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 | 她的踪迹

作者: Drosia | 来源:发表于2023-12-13 20:23 被阅读0次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永冬泩双月征文」第十期【寻】·散文篇

    文/简宸x

    在现代小说领域,张爱玲的作品是我相见恨晚的一类。

    她笔下的故事在百年后依旧风靡,得到机会出演她书中男男女女的演员 们很快就会成为广告商的宠儿。评论家们说她的作品常看常新,是因为人性亘古永恒,现在的爱情故事和百年前的拥有相似的隐秘、张力与谜题。

    印象中,中文课的推荐书目里没有选过任何一本张爱玲的小说,偶尔考试中选择她的散文也只是写风土人情的文章为主,作为学生只被要求赏析她细腻的语言特质,然而我们离这位盛名流传的作者依旧很远。这有可能的原因是她关注的题材是高度个人化的,甚至是私人化的,较少像同时代作家一样去写家国大事与救亡图存。而且,作为我们的教育者,更加会提倡青少年的我们去读“积极向上”的作品,认为大家在阅读和写作层面上都要关注阳光的一面,曾经老师分享过一篇写卡夫卡小说的书评后提醒同学,多看看其他结局好的小说。当时我自己的选择是介于完全自主化和功利性之间的,推荐书目一定会读,尽管有一些作品我承认作家很伟大自己却不太感兴趣,剩下的时间都是自己的自由时间,会随机去选符合自己审美的作者与作品,比如文笔出彩的菲茨杰拉德和茨威格,还有洞察深刻的加缪和乔治·奥威尔。

    了解到张爱玲的契机其实是和她的大学有关,我当时非常渴望深圳湾对面的offer,而爱玲是学校信息开放日必然会被提及的名人校友。通过这些信息分享会,我知道她是郁达夫的学生,在港大每年都拿全额奖学金,每科主科成绩都是最高分,越来越敬佩她作为学生时的表现。在读她的小说前,我最早接触到她的作品是通过影视作品,比如《半生缘》和《倾城之恋》,这些故事里描绘的感情世界离我当时年龄也比较遥远,只是比较印象深刻故事中的女一号一定是聪颖又深陷没落家族的民国女子。后来,又陆续有机会读到她写自己生活的散文,比如《天才梦》。这个标题首先就让我惊讶,因为在谦和为主流的东亚,用“天才”来谈论和自己有关的事太容易让人指责自满了。她写自己的童年,最初打算成为在金色大厅里演奏钢琴的音乐家,后来又打算写小说给别人读。一方面在学校拿了好成绩很自豪,一方面又因为母亲指责自己毫无生活常识惭愧。她毫不掩饰流露出自己对于独处的热爱,认为在不与人交接的时候,自己内心充满无穷欢欣;最后以“生命是一张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虱子”点睛结尾。她好像很愿意尽情谈论自己的生活,不太担心评价,只求抒发感受。在很久都在写应试类型文章没有写过随笔的时候,我很羡慕她在自己文字王国的自由。

    后来,遗作《小团圆》由友人整理手稿面世,人们猜测张爱玲本人是否愿意出版这部书,因为内容很容易联想到她本人的生平,友人只好以书信为证,指出作者生前也在积极联系出版社,只是未能如愿找到适当的时机发表。《小团圆》以相同的大军压境梦境开头和结尾,展现了女作家九莉从青年时代开始几十年的起起落落。九莉在香港读文学专业,舍友是社交广泛的比比,她们的未来事业爱情都是一片未知。许多人物在第一章轮番出场,让人目不暇接,九莉本性心思敏锐,行文中常常交替出现意识流的纯独白场景。她为了应对拮据的在外求学生活,总是得到最佳的奖学金,为此花费了很多时间读书,也留心揣摩教授的意思,让自己能够在同学中显得出众。为了继续学业,她也中断了长篇小说的创作。战争的时断时续打乱了她的求学计划,未能完成学业的她无奈返回上海和关系生疏的母亲住在一起。她在上海得到了自己在出版界的成功,小说受到人们的欢迎。后来认识了文化界的前辈之雍,展开了自己的第一场恋爱,无奈对方用情不专,所以九莉下定决心离开了他,最后的结局里,九莉也没有得到幸福圆满的结局。

    来到香港的第一年,《第一炉香》上映,当我向朋友介绍这部小说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时,她突然笑起来,葛薇龙不就是所有远道而来去新城市开始全新生活年轻女子的缩影吗?葛薇龙为了筹够学费去半山叩门找不被家人认可的姑妈借钱,我们路过太平山时会检索附近的几幢白色建筑主人的姓氏。葛薇龙看到姑妈给自己准备的一个房间的华丽时装时心生恐慌,而我们在第一次参加High table或者公司圣诞聚会上也会因为自己的小黑裙是否得体频频担心。

    作为知名校友,学校的展览厅至今依旧保留了一个属于张爱玲的展览室,里面有她上学时提交作业的手稿。学校时不时推送各种活动的讲座信息,等待有教授讲述张爱玲有关的内容时无疑是幸福的。课堂上有张爱玲笔下的香港各地的画面,湾仔除夕夜集市的热闹,海关口形形色色的人们还有浅水湾附近的男女主角定情的餐厅。

    当我循着书中找到各个她笔下的地点时,越来越能想象出她走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感受。属于城市的土地一向稀缺,能够看到的风景是窗外的一小块风景,然而往远处走,往海上走,视野就变得无限广阔起来,向西可以直接面对太平洋,遥远的尽头有另外一片大陆和国家。身边是正在海滩上度假的家庭与散心的人们,整座城市的繁忙都被遗忘在身后。

    和自己的同学们站在海滩上的她也许也期许过未来可以拥有开阔的蓝图,毕竟她一开始就认定自己一定会写作,也会早年成名。意气风发是她,在香港忧心学费的也是她,被误读被现代文学史忽略是她,而她虽然在生活中对家人朋友有冷漠之名,对待自己的读者时,她一向是捧出了自己的全部真心,不顾忌是否未来会有有心人用她作品中的内容指摘她本人的私事,而生活在她的时代之后的读者们,依旧能从她的作品中勾勒出她笔下的万象人间与爱恨嗔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 | 她的踪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ob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