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下来,一切归于宁静,望着窗外闪烁的路灯,可以静静地思考自己和世界,思考在自己工作和生活中排不上号的事情,从中找出有意义的东西,做一点小小的思想享受。” ——王沪宁《政治的人生》
夜色下来,一切都没有宁静下来。我把细碎问题打成一包,变成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学的最根本原则是什么?”
小组合作,昌乐模式,分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阶梯式教学,登山式教学,导学案,读写共生,自我,灵魂,碰撞,翻转课堂,诊断式课堂,思维训练,听说读写,任务驱动式课堂,学生素养----一堆堆名词动词都汹涌澎湃而来。这么多方式方法,这么多理论理念,各具特色,新鲜有趣,但是他们总有一个共性的东西,我想那个共性的东西就应该是我问题的答案。
所有优秀的课堂都会最大程度的展现学生学的结果,其次才是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人认为这是作秀。这是作秀吗?不一定。之所以大多数人认为这样好,那总要有一个原因,我认为那个原因就是这样的课堂让我们知道了学生的重要性。
为什么那么多学校都觉得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好?为什么那么多人效仿?为什么读写共生好?为什么小组合作好?为什么?我认为它告诉我们学生自己学的重要性。
那为什么后来又有那么多人来否定昌乐模式?为什么有人认为它不切实际?为什么有人认为小组合作没有成效?为什么呢?难道它错了吗?我认为它的理念没错,方法也没错,那哪里不对呢?那么多校长,优秀的老师,教育专家,都错了?如果没错?那哪里错了?存在即是合理。有人赞同有人否定,必然是有原因的,根源在哪里?
我的学生生涯中都是填鸭式教学?我也没学成傻子。我的学生们基本都是经历素质教育和素养教育,经历小组合作,昌乐模式的百般考验,他们也没学成傻子。为什么呢?不断给鹅灌食,虽对个体生命而言,残忍,但能使之产出最肥美的鹅肝。饥饿式的放养,难道对个体生命而言,就是自由和仁慈?当然,求生的本能让鸡鸭鹅都变得健美,肉质当然也更劲道。既然都活了下来,都有收获,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与不乐?可不可以说,在这两种教学过程中都有合理的地方,那哪里合理?哪里不合理?
我乱了。教学的根本原则是什么呢?
我想起张宝伟老师,曾说,不会就要先教,教会后再让学生自己学。那也就是说,先学后教,先教后学都是对的。关键是什么时候教,什么时候学。这竟然解决了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千古难题。鸡该生蛋的时候生蛋,蛋该孵小鸡的时候就要孵小鸡。这两个动作中间必然有一个时间差,不可能一蹴而就。谁先谁后不是问题,问题是时机和等待。
那教学的根本原则是什么?该教的时候教,该学的时候学,不要急躁,耐心等待。这是什么原则?这不是原则。
什么是教育?有人说是学习知识,有人说是学习做人,有人说是学会学习,有人说是学会思考,有人说是学会幸福———我说,该学知识的时候学知识,该学习做人的时候学做人,该学会学习的时候学会学习,该学会思考的时候学习思考,该学会幸福的时候学习幸福—— 就怕该学什么时候不学什么,该学的时候玩,该玩的时候学,那才可怕。这也是时机和等待的问题。
那怎样判断时机,让等待不是错过?
关键在于对学生的各方面的了解。那如何了解?了解什么?
——————————————————————
读书札记没写成,子夜静思有一篇。
该睡觉时胡思乱想,该努力工作时又将神思倦怠。
我该睡了,不想总是错过。
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列子》仲尼篇中龙叔和文挚之间的对话,“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
201年10月30日 00:0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