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故事与干货
科学会成为一种宗教吗

科学会成为一种宗教吗

作者: tomlong98 | 来源:发表于2018-12-09 13:50 被阅读205次

    最近经常听到一种言论:“我们现在太迷信科学了,科学简直成了一种宗教!”然而众所周知,很多时候科学与宗教是不兼容的。为什么会有科学成为了宗教一说呢?此外在混简书等平台的过程中,不止一次地注意到有一些宗教分子试图统一其教义与科学或者通过科学理论中的成果来证明其教义。自然科学教育让我本能地开始思考与质疑这些观点,故在此作文讨论如下问题:科学是否会成为一种宗教?科学与宗教可能兼容吗?如果科学的结论与宗教的某些观点不谋而合,能否证明两种体系有所共通呢?

    那么,让我们从头开始。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什么是科学。很多人说科学是指科学知识,这个说法并不正确。科学本质上是人们为了解释自然界的现象满足求知欲并进一步指导生产生活和发展的一系列理论、方法和态度。具体来说,科学又可以分为以质疑和实践探索为核心的世界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包括实验建模和逻辑推演的方法论(注意:这里指的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与哲学上探讨科学研究的目的和如何通过哲学以及科学与哲学的交互来指导科学研究的科学方法论有所不同)以及具体的科学理论体系也就是科学知识理论。

    如果大家还记得我在《科学与辩证》《还原论不是幽灵》中的论述,就很容易想到:科学本质上是以经验主义为核心的;不论是可实验性还是可重复性,都是经验主义的体现。我们认为,世界上的问题可以通过做实验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推导出其中的规律并最终用以指导我们对世界本源的认知和现实中的实践。这也就意味着,科学研究中的一切行为都必须以现实实验中的现象为准;我们需要不断地观察世界,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来修正我们的理论。而众所周知,科学所能解释的自然界只是可观测的部分,不可观测的东西不属于科学;加上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存在的,所以不可能穷竭一切现象,也就是不可能证明任何一个理论是没有例外的,因为不能证明有限,是故从怀疑的理性精神出发,我们必须认为它是永无止境的。同时,形式系统的一致性与完备性又要求作为理论体系的科学存在可证伪性,这又与刚刚的论述不谋而合。也正因为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实践和证伪,我们才需要质疑的精神[1、2]。

    经过刚刚的论述,我们很顺利地证明了科学的核心在于质疑和实践。而要想实践,就必须遵循一定的约定俗成的假设或者说公理,并按照经过反复检验有效的方法。关于公理的部分,我在《公理为什么成为公理》一文中已经探讨过了因此这里不再赘述。至于说方法,经过历代科学家前辈的检验,我们有控制变量、等效替代等一系列实验方法,加上建立模型抽象讨论和基于形式逻辑的推演,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已经基本齐备。经过质疑、假设、演绎推理、实验证明、建立模型与理论体系的过程,我们就能得到一系列对世界上现象及相应规律的归纳解释,这就是我们很熟悉的科学知识与理论。

    那么什么是宗教呢?狭义上的宗教是哲学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出现的有组织的特殊社会意识形态群体。自从哲思出现在那些古老的文明之中,人们就开始探索世界的本源。但是囿于粗糙的观察手段,人们往往会使用模糊笼统的概念解释自然现象。为了自圆其说,还会加入很多主观臆断。这些“丰富的想象”经过传播之后便会成为超自然力量的假设进而被用作社会意识形态凝聚力的来源。而当这种凝聚力转化为有组织有目的的团体之后,这便是狭义的宗教了[3]。

    宗教最大的特点在于,宗教不允许自我否定。纵观历史,宗教的教义很少改变,每次对教义的理解发生分歧,带来的往往不是分裂(如天主教与东正教的分离)就是宗教本身的没落(如拜火教的衰败)。这是因为宗教本身的存在尤其是理论体系的完备性完全来自于其丰满的假设也就是前文所说的主观臆断;一旦自我否定,就意味着对假说进行了证伪,其体系的完备性很可能土崩瓦解。除此之外,同理,宗教本身的组织架构也注定了宗教不可能自我否定,因为自我否定也是对作为组织的宗教的存在合理性的否定[4]。而根据《科学与辩证》和上文的论述,我们发现科学本身居然就有自我否定的趋势,具体方法就是不断地观察现象并对现有的理论进行修正。一个允许自我否定,另一个禁止自我否定,本源上的不同注定了这俩要是能够统一那才真的是见了鬼了。既然连统一都不可能,哪来的一个会成为另一个一说?由此可见,科学不可能成为狭义上的宗教。

    可是,还有一种广义上的宗教,这种宗教是一种集体共同信仰或者说,群体性的精神支柱。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的宗族体系。这种宗族体系本质上是以血缘传承为核心的祖先崇拜的延伸。传承家族的血脉和信念、维持家族的存在和获取家族的认可就是一个人活着最主要的意义。这种广义的宗教虽然没有那么强的组织性和排他性,但依旧以作为一群人价值判断的依据和生存的动力也就是精神支柱。那么,如果科学成为了一部分人的精神支柱(例如三体系列里的杨冬和《朝闻道》里的科学家们),能否认为科学成为了一种宗教呢?

    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因为还有很多人并不以宗教式的追求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比如,有人认为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追求现实中的物质享受)是自己的动力,有人认为让自己取得现世意义上的成功即所谓立功立德立言是自己的追求(王阳明的目标就是“为圣贤”,然后他真的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立功立德立言面面俱到的人),还有人认为坚守绝对的正确和道德定律是自己的责任,那么同理也会有人认为探求自然界的真理与客观规律就是自己的终极目标。可以说这种说法是混淆了宗教和信仰。因为信仰并不依赖群体而存在,一种精神支柱只要有一个人坚持那就是信仰;可信仰要想成为哪怕是广义上的宗教,依然需要有群体性的认可作为支撑。人必须要有精神支柱,但是人的精神支柱却并不一定具有群体认同性。哪怕在科学界内部,除了逻辑规律等一部分公理,大部分人的对于作为他们信念的科学的观点也是南辕北辙的——有认定“上帝不掷骰子”的爱因斯坦、有相信人择原理的霍金、有同意非决定论的波尔等人……不胜枚举。考虑到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成功/正义正确/美好的生活,同理,上面的所有东西不论是追求现实中的物质享受或者认可成功或者绝对正义包括科学也都称不上一种宗教[5]。

    综上所述,科学不会成为一种宗教。而经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已经发现科学与宗教不可能兼容了,开头段的第二个问题也得以解决。现在我们来继续讨论最后一个问题:如果科学的结论与宗教的某些观点不谋而合,能否证明两种体系有所共通呢?

    很遗憾,答案是错的。在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宗教不允许其内涵和假设被改变(否定),而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假设的否定其实是常态甚至是必需。套用LOL里一句有点中二的话:“今天避之不及的,就是来日顶礼膜拜的。”(斯维因:“喵喵喵?”)基本假设的不同和世界观的差异既然带来了科学与宗教的不兼容性,也必然导致他们的不谋而合只能是巧合,哪怕现在不谋而合,将来也必定分道扬镳。而且科学本身的基础,怀疑的理性精神也注定了科学不会认同存在某种绝对意志[6](从这个角度来说科学家或许是世界上最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了),这可以说动摇了宗教的基础假设(宗教认为世界上存在某种超自然力量也就是绝对意志),因此宗教与科学即便有观点上的不谋而合也并不意味着两者有共同点,二者的世界观就是不可调和的。

    经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发现,作为对世界认知的理论体系本身,科学与宗教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因此不论是科学成为宗教还是科学与宗教兼容甚至发掘其中的共通点都是不可能的。事实上目前来看,科学的确是我们有史以来发现的最有效的方法论和认知世界的最佳手段。尽管目前宗教还起到了让人精神上过得舒服的作用,但是在遥远的未来,随着制度法律的完备,加上教育的作用,宗教教人向善的功能将不再重要;有了对于道德定律的坚守和对于自然真理的探求作为生活的目标和动力,加上宗教不能自我否定发展导致其在实践领域的先天不足,科学必将逐步地取代宗教成为人类精神支柱中最核心的部分和最坚强的后盾。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1]:关于这一点,我与聪聪曾经进行过一些讨论

    我:“假设一个黑暗森林宇宙模型,其中存在一系列实力依次递增的文明A-Z。他们都知道黑暗森林法则,因此A会担心B一级的文明消灭自己,B会担心C一级的文明消灭自己……以此类推Y会担心Z一级的文明消灭自己。而一旦发现一个弱小文明的坐标,A-Y都不会出手。然而尽管Z已经确定是宇宙中最强大的文明,它依然担心会存在一个Z+级别的文明,因此Z的策略会和A-Y一致。那么同理,如果存在一个存在ζ,ζ已经确确实实地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现象,那么此时ζ的理论体系就是不可否认的绝对真理或者说类似自然规律的表述。或者说,存在ζ这样的存在是符合逻辑的。那么,我们的怀疑精神就变成了我们的公理化假设了。虽然我们不能证明确实存在ζ,但是只要宗教主义者从一个比怀疑精神更基础的公理化假设出发,就能够证伪我们的论述了。”

    聪聪:“个人觉得,对理性来说,不能确定的东西必须怀疑;尽管站在上帝视角我们知道ζ已经穷尽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所以它的理论体系完备,可它自己并不知道是否已经穷尽,也就不能独断‘自己已经穷尽所有现象’这一点。不独断不是全人类理性应该约定俗成的东西吗?如果从更底层的角度出发那么我们的探讨就没有意义了因为再底层的东西只能是规定ζ独断‘自己已经穷尽所有现象’这一点了。”

    [2]:不过这里必须说明,怀疑的界限在于遵循逻辑和客观公理,并不是没有依据地瞎猜。此外,个人认为所谓的迷信科学,也不过是迷信权威罢了。并不是真的领会了科学精神之后相信科学理论。如果一个人真的相信科学,ta应当在听到观点之后首先用逻辑和知识进行分析并有条件地进行实验以证明这个观点来确定自己是否需要/应该认可这一观点。

    [3]:笔者最早知道“宗教源于哲学”的观点是源于星云大师撰写的一系列探讨佛教的小册子;这种观点在现在的人文社科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不过真正坚定了我的想法的是混乱博物馆的视频《物质是什么》开头的论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开链接看一下。

    [4]:这里还会引出另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宗教的强烈排他性。为了保证宗教自身的理论体系完备和组织的存在合理性,宗教不会允许与自己体系不兼容的东西,不论是其他的宗教中否定自己的部分还是……其他的东西比如科学。事实上很容易证明这种不允许改变与自我否定的体系必然具有排他性。我们通常用于界定邪教和正统宗教的方法之一——排他的是邪教,包容的是宗教——其实是不成立的。甚至“宗教具有包容性和道德性”这一命题都是不可证的。不过囿于篇幅限制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这里就不展开来论述了。

    [5]:以下摘自聪聪写给我的邮件,与本文核心观点关系不大因此只是作为补充说明:

    “如果精神支柱就是对某种东西的执着追求,那么科学也可以成为精神支柱,但宗教的本质问题在于形而上的独断。即便我们之前说到科学通过自己的自我否定和在实践领域的优势起到类似自然选择的作用淘汰了宗教等其他的精神支柱,科学的自我否定趋势也注定了科学不会成为宗教。它并没有独断自然,只是人们选择了它来帮助自己认知自然。相对于宗教而言,科学更加有说服力,而且有实用性,我感觉有科学作为支持,人将更主动地实践,去解决困难。同时有方法论在手,还消除了面对各种现象时的迷茫。科学只是反映人理性求知欲的部分。精神支柱之所以成为支柱,是因为它代表了人内心的意志和渴望,所以本质上,只要有某种欲望,就能构造精神支柱,而科学也可以成为维护这些支柱的方法。也许以后会有某些"普世"价值作为人精神支柱,科学不但属于这些价值的一部分,还同时是其余部分的实践支柱。

    至于说纯粹的精神支柱本身,我对它的看法是,人之所以有活着的动机,就因为有欲望追求作为支柱,如果无欲无求了,那么活不活无所谓。如果追求破灭了,不可得到,那么人也会很痛苦,甚至想自杀。那么科学也能满足作为精神支柱的条件,第一,对未知真理的追求欲望存在。第二,这个追求是可以达到的,通过实践的手段。

    某种意义上说,宗教也满足这个条件,一,人希望这个世界是确定的有规则的,宗教神能满足这点。同时,宗教还满足了人在某些道德层次的欲望,像善恶报应忏悔之类。二,这些欲望也是可以满足的,通过信仰的手段。”

    [6]:科学不认为存在绝对意志还有一部分原因来源于科学研究中建模的原则即所谓的“奥卡姆剃刀原理”。因为奥卡姆剃刀原理的观点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对于很多科学研究中的模型,绝对意志或者说上帝的存在是不必要的(比如万有引力就并不需要上帝的参与)。所以在没有客观事实能够证明这个绝对意志存在的情况下,科学不承认存在这个绝对意志。对于补充条目中[1]中的ζ也是同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linwood:我觉得很大可能会,科学并不一定科学,性质上和文化复兴前的宗教差不多。
        linwood:@tomlong98 确实
        tomlong98:@linwood 个人觉得中国当下的科学教育对于科学精神和方法包括逻辑的部分不太重视。所以很多时候我在文章里聊到的现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寄希望于科技革命和科普教育能够让更多的人学会分析和质疑了吧😓

      本文标题:科学会成为一种宗教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xr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