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味道,不管何时何地,总让人念念不忘,值得一生回味。
今天母亲节,母亲说昨天买了新鲜的槐花和韭菜,今天中午蒸点槐花,包韭菜饺子。这两样都是我爱吃的美食。
槐树是北方农村最普通的树,房前屋后种的到处都是。每到4月底5月初,槐花盛开,清香扑鼻。母亲拿一根长竹竿,一头牢牢绑好镰刀,站在树下,镰刀对准一串串槐花,轻轻一勾,槐花便轻轻飞落了下来。
母亲把槐花用清水洗净,晾晒控水,然后放入大盆中,加入鸡蛋,用面粉搅拌,上锅蒸熟。我一般会打打下手,剥一点大蒜,加入少许姜和盐,一起捣碎,洒上芝麻小磨油。
蒸熟的槐花浇入蒜泥,就是最简单的美味。
妈妈牌美食,远远不止这些。
小时候,母亲害怕我积食,经常会做一种薄薄的芝麻饼。母亲会把鸡内金晒晾干,研磨成粉末,加入面粉内,再加入适量鸡蛋、白糖和芝麻,摊成薄薄的圆饼,作为我的零食。那种簿饼香香甜甜,焦脆可口,成为我童年最好的零食。
母亲炕的“火烧”也是最好吃的,我们老家有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炕“火烧”的习俗。
母亲总是一大早就开始和面,醒面,然后,炒芝麻,再把芝麻轻轻辗碎成粉末,加入少量的盐。
炕“火烧”分两步,一步是先把面饼摊开,均匀洒入芝麻碎末,再滴入一些小磨香油,把面饼揉成团,不断揉压十多次,再次重复上面的步骤,加入芝麻碎末,再不断揉压,让其充分混合均匀。最后,切成一个个面团,轻压成圆饼状。放入蒸锅大火蒸熟。
第二步,把蒸熟的面饼放入热锅中,加少许油,不断两面翻炕,直到两面金黄焦脆,出锅后,即为“火烧”。
“火烧”外焦内香,耐储存,从腊月二十三可以一直吃到过年后,成为过年期间的主食之一。
而我最喜欢吃的还是母亲过年时烩的“朝酒”(音译,一直不知道什么意思,现在想来,应该像朝圣时的奉献的美食吧,其实,是农家大锅烩菜)。
母亲做的“朝酒”,很讲究,也很用心。大年初一早上,天还未亮,母亲已经开始做“朝酒”了。
“朝酒”主要是用红薯粉条、炸的小酥肉、炸的鸡块、炸的莲菜,炸的豆腐干,煮熟的五花肉片,大白菜等作主料,先把葱姜蒜稍煸炒出香味,加水至大半锅,放入八角等各种调料,水沸后,依次放入粉条等各种主料,熬煮一会儿,再加入适量淀粉勾芡,使之稀稠合适。最后,洒入小磨香油。(听母亲说,如果家里有自酿的小米黄酒,加入适量,才是最正宗的“朝酒”。但,酿黄酒麻烦,便不再添加了)。
荤素搭配合理,营养丰富,香喷喷的“朝酒”就做好了。
做好后,天刚刚放亮,我也从外面拾鞭炮回来。
母亲会让我赶紧洗手洗脸,新衣服重新整理整理。然后,母亲一碗碗盛“朝酒”,我一次端一碗“朝酒”,挨家挨户给我们本家长辈送“朝酒”。
总共有二十多家,那时候也不觉得累,只觉得高兴。
“朝酒”不能自家先吃,必须本家送完,别人家也回送完毕,才能吃饭。
那时候,我的小伙伴们,都是送“朝酒”的主力,你给我家送,我给你家送,忙得不亦乐乎。
母亲总是把我家要送的“朝酒”一碗碗盛好,告诉我这一碗送哪一家,那一碗送哪一家,一碗碗交待,生怕送错送漏了,还一遍遍叮嘱,不要跑快了,千万不能洒了,送到后,进院要先说给长辈打招呼,说“新年好”,双手端碗送到长辈面前。
长辈把“朝酒”倒入自家碗里后,把空碗送回时,我也要双手接碗,打招呼后再离开。离开时不能跑,出院后才能跑。
我最喜欢的是吃妈妈做的“朝酒”,而我家收到的“朝酒”,母亲总是都倒在大锅里,稍微加热后再吃。母亲谓之“百家饭”。我吃过两次后,长大一些就不愿吃这些“百家饭”了,有些家送来的“朝酒”,都是肥肉片,没有瘦肉,没有炸货,稀汤寡水的,多是粉条、白菜和肥肉片,哪里能有我家的好吃嘛。
有一年,我实在忍不住了问母亲,为什么我家要做那么好的“朝酒”。
母亲笑着说:“这是感恩饭,心一定要诚的,要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与大家分享。你爸常年不在家,咱家许多重活都多亏乡亲们帮忙,我们应该感恩的”。
我又问:“那为什么别人送来的“朝酒”都只有粉条、白菜和肥肉片呢”。
母亲摸着我的头,蹲下身子,笑着对我说:“许多家肥肉片已经是他们最好的东西了。不管是什么,那都是一片心意,一份亲情,亲情不是用来比较的,是需要我们感恩的,懂吗?以后不能再这样说话了!我们做人要厚道,上天都在看着呢,我们不能挑剔别人,村里每一家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做好自己的就行了。”
长大后,我才知道,母亲在村里的人缘有多好。我们搬走时,全村男女老少都去帮忙搬家,屋里院里到处都是人,当汽车慢慢启动,人群一送再送,母亲哭得泣不成声,村里的许多大娘大婶们也都哭了,村口送行的队伍久久不愿散去。
这就是亲情呀!亲情是人生的美食,值得一生回味。
江湖策马 东篱种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