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皓晖的《大秦帝国》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小说。
它有11卷,前面10卷讲的是秦几代人呕心沥血的创业史:
春秋末年,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从秦孝公开始,筚路蓝缕,变法图强,经过几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终扫六合而一统天下的艰辛悲壮历程。
第11卷《帝国烽烟》,一看名字就知道,讲的秦灭。
——我没看。
有什么好看的呀!
这就好比你追海贼王追了十几年,好不容易看到路飞一伙人成了海贼王了,结果结局告诉你,他们团队要被一个吃了恶魔果实家伙给团灭了,你会不会看?
但秦灭是一个历史事实,中学读历史的时候,就盖棺定论了:丫的暴秦,自己作,活该!
可是为什么了,因为残暴?
那它统一六国的时候,不残暴么?为什么那时候没有自取灭亡?
这个问题直到听罗辑思维的时候才得到一个让我心服的解释。
罗胖转述了一个角度的解释:
就是秦国的严刑峻法特别适合他作为西部一国的时候,统筹调动全国资源;
但是后来家底变了几十倍大,这套规则就有严重的问题,直接导致了帝国瞬间灭亡。
举个例子:
秦朝律法规定,征兵服役必须在一个固定的行程期限到达,否则长官就要被杀头。
但你想啊,原来秦国多大地盘,从西边到东边,最多走多少天这个是可以算出来的;
但后来全国都统一了,你让一只队伍从西再到东,遇到个刮风下雨,河流大山,你还是规定必须做原来的时间期限内到达,你这不是脑子有病么?
陈胜吴广为什么起义,刘邦为什么要反?
不就是因为被这个一根筋的规则给逼的么?
2.
如果你单身,我问你喜欢什么类型的,你会怎么回答我?
啥?
凭感觉?太不靠谱了吧?!
我有一个朋友,因为说凭感觉被他妈逼急了,他就在简书发征婚贴。
征婚贴怎么写呢?
- 先写物质条件:自己什么情况,收入,教育背景,职业,工作经历,家境,父母情况;
- 然后写自己的精神世界:喜欢啥,会啥,音乐,阅读,业余时间花在哪里;
- 最后才写喜欢什么类型的姑娘,身高,体型,特征啥的
他还把打印成册,每次七大妈八大姨给他介绍对象,他就把生活照和工作照夹在这份手册里,长辈们一看:“太好啦,这么详细,和姑娘合不合适,有判断依据了”。
但是后来他谈的对象,硬性条件好像跟征婚贴上没有靠一点边。
最后靠什么判断依据?——还是“凭感觉”。
按他的话说:那一低头的微笑,就让所有的标准都见鬼去了。
3.
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说:
清晰的方向来自灰度思维 。
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
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和灰度思维对应的,是我们的二维码思维,也就是非黑即白。
- 所有的书就应该精读,速读是浮躁和肤浅的;
- 要么留在北上广煎熬,回老家是养老;
- 不给我加薪,我就离职;
- 留在体制内,还是离职做自由职业者?
这些问题,看上去都是只有AB选项,但是难道就没有其他可能吗?
4.
小孩子才分好坏,大人会看利弊。
看利弊,就是不同一个面去判断问题,而是会多个维度去思考。
一本书难道不可以先快速读一遍,然后从里面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精读吗?
难道不可以利用互联网,不被地域限制,移动办公,或者下班后尝试做自己的副业吗?
不加薪,难道不可以把工作当作一个历练,锻炼自己的业务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日后图变么?
看利弊,就是从多个维度去做决策判断。
比如我一年前问萧秋水老师,我是不是要离职来深圳做自由职业者。
秋水老师没有给我答案,而是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问了我财务,健康,生活,家庭,人脉,还有做什么职业等多个维度的问题。
我也没有做那一个小时作出决定,我用了半年的时间去思考观察这些维度的变量。
5.
怎么才能避免自己成为一个二维码青年呢?
《出奇制胜》这本书说,我们要学会“成长作弊”,去思考着跳出规则,多维度去获得成就。
得到专栏,刘润老师的【五分钟商学院】提出,个人成长的商业模式=能力+效率+杠杆。这里面的变量就多了去了,你光靠单一的能力或者死命提高效率并不能保证你可以成功。
截图来自刘润的线下课
要避免自己成为二维码青年,就要多换换思维角度,多尝试多维度的思考方式:
- 灰度思维
- 水平思考
- 系统思考
- 六顶思考帽
(根据上面的关键词,去亚马逊能找到一堆书;或者去搜狗浏览器里,按照关键词搜公众号文章,也可以找到不少)
小结:
最后讲一下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我提到了我靠阅读来成为职业的五个阅读方法。有位读者在评论区留言:
我就想知道,大神彭小六能不能在1小时内读完费曼物理学讲义并充分理解和输出。
感觉读的书都是废话类的书,并不会有深刻而尖锐的洞见。
我菊花一紧,跪在他的评论面前说:
“ 对不起啊,我做不到啊,我输了啊!”
我是彭小六,希望今天的文章对你有帮助。
网友评论
二维码青年的两个特质:
1. 非黑即白,非对即错;
2. 做事、思考,停留在一个二维平面世界;
不管你多少年龄,还在二维世界的,不都是小孩子么?
比如说阅读,一行一行读,就是停留在一条线的一维世界,多行阅读,就是二维世界,而如果有人可以经常在大牛身边,或者看到大牛做事的视频,那就是三维世界的阅读,成长不快才怪呢!
所以说,付费学习(老师会手把手教的)啊...真的是一件成长更快的事情!
这篇文章的逻辑有点乱,有人可以给我讲解一下吗?题目也是标题党,基本上跟文章内容不那么切合的。
第一部分写的是秦灭亡的原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适应;
第二部分是在感觉面前,一切的条件都是虚设;
第三部分是不要非黑即白;
第四部分是从利弊来看问题;
第五部分是建议换换思维角度。
问题就在这里,有的人愿意行动,有的人觉得行动好麻烦,或者说,我行动了有什么好处,有好处就干,没好处,我就问大v,你说我要不要做这个事,要不要学这个事。或者找到别人的漏洞与缺点来证明自己优越。
只有行动才最重要!
ps:身为一个设计师看到你对二维码的理解为黑白本想反驳的,却把自己带入对色彩的科学与玄学纠缠的坑里,我也是醉了,搞的我好纠结的要死好不好,不过一会就不纠结了,因为纠结死了-_-||
另外,我想问一下六哥,您写文章,里面论据这么丰富,是怎么收集到的呢?能讲一下收集的途径和方法吗?谢谢
比如这篇你六哥写的仍然是思维方式的问题,通过《大秦帝国》覆灭原因的刻板认知到(标准认知)老罗的评论,引出矛盾;通过朋友相亲的征婚帖(标准化),到凭感觉的不确定性,那一低头的微笑等等,引出任正非的灰度思维和二维码思维的主题。
大部分人是简单的单线条思维,非黑即白,而灰度思维认为事物具有无法描述的准确性,通过可靠的直觉等,无限细化量化各种因素,这种复杂的不确定性的思维才是考察事物应该具备的。你六哥通过个人经历(时空范围内)半年来考量各种因素变量,才做出了结论。这是灰度思维的运用,不是非黑即白的任性。
在文中旁征博引,目的很简单,一般是显示自己博学多才的学识见识,因为小白喜欢盲目崇拜,引用材料多的小文显得严谨,权威,学术论文就有类似特点。这是写作方法和技巧而已,用自己的观点表达文章主旨,我第二段就能讲完它的核心内容,但没多少人喜欢看,所以,内容和表达形式的统一,才是高手的表现。
知道你六哥如何选题,如何组织内容,如何用段落表达中心思想,基本就知道材料如何搜集如何去用了。先定问题,这问题哪里来?看书来的,有了题目主题,列个思路或大纲,这几段就是大纲,讲故事或事例为论据,引出主旨,最后方法论或总结。把相应故事和类似理论的论述融入文章,增加权威性,可读性,显得很牛,这是写作技巧。
欧了~
另外,今天六哥微信公众号里发的你写的文章,我在公交上看完,真的很佩服你,我也30了,80后的梦想确实很贵很贵,向你们学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