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读书简友广场
《论语》讲堂留影174

《论语》讲堂留影174

作者: 饮酒扬波 | 来源:发表于2024-03-23 18:23 被阅读0次

2024-3-22 一百七十四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7.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语音整理
这一章从内容上来看,是在讲孔子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这样的一个顺序。首先孔子注重历代典籍文献资料的学习和教学,但是,仅仅有书本知识还是不够的,他还非常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除了言传以外,还有身教,尤其是特别注意到学识与人品并重。
我们可以从《论语》书中所记看出,孔子带领众多的学生周游列国,让学生在实践中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还锻炼了才干。也就是说,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更重要的还要有阅人无数。
但是,光有书本儿知识和一些实践活动还不够,为此还要养成好的人品,就是忠和信。总的来说,也就是书本儿知识、社会实践和人格道德的修养方面缺一不可。
我们回到文本来看,“子以四教”,就是衔接上文,孔子在学习内容上对自己的学生是没有隐瞒的,这一章就详细论述到底都讲了什么。
“文”就是典籍文献,具体说就是诗书六艺。孔子教给学生的知识体系可以分为四类,最简单最基础的是“文”,为此提出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行”就是笃行之,就是知行合一。学会了以后就要去做,在日常的活动中,让自己的能力得到磨练。另外一层意思,这个行就是指老师的教学方法。“文”是言传,那“行”就是身教。根据朱熹所说的“圣人作、止、语、默无非教也”。就是说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甚至不言不行,都是给学生做出的榜样,学生要认真体会,仔细琢磨,不断的吸取老师的经验。
儒家所讲的“忠”,它的源头一般认为就是忠恕之道。我们来看“忠”,上面是个中下边是一个心,中谁的心?当然是中自己的心,也就是说,做事要认真,要尽心尽力,要将心比心。“恕”上边是个如,下边是一个心,中自己的心如别人的心,也就是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信”,就是要守信用,自己做过的承诺要兑现。兑现不了就不要瞎承诺,要不然的话就失去了信用。久而久之,自己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什么呢?就是“子以四教”,这不是孔子自己说的,这是孔子的弟子或者是其他人,把孔子的教学内容加以总结为“文、行、忠、信”。那总结的对不对呢?孔子的教学内容是不是就这四点呢?我觉得孔子自己都未必会完全认同这种说法。
因为我们知道,孔子教给学生的东西,实际上要远远超过了“文、行、忠、信”这四个方面。比如我们讲儒家思想的核心,那就是仁,仁者爱人。孔子要求作为一个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有仁爱之心,就是爱别人。那“文、行、忠、信”如果脱离了仁这个前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中楼阁,无从谈起。
所以说通过这种总结来概括孔子的学术思想,我觉得有点儿简化了孔子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孔子教给自己学生的不仅有人生的理想,还有生活的方法。“文、行、忠、信”当然是包括其中,但绝不仅仅是“文、行、忠、信”四个方面。

孙中兴详解

这章是弟子描述孔子的四种教学内容。这章并没有记载孔子的言语,似乎以放进《乡党篇》篇为佳。

孔子的教学有四个重点:活用古人的智慧,启发自己的践行,自己做事要尽心尽力,以及对朋友的守信。

……

如果从《论语》所记载有关的条目来看:和“文”有关的部分,孔子教诲学生“博学于文”(《雍也篇》6.27、《颜渊篇》12.15),也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篇》5.15);他更强调自己具有“斯文在兹”的神圣使命(《子罕篇》9.5)。

和“行”有关的部分,往往强调“言行合一”或“行先于言”,甚至强调“行(身教)重于言(言教)”(《述而篇》7.24)。

“忠”的部分,强调的是“君臣互动”中“臣”的义务,但多半是“忠于事”而不是后世的“忠君”,特别不是“愚忠”。

“信”则强调言谈中的“信”、朋友之间的“信”,也强调君臣上下的“信”。

《论语》中的《学而篇》第六章一并提到了“信”“行”和“文”;《卫灵公篇》第六章提到了“忠信”和“行”;《卫灵公篇》第十八章提到了“行”和“信”。

综合来看,这四项并不是互斥的四种教学内容,“忠”和“信”分别看或合起来看都是基本道德,前者对自己,后者对别人;文则偏向于对世界的基本知性能力,最后都需要靠着“行”来完成我们对于“自己→别人→世界”的责任。“知、德、行”三位一体,才是一个“人”的完成,也是一个“人的世界”的完成,这正是孔门的完整教育内容。

相关文章

  • 《论语》讲堂留影62

    2023-10-10 六十二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

  • 学习《论语》(174)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译文】孔子说:“你们这些学生以为我对你们...

  • 欢迎关注《论语大讲堂》和《三笑集》

    《论语大讲堂》发表友友们关于《论语》的解读和学习笔记,各抒己见,一起学《论语》。 《三笑集》发表友友们关于儒、释、...

  • 子厚论语讲堂

    语文百群读书会讲座076期 主题:《论语·八佾第三》上 时间:3月29日周四20:00-21:00 主讲:子厚(博...

  • 性相近,习相远

    读《论语》感悟(174) 原文: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书中译文:孔子说:“人们的本性是相近的,后天的习染...

  • 每天读论语-173~174

    读论语-173 原文(7-24):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译文:...

  • 读《论语》有感

    高中语文老师酷爱读《论语》,还曾多次赴北京听《论语》讲堂,即使在高三那样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还抽出几节课来给我们讲《...

  • 道德讲堂开课有感

    河南长垣 朱利民(2019.3.4) 昨天在众人的努力下,大张庄村《论语》一百公益读书会和道德讲堂成立。按...

  • 【新月《论语》小讲堂】为政篇1

    新月论语小讲堂 学而篇小结1至7 据上次洋洋洒洒一日万言,冒着灵感的小泡泡,写完《论语》学而篇小结,已经足足半个月...

  • 樊登读论语-174/175

    1、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做事要比说话难的多。遇到总说漂亮话、爱夸下海口的人,一定要小心。孔子喜欢刚毅木讷的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讲堂留影17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hk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