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是新网师5月云端共读时间,准确地说,是研读论文时间。新网师论文研读部落每月15号都会选择一篇论文,有几位老师带着大家一起研读。除了核心团队,还会对新网师学员2021级以前、2022级、2023级各开放5个旁听名额;对非新网师学员开放5个旁听名额。
这次共读的少的文章是李瑾瑜老师的《名师发展要突破“理论”的高原期》。 由王荣平老师主持,李士键老师和郝晓东老师导读。
李老师的阅读非常细致,从文章的首尾段到文章的中段,从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到一些重点词的解读,可以说把文章细细地咀嚼了一遍。再通过一些途径搜索李瑾瑜老师关于教师成长的一些论文,进行拓展阅读。读进去并读开来,非常用心。
郝晓东老师的导读更是细致,几乎是逐段逐句揉碎了,再提取其中精华进行重组、输出。朱婷老师和王胜男老师两位声音甜美的老师轮流朗读每一段文本,再由共读的老师进行提问,或说说自己的理解,最后郝晓东老师再根据大家的理解、大家的问题结合文本,及其他相关的理论进行解答。预计从7点共读到9点,因生成比较多,到10点多才结束。真的是享用了一晚上的大餐。
这篇文章,李瑾瑜老师主要是写给名师看的,强调了二次成长。郝老师分享了教师一二次成长的内容及区别,帮助大家理解了这一个关键词。
第一、二次成长的主要区别:
1. 第一次成长方式主要是模仿;在第二次成长中,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效果这一环节不可或缺。
2. 第一次成长主要靠经验的积累;第二次成长主要靠“用理论”来反思自己的经验。
3. 第一次成长主要表现在行为方式的变化;第二次成长更重要的是看问题的立场方法的重大变化。
4. 第一次成长很多是自然开始的,第二次成长则有很多是受到较大挫折后开始的,或者是在受到外力的强力推动后开始的。
5. 第一次成长所依靠的外部支持主要是同伴的示范;第二次成长所依靠的外部支持则主要是专家的指导。
从这样的对比,可以感受到二次成长的特殊性。
我们平时一直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 。但实际上是我们对实际的盲目乐观。我们的理论要从实际中来,再用到实际中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