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航船》是一本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常识的百科全书。明朝大家张岱所著。
本书在开篇前言中,直奔主题:天下学问,为夜航船中最难对付。作者用一个故事,阐述个中原委。
曾有一个和尚跟士子同在一条夜晚航行的船里睡觉。士子高谈阔论,和尚特别敬畏佩服,蜷缩着脚躺在那里听。和尚听到士子的谈话里面有毛病,就问道:“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士子说:“是两个人。”“那么,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士子回答:“自然是一个人。”和尚于是笑着说:“这样的话,姑旦让小僧我伸一伸脚。”作者记录的东西都是眼前特别简单的小事,事虽小,理不小。
上大学的一节选修课,我还记忆犹深。教授解析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说的是诗人杜牧在路过扬州的路上,偶遇佳人,由此感慨美人姿态袅娜,轻盈美好,就像二月里含苞待放,初现梢头的豆蔻花。十里扬州路纵是繁华似锦,姝丽成群,但都不如这位佳人美丽动人。
教授解说得很投入,诗句中的意境也很美好。就是有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扬州路是泛指扬州城地区,可不是经过扬州的路上。
读《夜航船》可以获得如下三个方面的认知:
其一,可博学。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都是博览群书的价值和意义。古人有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我们主题教育要求大家学深悟透,细照笃行。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在工作中要把自己摆进去,紧密结合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有针对性地学习,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学习过程中还要奔着问题去,学以致用、用以促学。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促进良性循环,以在复杂困难的形势下能够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其二,可明智。书中记载:“陶侃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凡人,当惜分阴,无使日月其除也。”
译文:陶侃说:“大禹是圣人,珍惜每寸光阴。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更应该珍惜每分的光阴,不能使时间白白流逝。〞
越平凡的人越应该珍惜时间,我们先要有这样的意识,然后转化成实际行动,日积月累,寻求突破改变。
前人可著书立说者,都非同一般。一本书就是作者的人生阅历,是生活的感悟与智慧的结晶。通过读书可以最快捷便利地学习借鉴前人的智慧与经验。让阅读的人明理长智,从而更好地走眼前路,做眼前事。
其三,可心安。书中记载了一则故事《论月》。
徐穉,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耶?”穉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译文:徐穉九岁时曾在月光下游戏,有人对他说:“要是让月亮里面没有那阴翳的东西,会不会极为明亮呢?” 徐穉说:“不会。就好比人眼中有瞳仁,没有它,眼睛一定不能明亮。”
空中明月尚有阴翳,更何况纷繁人世间。一切事物是相对的,我们在追求完美的同时,要包容不完美。白玉微瑕,但瑕不掩瑜。如果事物整体是好的,发展的方向是正确的,我们就要坦然地接受局部的缺陷以及过程的偏差。内心安静了,眼神就柔和了,所见皆美好。
安静的时候读书,读书的时候安静。书是阳光雨露,滋养着我们成长。徜徉在书的海洋里,看见星辰灿烂,听见风声呢喃,闻见花香馥郁。明月照古今,见证世间多少悲欢离合。春风得意马蹄疾,欢喜时刻尽相同。读书,眼观文字游走,心随故事激荡,领略四季变换,冷暖交替;感受世间人情,欢乐忧愁。
在时间里挤缝隙,用知识去填充。无论何时何地,读书总能让人心中平和,静如止水。只要心中装着星辰大海,不管风声雨声都是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