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生活||读书与写作

作者: 梦萦绕之 | 来源:发表于2023-03-22 00:21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海薇阁单月征文」第三期【人世百态】

    冯骥才在《无书的日子》中写道:你出外旅行,在某个僻远的小镇住进一家小店,赶上天阴落雨,这该死的连绵的雨把你闷在屋里。你拉开提包锁链,呀,糟糕之极!竟然把该带在身边的一本书忘在家中——这是每一个出外的人经常会碰到的遗憾。你怎么办?身在他乡,陌生无友,手中无书,面对雨窗孤坐,那是何等滋味?我嘛,嘿,我自有我的办法!

    办法是什么呢?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卖了个关子,他说道出这办法之前,先要说这办法的由来。

    冯骥才家里的藏书很多,可惜在“文革”初被洗劫一空。革命造反派们将其撕之毁之,付之一炬。冯骥才把这些残书破书整理起来装订好,苦闷的时候拿出来看,读书如听音乐,自身的烦扰困顿乃至四周的破门败墙全都化为乌有,书中世界与心中世界融为一体——人物的苦恼赶走自己的苦恼,故事的紧张替代现实的紧张,即便忧伤悒郁之情也换了一种。

    读书,尤其是那些名著,就是和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先贤智者相交!这些先贤智者著书或是为了寻求别人理解,或是为了探求人生的途径与处世的真理。这些都是人最宝贵的精神朋友。

    尼采说:读书,就是沿着作者的脚印去看沿途的风景。读书也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正如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现实,读巴金的文章使人对未来充满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

    冯骥才把家里半本《约翰·克利斯朵夫》看了无数遍,散页的中外诗词全都烂熟于心中。读这些残书就好比看维纳斯的像,用最美的想象去安装它,书中某一个人物的命运由于缺篇少章不知后果,他就用自己的想象去发展它,完成它。按照自己的意志为它们设想出必然的命运变化和结局,就好像他在掌握着书中这些人的命运。

    然后给一个人物设计出几种结局。小说中人物的结局才是人物的完成。当然冯骥才不知道这些人物在原书中的结局是什么,他就把自己这些续篇分别讲给不同朋友听。凡是某一种结局感动了朋友,就认定原作一定是这样,好像他这才是真本,听故事的朋友们自然也就深信不疑。

    等文革过去后,这些书被重新印刷,内容跟冯骥才讲的不一样,有人就质疑他,这篇小说的结尾不是这样的,每到这时候冯骥才总是笑而不语。因为那是冯骥才自己编的结局,当然不是原稿。也有的人说冯骥才讲的结尾也不错。

    我们看书时有的文章结尾就有几个,小时候经常看电视,有很多电视剧我是看了原著才来求证,电视剧的内容跟原著不一样,特别是结尾。琼瑶小说《婉君》,电视剧的结尾处是婉君和她小时候成亲的老大走到了一起,而小说的结局是婉君一人在水井旁边打水,那三个兄弟一个都没有回来,婉君一个人孤独到老。这两个结尾不同,一个是大团圆结局,一个是悲剧的结尾,小时候我喜欢大团圆结局,看书,总喜欢作者说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那个时候就没想到,两人结婚后没有婆媳关系育儿冲突吗?现在更喜欢悲剧结局,因为不圆满才是人生。

    冯骥才在《无书的日子》中写道:读书是欣赏别人,写书是挖掘自己;读书是接受别人的沐浴,写作是一种自我净化。

    一个人的两只眼用来看别人,但还需要一只眼对向自己,时常审视深藏自身中的灵魂,在你挑剔世界的同时还要同样地挑剔自己。写作能使人愈来愈公正、愈严格、愈开阔、愈善良。我们受益于文学首先是在于这样的自我更新和灵魂再造。

    读书是享用别人的创造成果。读书为求知,为穷理,为了解过去,更为优于昨日的自己。读书的意义,在于从别人已知的经历中获取经验,减少自己走弯路的可能。

    写书是自己创造出来供给他人享用。写出来是让别人看的,所以要严格要求自己,文章内容一定要积极向上,有正能量,让人从中学习到有价值的东西。

    冯骥才在续编这些残书未了的故事,不知不觉使用了自己的人生经验,调动出他生活中最生动、独特和珍贵的细节,发挥了艺术想象。而享受自己的想象才是最醉心的,这是艺术创造者们所独有的一种感受。后来,冯骥才脱开别人的故事轨道,自己开始写作。

    读书是享用别人的创造成果,写书是自己创造出来供给他人享用。文学的本质是从无到有。

    我喜欢看书,从小学时就开始看,那时没有书,我去邻居家玩时,看见他家里有格林童话,我就借回来,自己一个人躲在房间看书,看的如痴如醉,最后才很不舍得还给人家。

    等我去外面上学时,空闲时间比较多,无事可做的我就去图书馆借书看,那期间看了很多中外名著,只可惜,那时读书没想过写作,只是做为一种无聊的消遣,在现在看来我看书就是看热闹。

    不过书看的多了,有个好处,人的内心总有很多想法,于是就开始学习写作。我开始写作是在去年,感觉自己人生已过半,半生碌碌无为,就想着也写点东西,等自己老了时再看。看到世间不公平的事情就想记录下来,警醒自己和他人,不要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我的作家同学从小喜欢看书,每次他跟祖父在书房时,祖父让他写字,完成任务后就给他奖励一本书看。同学把他祖父的藏书全部看完了,而他的进步神速,我们上初中时他就开始给很多杂志报纸投稿,赚取稿费了。现在的他已经出了好几本书,有散文有小说,特别是散文,很有名家名作的风范,他的这些成绩是我一辈子也达不到的。

    冯骥才说:无书而写书。失而复得,生活总是叫你失掉的少,获得的多。

    冯骥才最后写道:每当旅行在外,手边无书,我就找几块纸铺展在桌。哪怕一连下上它半个月的雨,我照旧充满活力、眼光发亮、有声有色地待在屋中。我可不是拿写书当作一种消遣。我在做上帝做过的事:创造生命。

    这篇文章首尾呼应,冯骥才在文末交代了他的办法,无书的日子他开始写作——创造生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间生活||读书与写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tr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