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论语》子路13节。一百三十三年的努力,终于做到治下官克己、民复礼,辖区内完成归仁。功成名就了,可以放松一下了?不可!
孔老夫子在这子路篇里第二次讲到了正身。在子路篇的第6节: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说:“自身端正,不用命令人们就会遵行;自身不端正,虽发命令也没有人听从。”
而这一节又曰了差不多相同的内容: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言行,治理国家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言行,又怎么去让别人端正呢?
前面的正身是归仁前的表率的需要,这归仁后的正身又是为了什么呢?分析后面的章节,孔老夫子在这里再一次提出正身,大概有两层意思:
这第一是:俗话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同样这归仁不易,这归仁后保持归仁的状态,更难。所以上位者还不能松懈,还得继续正身。
这第二是:这里的归仁只是你自己辖下的归仁,还远不是天下归仁,我们还得向天下归仁去努力,所以仍要继续正身。
前后两个正身,在文字记录相对困难的年代,原本就惜字如金的记录,却仍不怕重复,两次提到正身,可见其重要!
分析一下,两个正身意义基本相同,都是先之劳之中的先之的意思,带头、表率。
但前一个正身更多是专指上位者对自己形成于文字的礼乐的带头执行。而后一个正身,应该外延更广,要求更高,更倾向于在用权方面的正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