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做菜,据家人们评价,我做的菜都挺好吃的。除了煎鱼之外。是的,我讨厌煎鱼,老是煎不好,每次煎鱼,不是煎焦了,就是“面目全非”分成几块。煎出来的鱼,上不了台面,也不能吃。每次铲起来,看着一碟不堪入目的“鱼碎”,满满的挫败感。
煎鱼,真恼人!一下油锅,“嗞”一声,花生油好像被激怒了,爆发它的威力,一齐溅起来,我不得不退避几步。鲜嫩的鱼肉在油锅中,灼烧得失了色,眼看着要焦了,拿铲子翻一下它吧,怒火中烧的油锅,非要扒掉它一块鱼皮。好吧,这一面已经毁了。翻过来,另一面的新鲜鱼肉,再上演一次“下火海、跳油锅”,才平抚下来的花生油,再次被惹毛了,不仅激动得窜起来,还带出一阵“硝烟”。糟糕!又焦了?!赶紧又翻,这下好了,一条鱼两面都面目全非了。
破罐子破摔吧,反正煎不好的了。尽管已失去了鱼的体面和形象,但它依然娇气得很。用铲子翻它,稍微用了点力,又掉了一块鱼肉。翻多几次,总算煎熟了。才记起,刚才有一面撒了一把盐进去,还有一面忘了放盐。煎鱼这回事,也讨厌在这里,放盐得及时,它还不像炖汤、炒菜,放盐还好融合。
又一次失败的煎鱼,看着“战乱过后”狼狈不堪的铁锅,碟中的“残鱼”,根本连锅都不想洗。闻一闻身上的衣服,还有一股煎鱼味——身处“焦”鱼激战中,怎能免得了硝烟!
此后每当做菜,一说要煎鱼,我就苦恼。父亲擅长煎鱼,我赶紧喊他来,自己逃也似的退出厨房了。怎料,父亲叫住了我:“煎鱼有那么难吗?不会煎就不煎了,那就永远也学不会。你来看看我是怎么煎的。”
说着,父亲打着了火,待铁锅中的水被烘干后,父亲不慌不忙地倒花生油,绕着锅底浇了一小圈。这时,油已经“兹兹”地响了,父亲才把鱼放了进去。我本能地退了几步,怕油溅起来。父亲说:“油溅起来,跑是方法吗?”我不作声。
只见父亲往锅中的油放了一点盐,他说:“搁点盐进去,它就不溅了。”说着,父亲又把火关小了一点,“煎鱼,最重要的是把握火候,小火慢慢煎,不能急。”在煎鱼的间隙,父亲还洗了菜。我急切地问:“鱼还不翻么?快焦了!”父亲走过来看了看,又拿铲子松了一下鱼底,“还不行呢,”他慢慢地在盐罐里,挑了一小勺盐,“怎么放盐,这也要讲究。不能一把倒进去,那只会结成盐块,味道也不均匀。”他把盐均匀地撒在鱼身上。
“煎鱼,是不能急的。一用猛火,鱼就焦了,还没够火候就翻鱼,鱼是粘锅的,就会弄烂。小火,慢慢来,煎鱼要有耐心,要沉得住气,”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做事情也是一样的,要想得到收获,就必须有一个过程。不能省事,你看,煎鱼的火候够了,这一边由内而外煎透了,现在翻鱼也不难了。”
父亲煎的鱼果然好,不粘锅,不掉一点鱼皮,煎完了一边,父亲小心翼翼地翻过来,又耐心地煎另一边。等父亲端出来,香喷喷的鱼让人垂涎:鱼身是金黄色的,油还在“兹兹”地响。
观看父亲煎鱼,我知道了煎鱼的方法,但更让我受益的是,父亲的那一番话。
“慢慢来,不能急,做任何事情,要想有收获,都要有一个耐心等待的过程。”
在我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同煎鱼一样,开头总是好的,但因为急于求成,往往事与愿违。比如写作,通常是还没有开始写,便着急地想看到成果,着急地想得到预期中的收获。在简书创作中,因为数据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看见别人硕果累累,便心急了,想多写文、多发文,看见别人写什么受追捧,自己也跟着写什么。像个无头苍蝇一样,这个写写,那个说说,没有了自己的方向。
因为急于求成,曾一度陷入迷茫。还没有历经足够的“煎熬”,鱼是煎不好的,破罐子破摔,在错误的道路上横冲直撞,能有好的结果吗?做事情和煎鱼,都是一样的道理。
想起认识的一位朋友,名校毕业,地质学专业。毕业时,大多数同学都凭着高学历,在高大的办公楼里找到诚心的工作。只有他,硬是在工地上,日晒雨淋的干了一年,别人笑他,同样是名校毕业,别人坐在写字楼里吹空调,他却在太阳底下做苦力。
然而,一年之后,他“熬”出了头,因为实地勘察、实践,他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比别人多,有真正的实力,他很快得到了认可,并不断晋升职位,如今,他过得比其他同学都好。
要想成功,必有“煎熬”的过程,他深谙此道,沉得住气,耐心等待,终得收成。这不正和煎鱼一样吗,急不来,慢慢煎熬,戴够了火候,自然香气四溢。
任何成功的事例都和煎鱼一样,没有捷径可走,不要妄想猛火急攻,不要试图省事,还没够火候,别急着翻鱼。
网友评论
我只是个学生
写得富有哲理哈,值得学习和点赞
据我所知,煎鱼要热锅热油才放鱼入锅,煎好一面翻鱼前,关火冷却一会再翻更好,这样不会粘锅。
此文阐述了煎鱼中,感悟到做人做事与煎鱼相似的道理,以小见大,水到渠成,令人信服。
今天文章多,辛苦月儿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