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第四节课下课,我在教室里走了一圈,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被扔在课桌之间地带的垃圾无人清理,不管垃圾有多么令人不舒服,就是没人管,同桌之间互相推诿,都不情愿去扫干净。据我了解,我班学生基本上已养成了自己制造的垃圾自己负责的习惯,地上的垃圾大多数是走班学生随便扔在地上的。这是典型的“两不管”现象。搞清楚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这个现象的措施对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提高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学生的认知误区引起的。不少学生思维特点是认识上存在误区,“第一,不是我扔的垃圾,就和我没有关系;第二,这垃圾又不是在我的脚下,处于两张桌子之间,为什么同桌不扔掉,凭什么我做这个事?”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心理,这垃圾就有可能会长期躺在地上,这垃圾旁边的两位学生就有可能会长期对此视而不见。由此我想到了一个现象,我们国人喜欢占公家的便宜,民众不太热心于公众事务,不是完全划分给自己任务,总想由别人去完成,自己则袖手旁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心态可能是公平正义的大敌,是营造冷漠自私的温床。这种认知心理或者是习惯可能是长期教育的结果。
值日生值日不负责引起的。安排值日生的目的是打扫卫生和卫生保洁。不少值日生责任意识不强,认为值日就是早晚各打扫一次,打扫这个动作完成了,值日任务也就完成了。他把值日等同于打扫两次地,没有从心底去思考值日的价值和责任,因此就容易产生敷衍了事的习惯,连“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都做不到。这种习惯是十分有害的,如果渗透到学习和工作中去了,就会造成学习不主动、工作不积极的毛病。因此一定要想办法帮学生改掉这个毛病,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并且有创造性地做好自己该做好的的事。
班级管理漏洞引起的。为什么同学们尤其是负责值日安排的班干部对此习以为常呢?为什么其他班干部发现不了这个问题呢?其中肯定有班级管理漏洞原因。这个问题是管理空白区,大家都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责任意识不能依靠学生自己自发地产生,它需要培养,需要合理的制度去培养。对空白区域的值日责任,班级要合理落实到人,有人负责,有人去检查,对责任没有履行到位的同学,要有惩罚措施,要定期检查和通报,让同学们知道承担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的重要性以及不做好的后果。
班级管理都是些琐碎的小事,但都是需要我们去认真做好的事。不管事多事少,都要通过制度去梳理,把任务安排到位,检查也同步到位。有条理地做好各种小事,特别是要培养认真做事的习惯,班级管理工作才能有实效,学生才能真正从中收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