆是。约,要义。博学之,当约使归己,归于实践,见之行事。

    傅佩荣注解

    孔子说:“有志成为君子的人,广泛学习文献知识,再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也就不至于背离人生正途了。”

    “博”指广博,愈多愈好。“约”指收敛,愈少愈好,也就是规范之意。“畔”通“叛”,指背离人生正途。所以国家推行教育,不同的阶段要有所侧重,譬如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和美育。体育促进身体健康,美育造成心灵和谐。中学时就要注重智育和群育。智育就是认真读书,如此才能博学。此时相对的行为规范就很重要,即群育。在群体当中与人相处,就要靠规范。

    所以两者要配合,知识愈多愈好,行为愈收敛愈好。这两者是相对的,行为若不收敛,一天到晚都有活动,哪还有时间读书呢?如果把时间都花在读书上,行为自然就没什么问题了。时间决定我们生命的内容,我们的生命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

    “君子”,应以动态的过程观点来理解,即“有志于成为君子的人”。不然,既已是君子了,又怎么还需要这一类的叮咛?

    本章也见于【12.15】,颜渊在【9.11】谈受教于孔子,也有类似的体验。

    3、绿窗幽梦学习心得

    君子要广泛地学习和探求知识,广泛学习和探求,必然会得到多种多样的观点和说法。这些观点也许带有内在矛盾,让人不知该如何把握。所以此时,孔子又提醒,在博学后的行动中,要按照礼的要求来约束自己,而不是由于不同的观点、让自己的行动变得散漫。这样的话,才能不背离于君子之道。这样看来,“博学于文”就是最开始的一个格物致知的过程,在格物致知的基础上,正心诚意、据礼而行,才能修得君子之道。

    4、弘丹学习心得

    对于这句话,钱穆先生和傅佩荣先生的角度有所不同,主要的差别在于对“礼”这个字的理解。钱穆先生认为“礼”通“体”,约之以礼,是指躬行实践,而傅佩荣先生对约之以礼的注解是: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我觉得这两种注解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钱穆先生的注解,让我体会到在人文上博学,但还是要回归到自己当前的实践中,离开了实践,博学的意义也就没有那么大了。我们学习《论语》也是如此,不要忘了去实践。

    而傅佩荣先生的注解,让我意识到,当你想要花更多时间去学习,相对可能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参加各种活动,在知识上博学,在行为上约束自己,两者相互配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论语145】雍也篇第二十七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bfq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