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煮粗茶照岁华(四)

作者: 芭蕉绿了 | 来源:发表于2017-03-07 23:03 被阅读678次

6   主食

—  1 —

我们这一带地处黄淮平原,主食是小麦打成的面粉。一年四季,面条、馒头、稀饭是我们这里的家常饭,多少年、多少代都是这样。一日三餐,基本是中午面条,早晚各是稀饭馒头炒菜或吃咸菜。后来商品渐渐流通了,才开始有了大米和其他菜蔬。

柴煮粗茶照岁华(四)

夏天,农活忙,不像冬春那样有时间侍弄吃的,饭食都比较简单。有段时间,妈妈喜欢用小黄米下面条,她说小米黏糊糊的,下面条好吃。但天天中午老吃这个,吃的真的很烦。那时候还不能理解大人干活已经够累的了,哪有功夫去琢磨着吃什么,只是每天依着惯性去做饭,吃完了饭还要去干活。但我们要是吃不好饭,妈妈又会担心了。

记得夏天的傍晚,妈妈下地回来得晚。小孩子玩累了一天,易困,晚饭还没做好的时候,我们已经东倒西歪地趴在院子里的床上睡着了。做好饭,妈妈又把我们一个一个晃醒,非要我们吃过晚饭再睡。困得眼睛都睁不开,哪里愿意吃饭啊。但我们若不吃晚饭就睡了,妈妈心里肯定会不放心。

虽然干活很累,但妈妈还是尽量为一家人调剂饭食。天热了,就用黄瓜丝、荆芥与炒鸡蛋一起拌凉面条。阴天下雨有空闲了就上街割点肉,买点芹菜、豆芽,给我们做油亮亮的肉丝炒面条。小时候我最喜欢吃妈妈做的番茄鸡蛋面,很长时间都没吃烦。傍晚,暑气未退,就用香油拌凉凉的蒜面条。晚上给我们摊鸡蛋煎饼,或者贴玉米面锅盔等。有时候父亲用自制的鱼钩从小河里钓上几条鱼来,妈妈就给我们炸面鱼,熬鱼汤,味道非常鲜。


—  2 —

那时擀面条是农村妇女的一项基本功。人口多的家庭,一顿饭得擀两大剂子面条,尤其是夏天,很累人。所以一开始有对城里夫妇在我们街上丁字路口开了一家轧面条店,生意特别好。他们的儿子也上三年级,正好插班到我们班,我们还问他借过《西湖民间故事》这本书来看。

每天中午时分,端着面盆去轧面条的小孩挤满了屋子。他们夫妇两个常常忙得汗流浃背,顾不过来。先把一家的面倒在大簸箩里,加一点很少的水揉好,然后放在面条机上轧,要轧好几遍才能出切好的面。那时候农村人都觉得轧的面条好吃,还省事。其实在当时很少有人意识到,以机器代替人力,意味着工业文明的触角已经开始向农村渗透,工业文明的曙光开始照临中国广大的农村。一场剧烈的社会变革——工业化和现代化——已经开始起步了。

时间久了,觉得轧面条和挂面也不是太好吃,所以还经常吃擀面条。我初高中的暑假一直在学擀面条,基本学会了,但毕竟实践的机会少。大学期间的一个暑假,我在家做饭。中午擀面条,我想做出点新花样。印象中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里讲到做面条和面的时候可以加芝麻和鸡蛋。于是我加了一小把芝麻和几个鸡蛋,油盐也加了。但没想到做出来的面条比较硬,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吃,自己却不知道什么原因。

柴煮粗茶照岁华(四)

李渔是著名的生活家,也是美食家。他的《闲情偶寄》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 、种植 、颐养等8部。在饮馔部里,讲到了“五香面”和“八珍面”的制作,有点儿复杂。难怪我这个新手做不来。

所制面有二种,一曰“五香面”,一曰“八珍面”。五香膳己,八珍饷客,略分丰俭于其间。      

五香者何?酱也,醋也,椒末也,芝麻屑也,焯笋或煮蕈(xùn)煮虾之鲜汁也。先以椒末、芝麻屑二物拌入面中,后以酱醋及鲜汁三物和为一处,即充拌面之水,勿再用水。拌宜极匀,擀宜极薄,切宜极细,然后以滚水下之,则精粹之物尽在面中也。                                

八珍者何?鸡、鱼、虾三物之内,晒使极干,与鲜笋、香蕈、芝麻、花椒四物,共成极细之末,和入面中,与鲜汁共为八种。酱醋亦用,而不列数内者,以家常日用之物,不得名之以珍也。


—  3 —

现在,父亲是不吃馍店里买的馍、不吃机器上轧的面条,只吃妈妈做的手工馍和手擀面。有时候他们在家还把以前的鏊( ào)子拿出来,烙几张烙馍,卷几个油馍。上了年纪,鸡鸭鱼肉都不爱吃,每日粗茶淡饭,吃得心里还舒坦些。每当父母又支起鏊子烙馍的时候,我想他们会不会回忆起他们那一代人年轻时候的山河岁月,那些虽然辛苦却努力向上的日子?——现在这些都成了温暖的回忆。

柴煮粗茶照岁华(四)

现在会擀面条的人越来越少了。我却不想把这项技能荒疏了。自己学会了擀面条,感到心里很踏实。如旧时的传统女子,洗手做羹汤,操持一家人的生活,好似又回到了岁月深处的旧时光。以前的人为什么很少浮躁?就是因为有一项一项技能在身。

有段时间,婆婆胃寒。想起小时候我们肚子不好,妈妈就给我们做加红糖的甜面条(一定是红砂糖),非常好吃。于是我就想,给婆婆做碗甜面汤吧,换换口味,暖暖胃,也许会好些。当我把手擀面端上桌的时候,一股熟悉的甜香,在饭桌上缓缓氤氲开来。白白的面片儿,圆鼓鼓的荷包蛋,卧在红褐色的糖水中,就是我小时候吃的那一碗吧?吃起来的时候,我们心里都乐滋滋的,婆婆也很高兴——好多年没吃过这样的甜面条了呢!好像又回到了从前的旧时光。

生活有百味。但平处岁月久,淡中滋味长。


上一篇:柴煮粗茶照岁华(三)

【目录】最后的农业社会的生活,不能忘却的时代记忆(童年系列)

相关文章

  • 柴煮粗茶照岁华(四)

    6 主食 — 1 — 我们这一带地处黄淮平原,主食是小麦打成的面粉。一年四季,面条、馒头、稀饭是我们这里的家常饭...

  • 柴煮粗茶照岁华 (一)

    1 中午,天很热,不干活人都蔫蔫的,不想动,更何况妈妈已干了一大晌的农活。我觉得妈妈下地干活累了,应当先歇一歇再去...

  • 柴煮粗茶照岁华(二)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吃饭饮食,纳天地万物精华于口腹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与天地万物结缘。食物使人与天地自然建...

  • 柴煮粗茶照岁华(三)

    4 鲜豌豆 “陟(zhì)彼南山,言采其薇。” 《召南•草虫》 ...

  • 柴煮粗茶照岁华(五)

    7 秋鲜 —1—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可吃的东西太多了。各色秋鲜野味,使农家的饭桌上也渐渐丰盛起来。 农历七八月,凉...

  • 柴煮粗茶照岁华(六)

    8 冬炊 —1— 几场北风一刮,天气渐渐寒凉起来。不知不觉中,已是入冬了。那时候,人们对季节的描述,还是用“迎秋”...

  • 每日一句

    1醒来甚觉爱你。 2柴煮粗茶照岁华。 3我的一生只够爱一人。 4少女心的背后,是满满的温情与细腻的等待。 5既见君...

  • 七绝

    文火疏柴煮苦茶,粗羹淡饭最清嘉。 炊烟入酒成陈酿,醉里光阴梦里花。

  • 炊烟入酒成陈酿,醉里光阴梦里花。

    文火疏柴煮苦茶,粗羹淡饭最清嘉。 炊烟入酒成陈酿,醉里光阴梦里花。

  • 生活,真的可以简单点(2)。

    (2) 生活,真的可以简单点。 吃饭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粗茶...

网友评论

  • 翠竹婀娜:涉猎很广哦,真真是:
    出得厅堂
    下得厨房
    写得文章
    巾帼女汉:smile:
    芭蕉绿了: @翠竹婀娜 其实是小小的家庭煮妇一枚。😊😊
  • 我爱九色鹿:简单幸福
    芭蕉绿了: @我爱九色鹿 朴实平淡。😊😊
  • 添一抹岚:看着图里面条直吞口水。寻常烟火人家,品味美食诗酒茶
    芭蕉绿了: @添一抹岚 我最喜欢第二碗手擀面。有浓浓的烟火气息。😊😊
  • 沐沐周:太喜欢这篇了,收到我的小专题,好文章必须大力推广
    芭蕉绿了: @沐沐周 谢谢沐沐。谢谢鼓励和收录。😊😊
  • 红尘黄卷:中国北方手工的面条沉淀上一代的回忆!妈妈的味道最美了!
    芭蕉绿了: @红尘黄卷 是啊。妈妈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妈妈擀的面条,有暖暖的烟火气。😊😊
  • 老草:想念父亲的擀面条了...
    芭蕉绿了: @老草 幸福的好日子,难忘的旧时光。😊😊
  • 吕静贤读书育儿:姐姐很能干😁而且听讲了那么多,也真想吃啊😜😜😜
    吕静贤读书育儿: @芭蕉绿了 嗯😊😊😊
    芭蕉绿了: @吕静贤 自己动动手,想吃什么有什么。也可以给孩子做一些。😊😊
  • 竹影飘摇:喜欢面食,更爱面条😍芭蕉好口福!
    芭蕉绿了: @竹影飘摇 抽空给自己和家里人做碗手擀面,满满的旧时光盛在碗里。😊😊
  • 梅拾璎:简直是我小时候的日子啊,熟悉,亲切。质朴的日子,质朴的语言。
    芭蕉绿了: @梅拾璎 Yesterday once more. 😊😊
  • 遇见云妮:小时候,最喜欢看母亲用鏊子烙煎饼的样子,现在已经多年没吃可煎饼了
    芭蕉绿了: @云妮睽违 有时间的话,咱们创造个机会,再尝一尝童年的味道,回忆一下温暖的旧时光。😊😊
  • 字落心欢:家乡的味道,浓浓的思念。
    芭蕉绿了: @字落心欢 在文字中找回故乡。😊😊
  • 默默huangjuan:温暖的人~😊
    芭蕉绿了: @默默与君语 曾经的温暖的记忆。😊😊
  • 梅春晓:平实中的香甜,够味!
    传承孝顺和爱盈盈而来!🌷🌷🌷
    芭蕉绿了: @梅春晓 谢谢姐姐。我只能记录这样一种平实的生活。😊😊
  • 10d627e770c5:太有生活了!有一种用红芋片面粉做的面条,先用开水烫面,擀成薄片,切成条,再蒸一下,放在加了醋的开水里,加点盐,凑合着吃。当时吃了胃酸,现在想起来心酸!
    芭蕉绿了: @长耳定光佛 这几天再做一顿尝尝。估计没有胃酸也没有心酸了。😊😊
  • 铁妩:真想看看妹妹的真容,是怎样的一位才女啊,写得这样的好文章,又能洗手做羹汤。谁这么有福气,娶了这样的才女?👍
    芭蕉绿了: @铁妩 姐姐,我们都有主妇这一身份啊。😃😃
    铁妩: @芭蕉绿了 要是这样算普通的家庭主妇,那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可真就实现了!
    芭蕉绿了: @铁妩 就是一普通家庭主妇。我能做的,姐姐都会做,而且做得更好。😊😊
  • 步绾:正好饿了,那碗面条真诱人呐!:heart_eyes:
    芭蕉绿了: @步绾 晚上给自己做一碗,暖暖胃。😊😊
  • 滋小然:平处岁月久,淡中滋味长🌺🌺
    芭蕉绿了: @滋小然 谢谢小然。😊😊
  • ec0e30b030ea:深夜放毒 你真的好意思?
    芭蕉绿了: @打铁汉子 哈哈!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啊。😃😃
  • 陌上花开一水间:手擀面,很亲切的感觉。西红柿鸡蛋面色香味俱全,好诱惑我这样的吃货,半夜肚子饿😍
    芭蕉绿了: @陌上花开一水间 罪过罪过!把馋虫给勾出来了。😊😊
  • 夏虫的晚风疏:🍎🍎🍎哈哈,姐姐我来了。👍👍👍👍收藏啦
    嘉文如许,这应该是明天最好的礼物了。
    儿女绕膝侧,爱人围炉炒菜香,应洗手做羹汤,平处岁月久,淡中滋味长。
    芭蕉绿了: @晚风疏 可以做起来的。家常饭,最长远。😊😊
  • 梅话三弄:大姐好手艺
    芭蕉绿了: @梅话三弄 木棉都擀了十几年面,那才是真厉害。😊😊
  • 江昭和::hibiscus::hibiscus::hibiscus:
    芭蕉绿了: @江昭和 可以的。😊😊
    江昭和:@芭蕉绿了 明天转载可以吗?
    芭蕉绿了: @江昭和 谢谢昭和。😊😊
  • 木棉之秋:看到那手工的面条,就饿了呢,现在。
    我因为俺家孙师傅喜欢吃,这十几年擀了无数面条。
    木棉之秋: @芭蕉绿了 😊😊😊
    芭蕉绿了: @木棉之秋 真是好贤惠的女人啊!木棉。😊😊
  • 問問::+1::+1:
    芭蕉绿了: @问_问 谢谢。😊😊
  • 原野花开:一馍一面,充满了家乡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待我们的子女长大了,他们怀念什么呢?麦当劳?肯德基?他们的故土情怀和童年记忆是什么?
    芭蕉绿了: @原野花开 还会有方便面,辣条……太多了。都是工业品。😔😔
  • 枫红云天:看着文章就想吃😊
    芭蕉绿了: @枫红云天 可以做呀。都能做的。就按李渔的那个菜谱,做个五香面或八珍面。😊😊

本文标题:柴煮粗茶照岁华(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pe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