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有生命的,你听,他们在对话呢!
例如:
凹对凸说:“虽然咱俩户型不太一样,但是面积可没差多少呀。”
1.奇对崎说:
2.( )对( )说:
这是试卷上的一个应用题,在试卷提交上来之后,却发现只有一个孩子写的还像那么回事儿。
他是这样写的:
奇对崎说:“你找了个靠山。”
旦对胆说:“你居然把月亮给摘了。”
还有一个孩子,写的也行,他是这么写的:
奇对崎说:虽然我们读音不同,但我没有你陡峭呀。
大对小说:虽然我们都是三个笔画,但是我比你大呀。
~~
将近40个孩子,只有这两份答卷上的语言,充满着拟人的意味。
这不能不让我明白一个事实,孩子们的思维是缺少想象力的,是不会飞翔的。
这是长期教育驯化的结果,这是长期规矩教育的结果,这也是平时不读书的结果。
这种现象很是让我忧虑,但除了读书之外,我也没有更好的方法,去改变这样的现状。
再说现在的教育环境,各种小课程一起开展,属于语文老师的时间越来越少,课本上的教学任务完成就已经相当困难,又谈何读书呢?
~~
在以前的很多年,我努力为孩子们读书,努力带领着孩子们读书,给孩子们一个光明灿烂的未来。
但是却没有眼前的成绩,一年一年成绩都是落在人后,失去了许多评优评先的机会。
自从2017年教室的书柜失窃一空之后,就没有在教室里读书了。
在教室里除了完成课本上的上课任务之外,唯一做的,就是偶尔看一些电影,偶尔读一则故事了。
在这样的情形下,孩子们的成绩有所提升,没有再在尾巴上垫底了。
~~
如今,再次遇到孩子们想象力失却的现象,我带着孩子们读书的愿望又蠢蠢欲动。
可我知道,我不会再这么做了。
一来是没有可以共读的书本,二来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带着孩子们读书了。
这么想着还有很多的不甘存在,毕竟在这里读书,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这对于孩子们来说,只能是看看热闹罢了。
看热闹就是对一些情节的关注,对一些搞笑情节的关注。
可人物的思想认识又该如何转化到孩子们这里,让孩子们也在思想上得以提升呢?
~~
想起了领导们开会经常说的一句话:每节课练习一个知识点,天天练习下来,就会有一种提升。
也一直在每天进行一个知识点的练习,但是对于有的孩子们来说,一个知识点一天两天的练习都不够,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反复的练习才行。
想到教室里有1/3的孩子,一个知识点,今天练明天练,中间隔着两天不练;或者说这一周练,中间空一周,再到下一周的时候,就又把这知识点给忘了个一干二净了。
对于这群孩子,又该怎么样做,才能够有更好的效果呢?
这实在是一个令人苦恼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