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海薇阁单月征文第三期【人世百态】。
小时候家里穷,印象当中住过一段时间的窑洞,后来从山沟里搬进了土质木架结构的瓦房,一住就是十几年。
为了帮父母分担生活的压力,我放过羊,捉过蝎子,逮过青蛙,干过很多如今小孩不会干,不愿干,也不敢干的事情。
但是,物质或许匮乏,生活或许艰苦,精神却从不贫瘠和简陋。
如今思来,记忆最深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羊。
在山区长大的农村孩子,应该都会经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放羊。
山区通常地少,所以分到每家的耕地就很有限,我家4口人,也就4亩多耕地。
靠这几亩薄地如何供我和我哥上大学?这个问题曾经长久地困扰我的父母。遇到问题必须想办法解决,这是农村人意识到得,第一个朴素的道理。
虽说靠山吃山,但是那时候林木早已经不允许砍伐。“那就在农耕之外,养点什么吧?”父母是这样打算的。
所以我养过猪,猪其实不好养,很容易得病死掉,对食物也比较挑剔,很多野草不吃,吃的草又不好找,每次出去打野草就变成了一件难事。如果用饲料喂养,成本又太高,根本挣不到钱。所以几年后,我们就果断放弃养猪了。
也养过牛,养了很长时间。牛相对来说更好养一些,对食物不怎么挑剔,大多数野草都可以吃,收割完的玉米杆子,小麦杆子都是很好的草料。这些秸杆子用铡刀切碎后拌上青草再撒点玉米麸子,牛每次吃的都很尽兴。不仅食物好找,牛也不容易生病,也不会像猪和羊一样,稍微喂迟一些,就在圈里乱跑乱叫。
我们养的最后一头牛,养了七八年,养成了一头大牛老牛,也养成了家里重要的劳动力和耕地不可或缺的伙伴。
可是后来,为了凑我和哥的学费,在全家人的不舍中,在我的泪水里,这最后一头牛被卖掉了,换成了8000元的读书钱。
相比养猪和养牛,养羊于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因为养羊我参与的最多,投入的精力也最多。很长一段时间,周末,节假日,放羊是我的专职工作。
每天早上6点30左右把羊赶到沟里,有时候会赶到河滩里,让羊自由吃草,只要注意别让羊吃了别人家的庄稼,也别跑丢了就行。
我不会傻乎乎地干坐着,因为放羊的可不止我一个小孩,也不止我们一个村的人。
小孩子会围在一起打扑克,有时候会加点彩头,彩头不是钱,而是“吃油条”,也就是用两根手指打胳膊。
我们也会带上竹篓和塑料瓶在河里捉鱼,深水潭和浅水潭都可以捉鱼。捉鱼的经历也是相当得有趣。
深水潭抓鱼,把竹篓口对着鱼儿频繁出没的石头放下,用碎石堵住竹篓与水底留下的缝隙,然后摇动大石,鱼儿受惊便回沿着平常游动的线路遁逃,这样一下子就钻进了竹篓。
浅水潭抓鱼更有意思一些,把水潭里的大石全部搬走,把上下游鱼儿可能逃跑的,也更明显的缝隙堵住,之后在水潭里放一块目标石,这样鱼儿受惊之后无处可躲,纷纷躲在目标石下,水稍深就用竹篓捉,水特别浅就用两只手慢慢合拢起来抓。
抓到的鱼会放在塑料瓶里,等晚上回家之后放到水盆或者水桶里,玩一段时间就放生。有时候小孩子也会聚在一起做鱼吃,完全没有大人参与。西北属于干旱地区,缺水,水产少,人们基本不怎么吃鱼虾,大人都不会做鱼,更何况八九岁的小孩。
我们胡乱把鱼内脏简单处理一下,洗洗,大锅里倒点油,油烧开,鱼扔锅里炒炒,放点盐,再加点水烧开就成了鱼汤。有时候也会给鱼裹点面粉放锅里炕。可是不论哪种做法,做出之后一闻到鱼腥味又没一人吃。
如果没有带瓶子,我们也会有办法存放鱼。通常我们会在河边附近挖一个小水坑,充做鱼塘,把逮到的鱼放进去。通常第二天鱼就不见了,不是被鸟吃了,就是被别的东西吃掉了。
不过人生很多事情,其实就是享受过程,至于结果已经不重要了。
在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我们这些小孩也会脱得光溜溜,争先恐后地下水游泳,虽然根本不会游,只是在河里瞎扑腾,最多来个狗爬式。但是玩水的快乐,可是从娘胎里带来的,那份快乐不言而喻。
有时候也会动起坏心思,专挑石头下或者草丛里的马蜂窝收拾,离河近的就用水浇,干草多的地方用火烧,不好火攻也不好水攻的,就只能强攻。捡起石块一群孩子纷纷往蜂窝上砸,石块像雨点一样落下,再坚固的蜂窝也会被打掉,再凶猛的马蜂也被我们打败,但我们也不是毫无损伤,被马蜂追上,蜇几口也是常事。
但是所有孩子还是乐此不疲,毫不畏惧。人,生来就是好斗的,不是和人斗,就是和物斗,和天地斗,和命运斗。
与马蜂的较量,与其说是我们对马蜂使坏,倒不如说是与马蜂战斗或者是对马蜂复仇更确切一些。
为什么?因为我们在奔跑时,走路时,只要不注意就会踩到或者惊扰到马蜂,然后就被马蜂一顿输出。甚至很多时候,自家的羊儿只是安静地吃着草,就被马蜂蛰的狂奔乱跑。
积累了这些惨痛经历之后,是可忍孰不可忍,所有小孩都对马蜂深恶痛绝,最后演变成同仇敌忾,只要说收拾蜂窝,必然是一呼百应。
有时候我们还会在放羊的时候,享受到听觉盛宴。我们会围坐在河滩上最大的一块石头上,迎着微风,晒着太阳,像观看电影或者旧时听评书一样,听一位老爷爷讲书,讲《隋唐演义》,老爷爷是外村的,他讲的有声有色,我们听的津津有味。有时候老爷爷也会给我们讲自己的抗日故事,或者其他一些鬼怪杂说。
在哪个没有随身听,没有其他有声媒体,爸妈没有时间讲故事听的年代,这不是听觉盛宴是什么?
有的时候,放羊的小孩少,我没有玩伴的时候,也会随身带上故事书,依在柿子树上,或者躺在草地上,大石头上阅读。什么《宝葫芦的秘密》,什么《茶花女》、《钢铁是怎么练成的》,还有其他一些小人书、连环画。
我从《宝葫芦的秘密》学到人可以幻想,但依靠身外之物无法取得真正的成功;从《茶花女》里了解到一个女人可以那么悲惨;从《钢铁是怎么练成的》里知道,人不能碌碌无为,要有钢铁般的意志。
这些书都是父亲留下来的,可惜之后都被小朋友们,你借我借他借弄丢了,如今只留下深深的遗憾。书固然可以再买,却不是父亲留下的,不是那个味道了。
放羊也不全是这些美好的记忆,也有一些惨痛的经历。
有一次,我一个人放羊,把羊赶到了和外村相邻的林子吃草,因为知道如果没有别的羊,自家的羊通常就在我附近活动,不会乱跑。然后我在附近打野枣子吃,等我玩好了,快要回家时,发现我的羊少了一只。
眼看着天马上要黑,可我的羊怎么也找不到,我学着羊到处“咩咩”地叫,通常羊一听到我叫,立马会赶到我身边。可是这次不论我怎样叫,羊都没过来。
我意识到闯了大祸,放羊却把羊丢了,回家肯定要被父母责备,更何况羊是我将来学费的一部分,更是我暂时的伙伴和朋友。
我有种弄丢未来,弄丢朋友的自责感,这种感觉压迫着我边赶着羊回家,边哭。等我回到家里,告知父母,父母并没有责怪我,他们不忍心责怪一个本应该无忧无虑却承担起放羊工作的孩子。
父母猜测可能羊被邻村人抓走了,就找在邻村住的舅舅打听,果然是邻村人抓走了,原因是说我的羊,吃了他们家庄稼。
羊要回来之后,我也长了教训,放羊的时候不敢太“放羊”,可是有时候还是会出问题。
有一次,也是一个人在沟里放羊,没人说话,也没带书,加上前天晚上到沟里捉蝎子,没睡好觉,我躺在草地上,不知不觉竟然睡着了。
等我醒来,天都黑了。我吓了一大跳,生怕之前的事情再发生,赶紧找我的羊,幸好它们都还在,正在我身边不远处吃着草。它们就像我的卫士一样护卫着我,其实我知道,不是它们护卫我,而是即使我在睡觉,我也是它们的安全感。
可是,生活所迫,我的羊伙伴最终一个一个在我流着眼泪目送下,被羊贩子买走。我不敢想象它们的命运,就像那时候我不敢想象我的命运一样。我们的命运都被无形的东西所掌控,牵引着我们走向未知。
我最后一个老母羊,我多年的伙伴,被卖给了邻村一个开小商店的,他们家人生病要喝羊奶补身体。
每次去赶集路过那个商店,我总会特别留意我曾经的羊伙伴过得怎么样,有时候看她木然地站立,似乎她也在想我,有时候没看到她,心里会有失落和担忧!
直到后来上高中,很少有机会路过那个小商店,我就再也没有见过我最后一只羊,我少时的一个伙伴。
从此,我也再没有放过羊。
记忆里第二件事:捉蝎子
捉蝎子也是少时一段有趣的经历。
有一段时间,很多人到村子里收蝎子,一斤100元,这价格在当时可不算便宜。
所以很多家里的青壮年在白天农忙之余,晚上搞起了副业,捉起了蝎子。
捉蝎子通常在夏秋之际,天气越是炎热越是好捉,因为那时候蝎子都钻出岩缝出来觅食。捉蝎子的人需要带上老式矿灯,那种工人下井挖矿时的灯,笨重的很,灯戴头上,装有硫酸的电池背在身上。
刚开始捉蝎子,因为方圆十几公里沟很多,崖也很多,到处都可谓是处女地。刚开始捉蝎子的人通常晚上几个小时就能捉到一斤蝎子,有的甚至能捉到2斤左右。
当收蝎子的人清点蝎子,给蝎子称重,给村民数钱的时候,可把我羡慕坏了。
一两斤可是不少钱呢!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那时候虽然不知道这句话,但懂这个意思。我就告诉父母我晚上也要去捉蝎子,自己挣钱攒学费。
父母起初不答应,要知道捉蝎子钱可不好挣。不仅仅是因为捉蝎子的时间在晚上,也不仅仅是因为晚上会碰到蛇,也不仅仅是因为山沟里到处都是坟地,最主要的是捉蝎子通常要在悬崖上或者悬崖边,也就意味着一不小心,失足之后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经不住我软磨硬泡,父母还是勉强答应我晚上出去捉蝎子,并答应我挣的钱给我买一辆自行车,我的第一辆自行车就是卖蝎子的钱买的。
人在生存面前遇到的困难根本不值一提,活着首先要生存,其他所谓的困难、危险只能靠边。
最开始父亲陪了我几天,我也就适应了山沟里夜晚的环境,也找到了捉蝎子的方法,那就是腿速要快,要走到别人前面,眼睛要亮,能发现静止的蝎子。
后来没让父亲陪了,我自己独自作战。每天晚上放完羊,吃过晚饭。我就换上捉蝎子的“作战服和装备”,带上一根红缨枪,对就是大家理解的古代那种赵子龙先生用的那种枪,壮胆加护身,也用来把高处的蝎子捅落,再带上铁夹子,夹蝎子用,带上塑料瓶,装蝎子用。
然后在部分村民的注视下雄赳赳,气昂昂地向沟里走去。
人生路上从不缺少艰难险阻,怕了,也就寸步难行。
就这样我独自一人开始捉蝎子,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和历险差不多。期间遇到过一些惊险的经历,因为太专注地找蝎子不注意看路,一次差点踩到一条毒蛇,然后这条毒蛇就被我的红缨枪挑死了,不是我残忍,是我也怕,我怕下次我没注意再走到这里被它咬到我,那时候我甚至想到了农夫与蛇的故事。还有一次,同样不注意看路,因为去的很多地方都已经到了外村,对道路一点也不熟悉,很多地方白天也没人走,我差点走到一个枯井里,更别提正在专心捉蝎子的时候突然“扑腾腾”地飞起数只大鸟,还有突然走到坟茔堆里。
深更半夜的山沟里,你待一下就知道,真是什么情况都能遇到,而我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每晚要走至少几十公里路,上几分钟还在山顶,下几分钟已经到了另一个山头。
期间也有过一些至今引以为傲的经历,虽然并不是办成什么大事。
在野外的山沟沟里,也有不少其他捉蝎子的人,不时会有灯光射向天迹,发出一道微弱的光。每当这时候我少时的心里都会生出一股豪情,尤其是当我站在沟顶上,或者准备回家,而其他捉蝎子的人还在沟底的时候。
我的豪情在于,我一个不足12岁的小孩,已经和大人一样勇敢,无所畏惧,我和大人一样,能做一样的事,我会情不自禁地对着山沟大喊大叫。
当然也有“出事”的时候,有一次当我回家后,清点蝎子数量的时候,一只蝎子爬到我裤腿里,蜇了我两口,我的腿被蜇的肿很大,然后蝎子就被我踩死了,就像我之后踩死生活中的其他的麻烦一样。
还有一次,我用夹子在缝隙里捉蝎子的时候,手伸的太深,碰触到了蝎子尾巴,被蝎子蜇了一口,当天晚上我就没捉蝎子了,因为手又肿又痛,已经无法灵活使用夹子。
不过倒是成全了我,当晚邻村刚好有白事,请的有放电影的,我就这样带着我的肿手看了半晚上露天电影。
记忆里第三件事:捉青蛙
有段时间,我听说镇街上有人收青蛙,一只一元钱,而河滩上青蛙不少,如果晚上路过,真是蛙声一片,此起彼伏。
我就和几个小孩约好一起去捉,然后拿到街上卖。
可是当我们抓了几塑料袋青蛙赶到街上的时候,却根本没人收,我们四处找人打听,而我们几个身上却不时发出“呱呱呱”地叫声。
在当时真是要多搞笑有多搞笑。
少时为了挣钱,为了帮父母减轻压力,真是狠吃了不少苦,也做了不少傻事。
但如今思来,也正是这些所谓的“苦”磨砺了我的性格,让我无论面对人生多大的风和雨,依然能够从容面对。也正是这些“苦”中包裹的“乐”,浇灌了我乐观的心,让我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感恩我的父母,感恩我的故乡。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芒鞋比快马还要轻快,区区生活的困苦又算的了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