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条(《答顾东桥书》之二)原文:
来书云:“但恐立说太高,用功太捷,后生师传,影响谬误,未免坠于佛氏明心见性、定慧顿悟之机,无怪闻者见疑。”
区区格、致、诚、正之说,是就学者本心日用事为间,体究践履,实地用功,是多少次第、多少积累在!正与空虚顿悟之说相反。闻者本无求为圣人之志,又未尝讲究其详,遂以见疑,亦无足怪。若吾子之高明,自当一语之下便了然矣,乃亦谓“立说太高,用功太捷”,何邪?
顾东桥在赞赏王阳明诚意之说后,突然话锋一转,说,只怕先生的学说太过高深,而所用的功夫却又太过方便快捷。年轻人学了你的学说以后,传来传去,反而容易出现谬误,难免沦入佛家明心见性、定慧顿悟的歧途,这也就难怪大家对你的学说心生怀疑了。
顾东桥既说“太高”,王阳明便不动声色地回以“区区”,态度谦卑而针锋相对。区区之词,既是谦称,也指诚意之说。这是对顾东桥所谓“立说太高”的反驳。
王阳明说,自己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之说,基于心之本体,强调先诚心立志,同时在日常事务中体悟、探究,通过亲身实践去磨练,不断在去除私欲上下功夫,要求时刻戒慎恐惧,最后达到纯乎天理的境界,这需要多少次的日积月累才能达到啊!这是反驳顾东桥“用功太捷”的论断。
这正好与佛家忽视实践,只求在空想中顿悟的做法相反。诚意之功夫是致良知的唯一正确道路,怎么会误入歧途呢?这样就把诚意之说和佛家的定静慧划清了界限,否定了顾东桥的推断。
哪些怀疑诚意之说的人,本来就没有成圣之志,有没有仔细研究我的学说,基于成见就对我的学说提出质疑,这也没什么奇怪的。用谷爱凌的话说,那些不关注我账号的人,那是他们的损失,毕竟每个人的教育背景不同,认知水平也有差异,我才不在乎呢。
最后,王阳明也没忘了怼顾东桥一句,你说其他浅薄的人怀疑我的学说也就算了,像你这样高明的人,是当今的文坛领袖,理当一点就透,怎么轻易就断言我的诚意之说“立说太高,用功太捷”呢?你有没有认真研究过我的学说啊!看来你顾东桥和那些人也没什么区别嘛!
表面上看,王阳明先把其他人立为批判的靶子,实际上却是指桑骂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