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道通。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所恶乎分者,其分也以备;所以恶乎备者,其有以备。故出而不反,见其鬼;出而得,是谓得死。灭而有实,鬼之一也。以有形者象无形者而定矣。
出无本,入无窍;有所出而无窍者有实。有实而无乎处,有长而无乎本剽1。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圣人藏乎是。
注:
1本剽:本末,始终。
解:
本章讲有无之道。
首段段尾讲“以有形者象无形者而定矣”,前面部分却“罕言”无形者。“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有成就有毁,成毁一体。“所恶乎分者,其分也以备;所以恶乎备者,其有以备。”不喜欢分的人,不知道分也是完备;不喜欢完备的人,哪料完备一直存在。所以,成毁虽一体,但其间转化莫测。这令成毁转化莫测的即是使有形者“定”的“无形者”。
“无形者”“出无本”,自在游荡,无有定所;“入无窍”,本身浑融饱满,外物不能侵入。文本提到“宇”“宙”的概念。《尸子》认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这是大众的认知,其基础在于视觉、逝觉的体验。在文本看来,“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有实”就是“宇”,“有长”就是“宙”。“无形者”自在的游荡,就是“宇”,就是“宙”,就是“有形者”。
“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天”象征“无”,“门”供出入,象征“有”。万物没有不在“无”“有”的框架中得到描述。没有只有“有”的有,也没有只有“无”的无,“无”“有”实为一体。不过,相比“无无”,“无有”还不是天地自然的原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