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忧愁

作者: 炼字成文 | 来源:发表于2021-10-31 20:47 被阅读0次

      风干的漆早已没了味道,温润的书架最怕南方的回潮天,这种天气,需要及早打理。一瞥书架上的线条,略显僵硬;一份厚实,要靠书籍来填充饱满。从左至右,层次尚算分明;由下而上,却是从未擦净的尘。如果指尖不小心沾染了其中的香气,那凝聚的思绪也便久久不散了。来回踱步,目光搜寻,我一生错过太多的好书,但是关于你的,我真的不想错过。如果等不到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把你诉说,那就借我一轮明月,再温一壶清酒,让我静静关在秋夜里将你品读。每到这时,我便开始说:“终于和你有些相似了!”历史的脉络如此清晰,你用冷冷清清的铅字,堆积了太多的愁绪,我只能在寻寻觅觅中将你影像堆砌。轻轻打开历史长卷,让我在喜与悲中还原出一个你。那些沉睡近千年的梦啊,在光与影中把我摇晃;许我做一个梦中的看客吧,携着那一缕清风,顿作青烟,寻你而去。

      此时的北宋已显出暮气,朝廷上下却还粉饰太平。莺歌燕舞、酒池肉林;这边新党上台,那边旧党被打倒;阴谋算计、尔虞我诈……我终于看不惯了,便负气一走了之,学过闲云野鹤的日子。这些日子,我渐渐关心起最近的天气来,抬头看空中的飞花,点点绯红,我以为可以酝酿出诗意,可惜最后只得了两行残句。“凉亭内徘徊,隔岸望江水。”这边走走,那边停停,任思绪在湖边凝结,无心地弹指碎石,看它在湖上渐渐辽远,这便是闲人的生活了。

      才熬到了秋天,我便想起月华楼,那是一座六角四进式塔楼,五层塔楼高约二十八米,塔内嵌有大小佛像一百零八座,佛像年代久远,却显得沧桑厚重。再看那青石台阶,斑驳的绿意探出头来。拾阶而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却是为了哪般?缭绕袅袅的檀香,汇聚着百姓的信念。我这一呆,直把日头捧下山去。待到明月探高悬,已是人去楼空。月华楼上独剩我,我抬头,那是独属于我的月,临水照影,那里埋藏着夜的深沉,更是我心宁静之向往……

      这日我久立江边,冥冥中有所悟,我试着等一种缘。俯身看去,月华楼下,行人如织,景因人添了七分生气,人因景多了三分情趣。那些与我擦肩的人其实都不是我要等的人。我轻摇纸扇,看看天色,再算算时间,本以为你不来,却不想在大雁脆亮的呼唤中把你等到。我嫌大雁吵,瞪了它一眼,它羞作委屈,飞到树枝上舔舐羽毛。

      这样的天气,这样的秋,最适宜做的一件事就是“游湖”。只是当我还在想的时候,你们早已经放下绳索,泛舟而去。湖水缓缓流动,泛着金波。小船行得快,一经过月华楼,眼前的湖面突然变得宽阔起来。你的闺蜜吵着嚷着要试试摇撸,你拗不过,便由得她。水流不急,大家坐在小船里也不觉得晃。抬头看天,烈日刚发完了脾气,好一会儿,才变得温柔起来;光线斜斜照了过来,你伸手一挡,纤细的手指露出了金光。你口中喃喃道:“秋天容易收走山花的青春,让树叶变黄,就连空气中弥散的香味也变得稀薄,但这就是生命无法阻挡的轮回啊!”

      撸杆终于收起来了,大家累了,便坐在小船上唱起歌谣,净白的脚丫踢着水花,大家聊起了知心话。你说好心情总会赋予秋天独特的韵味,你望着天,说这种感觉无法说得尽、道得明。你的闺蜜们似懂非懂,三两句附和起来。秋水洗练着湖里的荷花与水草,一阵风来,它们舞动的风姿是那么洋洋得意。水草茂盛,游鱼穿梭,曲曲折折的湖水像是没有尽头。小船继续行进,不想一片“花海”后,是沙滩上一群勾头缩颈的鸥鹭,它们对于你们的到来,略带恨意。是你们的到来,惊醒了它们的酣梦。你伸出手指“嘘”了一声,只是你的小心思又怎能阻挡一对对冲天而起的大翅膀呢?水面被击打得支离破碎,水珠顿时散作粼粼金光,而你们却惊得掉头而回。    青春总是不知疲倦,待到日暮降临,你回头远望,是告别、是留恋、更是不舍,最后化作青春的叹息。看你背影远去,我却听见一群自由的声音在天际里回响。

      我不想事情的时候,总喜欢待在月华楼上,若风景看倦了,便会数一数树上掉落的叶子。才数到三百一十二片,便看到你神情慌张地跑过来。你的闺蜜跑不过你,叫你等等。看到你神秘的样子,我会心一笑。小船经过了月华楼,缓缓向前。我招来清风信使,送你日暖和煦;游湖、看山、折枝、戴花……湖水的曲曲折折自是一目了然,朝堂上的弯弯绕绕却没几人看得通透。你神气地说如今国家富足、百姓安居、文化之风自由,实在没有什么好让人烦恼的啊!你的闺蜜笑说,青春只管纵情,哪管其它!

      曲水流缓,视野随波。你站直了身子,开始学着书院老夫子的腔调高谈阔论,你的闺蜜笑笑附和,我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再低头看你,你狡黠地一笑,一双纤细的玉手从袖里拿出偷来的美酒,惹得你的闺蜜一脸惊讶。你挽起袖子,用手把酒壶盖掀起,香气沾染空气,酸了你的鼻子。你以手掩面,打了一个喷嚏。你的闺蜜笑了笑,你伸手轻轻一推:“先尝尝再说。”小杯酒水沾唇,入喉辛辣刺鼻;你干咳了几声,再几口,不经意绯红了双颊,微醺的俏脸配合着朝起的太阳,霎是好看。喝喝笑笑、唱唱闹闹,这微醉的感觉怕是连周围的景致也被感染了吧!

      吟诗、唱歌、谈心事就是青春年少不变的主题。再举起酒杯,你说为自由干杯!为文化干杯!为美好的生活而干杯!众人齐声附和!

      黄昏渐近,小船不知何时驶入了荷花畔深处,这连绵的“花海”一眼望不到头。你的闺蜜左顾右盼,心中焦急,前面没有路,该如何划出去啊?这一份担忧不小心惊动了沙滩上的一群鸥鹭。鸥鹭拍打着翅膀,那一片片的“白”直冲向天际。你和闺蜜纷纷失神。你一个踉跄,竟让小船有侧翻的危险,人在摇晃,湖也在摇晃,在危急中,你好容易摸到撸把船撑稳,但你的闺蜜却惊魂未定。你笑说没事了,然后从袖里掏出丝巾擦拭额上的香汗。我也笑了笑,心想:这种刺激还是少来一点的好。

      等到酒气消退,你们也找到了出路。橹轻摇,歌轻唱,朝着来时的方向。小船路过了溪亭,此时日暮将近,看着你远去的身影,我若有所思。这一天,我想我会记得很久,因为这一年,是你十六岁的花季。我为这样的花样年华写下《卜算子·青春同醉》:

    知你爱深秋风笑来牵手搅动鱼虾任自由湖水随心走船小载余晖山半诗人瘦鸥鹭高飞若可追试问杯中酒    空闲的日子,我终于把一颗树上的落叶数完了,看看月华楼四周空无一人,甚感冷清。许久不见你来,才记得要去找你。那是一个让我模糊的日子,你家庭院打扫干净,草木修得平整。我远远便听见屋内灵动的曲音,屋外寒鸦也听得入神。同是《高山流水》,却被你弹出了青春的气息。曲罢,你把琵琶放置一边,掩上面纱,然后来到庭院。你稍稍摆弄了秋千,便坐了上去。秋千摇动,随风荡起。我念你赠曲之情,却发现自己两手空空。看了看天边的白云,我念动口诀,一朵白云幻化出奇异的形状。你抬头看天,“扑哧”一笑,道:“不想世间竟有如此奇云!”

      秋千上荡着青春,更荡起了欢笑。我站在高处,不知不觉被这一份快乐感染。我正看得出神,你却停了下来,你慵整纤细的双手,轻轻擦拭额头上渗出的汗珠。此时,天公暴躁,衣物闷热,你已出了一身薄汗。你说若是让外人看到,那该如何是好啊!而此时,国事的议论声由远及近,你说声音陌生的那位一定是远到的客人。那声音中正圆润,十分好听。脚步渐近,他们马上就要经过庭院!你吓得慌不择路,连头上的金钗也掉了下来。本以为你会这样娇羞走掉,却不想,你倚在门边,伸手扶住青梅嗅了嗅,一边往过堂瞧个究竟。来客高高的个头,皮肤白净,锦衣华服,风度翩翩,瞧这模样,竟是一个英俊的公子哥儿。你想起父亲早时出门的吩咐:“今日贵客临门,女儿家要学会矜持。”

    听!那公子口中夸赞你父亲棋艺了得,今日请教,定要让子三颗云云。你的父亲笑说到那桑麻树下,温酒一壶,共品棋道。声音渐渐远去,此时,秋风拂动,吹落了你的面纱,而你却浑然不知,我忍不住用文字定格你这俏皮的画面,便附上一首《一剪梅·为有青春》。

    借朵祥云到你家掩面青纱荡漾年华青春何处不飞花玉影琵琶醉了寒鸦公子姿仪雅语夸脚步叠加煮酒桑麻秋风作客怎言他若问红霞腼腆羞答    靖国元年,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不如意。靠近月华楼的酒楼几经易手,破败的酒旗奄奄叹息。客人总会有的,牢骚也不会少。朝廷的懦弱无能、梁山土匪便成了酒桌上的谈资。我听腻了,便离了酒馆。算算时间,你的好日子快到了。花开的季节我总会迟到,而你的好日子,我一定比别人来得早。

      这天,他的管家一大早便张罗着宴席,前后小心吩咐,生怕有所疏漏。一个老火夫前来向管家禀报,不知说了什么,便挨了一顿批。屋外,家丁们早已把沿途打扫了几遍。大门口高挂的大红灯笼写着大大的“喜”字。这灯笼衬出府中气势,只是“喜”字写得张牙舞爪,我不喜欢。

      你待在闺中,左手捏着手帕,右手不时转动腕上的手镯,再计算着时间,终于等到媒婆前来。她牵着你的手送你上花轿。沿途鞭炮响起,铜锣震天,你的心情也随着轿子一起一伏。他的父亲是当朝的宰相,是众多权贵富豪巴结的对象,而他更是每一个少女都憧憬的高大帅公子,这样的婚姻让不少女子羡慕,还有什么不如意呢?

     厅堂内高朋满座,待到宴席开始,宾主尽欢,这喜庆的气氛感染了每一个人。从此,你和你心爱的他结为了夫妇,即将踏上了人生最美好,最值得回味的一段岁月。此时,词穷的我已经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文字来描述,描述你们神仙眷侣般的生活。如果可以,我愿用一滴感动的眼泪,默默为你送上祝福。

      你们婚后小日子过得很是舒坦,显赫的家世足以让你们生活无忧。你说你更喜欢他非凡的才华。你说不管是对酒当歌、吟诗作画、还是谈古论今,你都找到了对手。在你的新家待久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当我在西楼徘徊的时候,才发现树不是那颗树,楼也不是那座楼,而湖更不是那个湖了。日头初升,黄昏渐落,这座西楼有你们,我不寂寞。我经常看到你们登上西楼,看大雁高飞,看日出日落、看繁华落幕、然后完美地演绎着“只羡慕鸳鸯不羡仙”这句老话时,我也变得不那么在乎“月华楼”和“西楼”的区别了。

      日子若省略掉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便需要一种格调,一份情趣。此时的你们收集大量的书画金石、古籍善本。他时常拿着几张唐朝摹本画作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他三步一叹,然后捏捏胡子,顿了顿,便说这定是真迹无疑!你拿了过来,仔细看后,手指着画中树下的石头。他看了看画,又看了看你。你一语道破玄机,他豁然大悟,他笑说娘子聪慧。一间单独的房子,堆放着数百张裱好的古画,你们将它们分门别类,他说:“帝君敬石为兄,我等也应尊画为师。”    对于金石字画的研究,你们下了不少功夫,一本学术著作《金石录》便从这个时候开始酝酿。此时的你对诗词的创作也渐入佳境,俨然有了大家的风范。这样的好景我本想让它长久些,只是时局不稳,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他得了机会,重新出仕。我想倒是可怜了你,独守空房。这长夜漫漫,风雨萧萧,你用纤细的手抚摸玉杯,你对自己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何须介怀!”

      我习惯了有西楼的这座城市,正如你不习惯了没有丈夫在身边的日子。我无牵无挂,而你却日日盼着重阳。抬头看看天气,或许竟真的又到了重阳了吧!

      今年的重阳似乎和往常有些不同。这天,从早到晚,天空的云都披了一层薄雾,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是你最不喜欢的。天气不佳,你只好待在屋子里。你独自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你说真是百无聊赖啊!你起身把屋子重新收拾一遍。当你看到屋角架上那把琵琶时,一声长叹,往事便慢慢浮现。你仔细为琵琶擦去灰尘,轻轻拨弄几下琴弦,然后问了一声:“老朋友,你还好吗?”

      这天夜里寒气侵袭,你睡到半夜,凉意已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无法入睡的你强打起精神,从房里寻出酒来,独自品尝。可是,这并不能舒缓你的愁怀;与影同杯的你,反而激起心中更大的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会开得极盛极美;你一边饮酒,一边看着菊花,你说看久了,自己也惹得满身花香。回过神来,你多了一份忧愁,你说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遥远的他。这一刻,你看着花儿出神,只觉得它也随你变得消瘦憔悴起来。你振作精神,开始填写词赋。我看完,叹了一声。写下《定风波·等到那一天》:

    我叹人间九月天黄花渐瘦作愁眠扰梦寒风杯酒烈书帖你执墨笔赋新言不作女儿红粉怯何解男儿有志复河山立马横刀胡虏灭春叶他朝又绿在江南     重阳过后的深秋,你说家里待得久了,总要生出病来。屋子里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是闷、是愁、更是一种无法诉说的忧伤在蔓延。你决定要离开这个屋子,去呼吸外面自由的空气。

      附近的酒馆略显冷清,你拍拍衣袖,褪去风尘,来到二楼雅间坐了下来。你招来店小二,点了酒菜。酒馆里凄美的旋律伴着清脆的歌喉吟唱,你说唱词熟悉,细听才知是你写的。你没想到这里会有人会弹唱你写的词,你从阁楼上往下望,她是一个样貌普通的年轻歌女。你远远看着歌女,失神地说:“真是一双巧手啊!”然后不自觉地摸摸自己的双手。听着听着,你的眼睛也闪出泪花。一曲唱罢,你嘱咐小二给歌女多些打赏,便出了酒馆。

       一出酒馆,寒风微凉,你渐觉血气上涌,胸中郁气不畅。你步行到了西楼,然后解开了披风,换上便装,再付给船家一串铜钱,独自划着小船向着湖心驶去。船上只有你一人,夜色朦胧,月光独照。这湖水不深,西楼边上的湖是小湖,你划了一会便停住了。小船不动,你看看夜空,风是宁静,月是孤独,你说酒壶在手中,却再也找不回从前的感觉。小船转了小半圈便回到西楼。   你登上西楼,抬头仰望,看到空中竟然有落单的大雁!你说这个时候,正是它们回来之时,你痴痴地问它们是否捎来远方的书信?此时,游湖已成了借口,更不知不觉变成你的习惯。你在西楼上呆呆杵立,天上的明月早把西楼照得饱满透亮。你一声长叹:“没有丈夫陪伴身边,那青春就像花儿一般容易随流水凋残,这样一种相思之情真是恼人啊!想来他也是如此吧?”你说这种相思之情无法解除,你皱着的眉头刚刚舒展,那愁绪却又再度涌上心头。本以为洒脱的你,困在了“愁”字上。看你转身离去,渐行渐远;西楼下的背影,却随着月光慢慢拉长。我叹了一声,写道:  独上西楼伴月影江风无力送轻舟你如醉恋金樽梦我便痴迷玉簟秋曲水留伤藏翡翠深林有泪纳蜉蝣千回百转来时路石拓红尘一个愁    岁月匆匆,我开始变换着时间的算法。如果我没记错,公元1127年,是一个让你不愿记住的年份。北方的女真攻破了汴京,君主羞辱,百官狼狈。酒馆里的人们纷纷谴责那些强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行径。不少人混着酒水,空吐满腹牢骚。高宗南逃,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你说他仕途不如意,回到家中时常发脾气,待到醉酒之时,便嚎啕大哭,他仰问苍天:“大宋何去何从?”    不久,你们随难民流落到江南。你们身在异地,他心疼多年收集来的金石字画因动荡丧失殆尽,你安慰他说,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还能保住性命已是万幸。同年,他被任命为建康知府,这时的局势还不稳定。你鼓励他身为知府,要为民请命,他低头沉默不语。    敌军势如破竹,在一次城中叛乱,他竟缒城逃跑。大宋飘摇,风雨国殇。你不想身为建康知府的他竟然做出“弃城”这样的行为,你由最初的怀疑到最后的失望,也不过百天。周围百姓的指指点点和谩骂声让你的日子十分难受。

      公元1128年,局势更加动荡,你逃亡到了江西。炎炎的夏日,一路过来,你走得狼狈。行至乌江,你说没人会像你那么狼狈了。你说一会自己,想一会大宋;舟车劳顿,徒增神伤。这一刻,你突然想起那个盖世的大英雄。你说世事无常,他也有落魄的时候。一路过来,你亲见支离破碎的城市,流离失所的难民,你说大宋儿女,血是红的,心还热着。你说:“活着应当为国家建功立业,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你继续说:“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是因为他不肯偷生回到江东。”

      你在江西安顿好,我才开始真正睁眼看这里,这里没有月华楼,也没有西楼,只有一座破败土丘。闲时,你总是登上土丘,远眺家乡的山河。你杯酒下肚,便会激起无数幻想。你说,你是金戈铁马的将士,喝一碗壮魂酒,挥舞长矛,冲向敌阵,然后醉卧沙场……当你睁开双眼,只有满眼的泪花和瑟瑟的寒风。你手无缚鸡之力,你所谓的文章诗词在残破的山河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你恨不是花木兰、你恨不是妇好、更恨不是男儿身……家国天下,此时正在呼唤一个英雄。

      你的诗句,被远在异乡的他听到了,他时常把自己困在家里,借酒销愁。突然得到朝廷的任命,他准备一扫颓势。当他要再展抱负之时,却死在了上任湖州知事途中。他死了,只以一个简单的方式。那几天,你没有进食。你说:“岁月难熬,何以解脱?”此时,一个名叫张汝洲的人在你孤寂之时,乘虚而入。是敌不过寂寞?还是害怕孤单?或许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你用一种洒脱,顶着世俗的眼光嫁给了张,但张只是贪图你的钱财,这样的人,根本不值得你浪费一丝感情。看你心意已决,我开始沉默。

      婚后,你终于发现了张并不爱你,张也发现你并非家财万贯。你们结束了不到百日的婚姻。你嘲笑自己,原来世间的爱情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看到你心灰意冷,终日贪杯弄愁,我很想告诉你,在你看不到的背后,一直有人欣赏并喜欢你。你在纸上涂涂写写,然后随火化为了灰烬。我看完,把它们集成一首《雨霖铃·集字成灰》:

    新婚佳偶渡船观景但得执手夕阳共赏秋水天高比翼修缘相守落幕西楼作晚引歌数星兽谢月老求愿白头醉舞霓裳劝君酒无言陌路今朝后是流年却记无情咒新翻锦绢钗玉添旧恨寡情尝够镜内人嘲杯满浮生半盏凉透落叶乱愁曲拨弦怎惹黄花瘦    没有了月华楼,没有了西楼,更没有了土丘,我的心里也是空荡荡的。这天,百姓终于不再关心国事,纷纷热议在哪边重修牌楼,因为修在哪里,便对哪家有益。修牌楼的起因是一个远在外地的商人发了财,想回家乡炫耀一番。尽管是动荡年代,也阻挡不了一些人能够发财。算算时间,我是看不到牌楼修建了,因为我快要回到属于自己的世界。道别的日子,我终于没有计算。

      那天,我只知道刮起了入骨的寒风。你说经过你改良的《打马经图》已经完成,我知道这便是后世里的“麻将”。你说为了这个游戏费了不少精力。这种闺房的雅戏,最适合三、四人来玩。你自夸了一番,小女子也有大智慧。当你举目四望空荡的屋子,才发现没人和你玩这种精妙的游戏。国家破败了、丈夫去世了、好朋友各奔东西……这样的东西即使再精妙有趣又有什么用呢?你渐感忧伤,孤寂的你在黑夜中徘徊,一杯杯苦酒下肚,竟也抵挡不住夜的寒冷。模糊中的你似乎看到了往昔汴京的繁华、意气风发的丈夫、三五个好友围坐在一起打马,重现昨日盛世的光景……然后画面支离破碎,你大声怒骂这可恶的寒风……你惊醒,走出屋外,是夜的风寒,独剩你冷冷清清;你强忍着泪水不让它掉下来。我说如果你想哭就哭吧!你低声抽咽,用绝望的眼神看着我,我不忍看你,转过身去,本以为懂你的我轻叹一声,抬头望向漆黑的天际……

      我轻轻地来,却要悄悄地走,我想我能做到的,就是送你……一世好梦!

      你的梦结束了,告别昨日的忧愁,而我的梦才刚刚开始。     个人评价:

      既然是“黄婆卖瓜”,当然是“自卖自夸”。这篇散文早在十年前我就创作好了。中间修改了十几次,我由最初的两千多字,拓展现在的七千字多。因为喜欢,所以付出的心血也很多,期间创作历程真是一言难尽。

      我以为散文创作中,写人是最难的。因为没有华丽的辞藻可供选择。大家也许会说,写人就是需要质朴纯真。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写人的名篇,比写物的名篇要少很多。名家写人物的散文能流传下来的名篇也不多。名家因为是名家,所以名家身边的人大家也会关注。写了就有读者。如果不是名家,读者不关注作者,那么自然对其身边的人也不关注。普通人写自己身边人物的散文,要想获得关注,不仅要达到甚至超越名家的笔力,才能让文中的人物获得关注,所以这是一道难关。但是写人物的散文又有取巧的地方,那就是写古名人。读者通过这个名人,同时也在关注作者的创作情感。

      什么是散文?在字典上只有很笼统的“形散神聚”四个字。我小时候很喜欢余先生的散文,一是体量大,二是格局大。这样的大散文,让我有高山仰止的感觉。我总结了八个字:“行云流水,圆润通达。”如果现在让我来回答什么是散文,我会说用作者真情的感受,来让读者产生共鸣,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情、事、理文章,让读者有所明悟,便是散文了。散文应该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我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散文?我写完这篇散文,分享给读者,就是想让读者获得共鸣。

      好了,我们再回到《别有忧愁》这篇散文中来。首先我和大家讨论一下文中的人称问题。写作中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写法。一、三人称的写法不稀奇。但是第二人称的写法却很稀有。高行健获得诺奖的《灵山》,当时被看作是第二人称叙述的代表作。后来严歌苓也写了一本第二人称的小说《扶桑》。这时,第二人称写法开始进入大讨论。我们常见的第二人称写法惯用于书信,这种写法可以拉近作者和读者的距离。书信往来一般属于私密,不宜公开。一旦公开,这样的书信也就容易失去了真情实感。现在有人把第二人称运用到书信之外,用于创作大篇幅作品,我认为存在不少弊端。

      使用第一人称创作,那么就要以“我”为立足点,文中所有的人、事、物都必须立足在“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中。别人的感觉“我”只能用猜。超出“我”的范围,则是叙述方位的死角,是不能成立的。运用第二人称,也同样存在这样的弊端。运用第二人称,需要解决一个很重要问题,那就是“我”是谁?如果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那么由“你”构建出来的文学作品,就有地基不牢的危机。通篇出现以“你”为立足点的叙述,那么“我”则为神性的上帝视觉,不仅造成读者的阅读障碍,也让行文变得艰难。因为文中把“你”换成“他”也未尝不可。读者代入第二人称写法中,感受到的“我”是机械的、是冰冷的、是没有感情的。所以大部分作者和读者都会抛弃这种叙事方式。这就是第二人称叙述的弊端。那纯第二人称的作品可以写吗?可以写,比如一个懂心理学的催眠大师,帮助心理疾病的病人催眠。这个过程的第二人称可以使用。前期要做好设定,帮读者设定好“我”的角色。“我”就是一个懂心理学的催眠大师,由此构建出来的第二人称立足点的作品,才不会有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有了一个新的创作想法。以“我”为叙述角度,站在第二人称的立足点上,同时可以叙述第三人称。也就是我,你,他三种人称并存的写法。“我”是真实的,“你”也是真实的,同时,“他”也是真实的。在文中,“我”通过一个梦境作为媒介,来到“你”的世界里,我立足“你”的视角叙事,当然也可以立足“他”的视角叙事。“我”可以感受到“你”的所想所叹,而“我”的所想所叹呢?只有读者可以感受到。这个时候的“我”,是有血有肉、是能和读者产生共鸣的真实存在。当然,只要寻找到适合的切入点,就可以使用这种叙述方法。

      很多人把诺奖当成文学的风向标,诺奖褒奖非虚构叙事,于是国内便有人扛起非虚构叙事的大旗,指责一切虚构的叙事手法。许多人对此也展开了激烈讨论。“文学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来源于生活。”也就是说作品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素材和影子。“高于生活”便要上升到艺术层面。书画作品也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但是我想问,画中石头的重量。草木的芬芳如何表现呢?难道这个时候要跳出来说画是假的?非虚构的叙事,也只是一个片段,一个截面,作者自己的感慨不能代表大多数人对事,对人的评价。一个好人,只有作者将他呈现在读者面前,才能把这个“好”无限放大。真实的好人,都是非常普通,大家感受不到,因为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哪怕作者深入到第一线的素材,也不能完全把人、事、物、全方位立体地向读者展现。这个时候,就需要加工和剪裁。不管是非虚构叙事,还是虚构叙事,都是一种表现方式而已,最终的目的就是把艺术加工的语句,情感呈现给读者。

      散文是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文章。我想,写作一篇散文,首重的就是一个“情”字。要如何阐释这个“情”字,让他不显得矫揉造作,就需要艺术的加工和对生活的感悟,然后把文字提炼出来。

      我这篇散文使用的是多人称叙述手法。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哪个作家有这样的写法,更没有形成理论加以研究。

      这篇散文,通篇都没有出现过“李清照”的名字,但是读者通过阅读,就很容易知道主角就是李清照。文中也没有对李清照的外貌描写,我尽量通过肢体语言和事件去表现和丰满李清照这个人物。每一个读者通过阅读,都能还原属于自己的李清照。文中多次出现“手”,我为什么要反复写“手”。手的动作是肢体语言,我通过每一次出现的“手”,来表达李清照不同的心里状态。这种写法就是中国的传统写法“草蛇灰线”。月华楼,西楼,土丘,代表着国家的兴衰。李清照是一个个体,我把一个个体放进国家兴衰的大背景中,来放大个体的悲伤,凸显丰富人物的情感。

      文体段落化用李清照的诗词,我把这些诗词作为底板,架构出主角各个心理历程的阶段。除“你”之外的一些人物,我的笔墨用得很淡。因为是散文,笔力上还是集中在写“你”身上。大的背景,大的题材,很好地表现了各个时期李清照的喜怒哀乐。文中的“我”仿佛陪着李清照走完一生。散文缘起一个梦,再以梦结束,前后很好做到了呼应。最后又以梦为开始,如果李清照活在当下,或许就没有那么多忧愁了。行文方面我也力求做到流畅,用词炼句都经过用心地加工。

      当年,余先生的散文大火,受到不少人的攻击,余先生引用诗句,受人话柄。但我写的散文,诗句都是我自己写的,我以后创作的散文,几乎不会引用别人的诗句。名人有很多,一个人只要不是哑巴,一生就要说很多话,出现自相矛盾的地方并不稀奇。所以我尽量不引用,或者少引用,哪怕是化用名人的语句也是好的,这样话语权就掌握在自己手上。如果别人要用非虚构叙事的方法来套我,我就说这是我的一个梦。梦境的东西可以没有重量,可以没有气味,可以加入任何的想像。尽管行文可以自由,甚至可以肆无忌惮。但我也不是胡编乱诌。我的用笔用字,都是用心剪裁,包含真情实意,这就是我的散文。

      读了余先生不少的散文,最喜欢的是他的《黄州突围》,以古代名人衬托自己当时的心情。学生时期,我的作文还经常引用里面的文句。现在,我也会黄婆卖瓜一下,《黄州突围》是余先生的苏东坡,《别有忧愁》是我的李清照。我以敬畏之心,追逐前人走过的文学之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有忧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ca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