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留余地,透过事件看本质
王阳明说过:“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在处理学生事件上,老师需要静下心来去全面的看待问题。这既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智慧。有时候看到的和听到的并不一定是全部,也不一定是真相。如何去正确地处理去,考验不仅是老师的定力,考验的更是教师的智慧。
想起一则有关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故事:
一次,季老和朋友去饭店吃饭,期间,邻桌一女孩儿摔倒在地,大声哭了起来,季老便抱起她好声地安慰了几句。
不想,此时女孩的母亲恰好回来,看到这一幕,抢过女儿,没好气地说:“这么大年纪,还惹小孩子哭,真不知廉耻!”
说完,众人纷纷为季老打抱不平。
季老只是柔声地说:“她也是担心孩子,都能理解的。”
说罢,就回了座位。
不一会儿,女人得知真相后,满是尴尬地来道谢,季老依旧和气地说:“不碍事的,不必挂怀。”听后,大家对季老的敬佩之情更深了。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未必能看到事情的全貌,未必能懂得他人的苦衷,做事留余地,透过事件看本质,这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教育机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