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俄罗斯人列别德说,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5%的精英,5%的败类。90%的人或者跟着精英跑,或者跟着败类跑。人民整体走向误区,历史上比比皆是。
法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也告诉我们:一个习惯于用推理和讨论的方式说明问题的人,在群体中是没有地位的。大凡能够成就大业的领袖人物,他最重要的品质不是博学多识,而是必须具备强大而持久的意志力以及充分的自信力,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是说服群众的不二法门。
勒庞并不关心道与术的差别,荀子却特别强调以道化人。
他告诉我们,不可和百姓讨论事情的来龙去脉,直接用圣王之道来统一人民的意志,这反而容易。明君懂得借助自己的威势含而不发,用圣王之道引导臣民,通过政令来申明自己的意图,通过用言论来彰显自己的主张,通过颁布刑法来阻止臣民做出违反国家导向的事情。所以,真正的明君教化臣民如有神助,哪里用得着实施威势,也不会依靠辩论。
02
荀子感概说,当今天下,圣王不再,天下混乱,各种邪说纷纷兴起,君子没有可以借助的权势,国家没有刑法来禁止这些邪说,因此辩论应运而生。
人们对现实中的是非善恶弄不清楚,于是就来给相关的概念下定义,各人都有不同的定义,于是大家一起来协商约定,大家无法约定一致,于是各自反复阐述自己的观点,阐述以后还是不能统一,最后只能开展辩论。
所以,定义、约定、阐述、辩论是推行王道的最好形式,是走向恢复王道事业的起点。
一听特定的“名”就知道它所对应的事物,这就是“名”的作用。众多的“名”累加在一起形成文章,这是“名”的互相配合。能正确使用合适的“名”并把它们正确地搭配在一起,这就称得上“知名”,即懂“名”。
“名”,是用来表达各种不同事物的。“辞”,就是把代表不同事物的各种“名”联合起来,用以表达一个观点。辩论阐述,就是要在不歪曲名实对应关系的基础上,来说明实际事物变化的道理。只有大家共同约定好所有的“名”,辩论阐述才有意义。辩论阐述,是心对道的认识的表达。
03
道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法则,心负责认识道。心的认识必须符合道,阐述必须符合心的认识,所用的文辞必须符合阐述的要求。
所用“名”正确无误并符合共同的约定,相互诚实质询以弄清事实,就不同意见进行辨析以纠正差错,推而广之而不违背常理。聆听的时候要合乎礼仪,辨析的时候要依据充分。以正道辨别奸邪,就像用绳墨来衡量曲直一样。这样,邪说就无法出来捣乱,各家学说的谬误就会暴露无遗。
仪态不骄傲不张扬,有兼听之明;表情不自夸不自得,有包容各家学说的度量。如果自己的学说被采纳,天下就可以归于正道,如果自己的学说不被采纳,就将学说昭告天下,彻底远离政治,圣人就是这样进行辩说的。
《诗经》上赞颂周文王说:“顒顒卬卬,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庄重恭敬,气概轩昂,品德纯洁,名声美好,声望崇高。平易近人的君子,是四方人民的榜样。说的就是圣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