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秋鲜
—1—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可吃的东西太多了。各色秋鲜野味,使农家的饭桌上也渐渐丰盛起来。
农历七八月,凉风开始吹起的时候,芝麻的叶子就开始由青变黄了,底部的蒴果有的已从顶端开裂。有点经验的孩子都知道这时候芝麻可以吃了。顺手揪下一个果荚,两个拇指一绷,芝麻粒儿就直接到了嘴里,真香!那是新秋时节庄稼的清香啊。秋高气爽,芝麻熟得快,很快就可以收割回家了。
开花节节高芝麻打成捆收到院子里,还没干透,需要在太阳下晒些天,才能把芝麻粒儿磕出来。成捆的芝麻在横木两边排成排,与直立的火红的鸡冠花,叶子肥硕,花朵洁白的玉簪花,还有一地金黄的玉米,挨挨挤挤地挤满了一院子,真是满院秋色啊。每过几天,妈妈都要把晒干的芝麻捆头朝下倒过来,逐个磕一遍,最后把编织袋上的芝麻拢在一起,簸净晒干,就可以装起来了。
新收的芝麻,肯定是先做芝麻盐尝鲜了。芝麻盐我做过的。将芝麻洗净晒干,放到锅里小火慢炒,还要不停翻动,待炒出香味时盛出来,晾凉后,倒在案板上用擀面杖轻轻地碾压,放点盐和胡椒等。不要将芝麻碾得太碎,否则口感不好。擀好后盛到碗里,就是做好的芝麻盐了。端上桌,麻香浓郁,咸鲜可口,是不可多得的佐餐小菜。
—2—
秋天,是吃新红芋的季节。依然碧绿的一地红芋叶,在明亮的秋阳下,迸发着生命最后的光和热。微风过处,泛起一道浅色的波痕,倏地一下就远去了。晨间的地头,露水依然很浓。妈妈一早下地回来的时候,会掐几把新鲜的红芋叶,回来给我们蒸红芋叶,或者做红芋叶馍吃。
柴煮粗茶照岁华(五)先把红芋叶洗净控水,不要切太碎,几刀即可,拌上面滴点油之后上锅蒸,几分钟就可以蒸好。取出晾凉以后,再拌以香油蒜蓉就成了。做红芋叶馍需要把红芋叶细细切碎,加水拌面,油盐材料都放上,可以擀成薄饼,也可以捏成窝头的形状。这是真正地道的农家饭,现在不大能吃得着了。
早秋,地里的红芋已经长成个儿了,有的已经拱土,露出了地面。照例,家家都要扒几个红芋,回家或馏或烧,尝一尝今年的新红芋的味道。虽然这时候糖分还不够多,红芋还不够甜,有点干面,但新秋的喜悦已在其中了。
经了霜的红芋叶,颜色变成深褐色的枯叶,贴在半干的红芋梗上,看似无用,但农家人把它摘下来下豆杂面条,再放点炒肉丝,好吃得不得了。于是碗里就有了浓浓的秋味儿,有了岁月的痕迹。
干鲜红芋叶具有增强免疫、降糖解毒、保护视力、延缓衰老等多种药用价值,这些好处日益被人们广泛了解,使人们更对它青睐有加。在酒店饭馆他它们也成了带有点怀旧色彩的暖心菜。一次在酒店吃饭,最后上来的是每人一碗干红芋叶豆杂面条。一位平时爱说笑的同事,对着面条沉吟良久,大发感慨:“我小时候就喜欢吃下干红芋叶的面条。我觉得这家酒店应当在菜谱上,给这碗面条起一个温暖的名字,就叫"我小时候"。”众人无不拍手叫绝。
—3—
中秋节,农家称“八月节”,是一年中的第二大节日。天气不热不凉,正是好时候。家家都会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苹果、石榴、橘子等时鲜水果自然是少不了的,还会专门做农家自制的五仁月饼。花生仁、核桃仁、芝麻仁、瓜子、葡萄、冰糖、青红丝等一起拌在面里,用油和面,炸出来的月饼比外面买的好吃的多呢。小孩子们都喜欢吃。
柴煮粗茶照岁华(五)过中秋节,文人雅士有持蟹赏菊的雅兴,但农家只有朴素的美味——秋茄子炖小鸡。茄子在秋天经了霜,虽然看起来蔫巴巴的,但与一年长成的仔鸡一起炖,比没经霜的茄子有味。习习秋风中,愈显茄香浓郁,肉味醇厚,是过节的一道正菜。
那时候人们习惯于吃猪油。一大罐白花花的猪油,是日子富足的象征。油渣儿也不扔,与干菜、豆腐、粉条一起炒熟了,用来包大馅儿包子,特别香,让人吃得停不下来。
上初三的时候,有一次周末回家,看到妈妈炒了一种我从没见过的菜,妈妈说它叫花菜(花椰菜),与萝卜、粉条、肉丝一起烧,味道还不错。后来又有了马铃薯、蘑菇等外地来的菜。返校的时候,妈妈会给我装一瓶鲜藕肉丝炒酱豆,那味道,比现在陶华碧的“老干妈”还要好吃。
深秋初冬之际,有空闲了,妈妈会专门做点好吃的,如炖羊肉汤,包饺子,团汤圆等。这时候妈妈会让我们去四叔家请祖母过来吃饭。祖母怜爱幼子,一直和我四叔家生活在一起。伯父家、我家、三叔家,我们三家谁家做好吃的了,都会去请祖母过来。祖母坐在我们中间,我就觉得很祥和。
【目录】最后的农业社会的生活,不能忘却的时代记忆(童年系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