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读书笔记读书
#短毛猫书房# 《尚书今古文注疏》85:前人有过后人改之

#短毛猫书房# 《尚书今古文注疏》85:前人有过后人改之

作者: 我叫陈庆红 | 来源:发表于2019-02-07 15:33 被阅读6次
上饶:高铁梦想

昨天偶感风寒,一觉睡到大天亮。

《盘庚》已粗粗读完。今天读《高宗肜日》,肜音容,中国商代祭祀的名称。

先听大师解标题,然后录入全文。

司马迁说:商君主武丁驾崩,他的儿子祖庚担任君主。祖己嘉武丁之祥雉为德,立武丁的庙号为高宗,所以写下《高宗肜日》。这里比较奇怪的是为什么会出现祖己?不应该是祖庚吗?或许是祖己所写。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己和庚是连着的,祖己可能是祖庚的兄弟。

高宗什么意思?殷衰而复兴,礼废而复兴,所以善之,叫高。宗,没有毁庙。肜,祭祀名称,周朝叫绎,肜肜不绝,据昨天道今日,斥尊,言之质意也。慎终追远,知道从哪里来,然后知道往哪里去。

全文摘录:

高宗肜日,越有呴(音够)雉。

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乃训于王曰:「惟天监下民,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绝命。民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既孚命,正厥德。」

乃曰:「其如台?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

总共就这四句话。注释大概是正文的十倍不止。最后一句就有两页的注解。

原文    高宗肜日,越有雊雉

肜日,祭成汤之明日。这里的明日不是明天。《史记·殷本纪》说帝武丁祭祀成汤,太阳出来了,有雉鸡站在铜鼎的耳朵上啼叫。

国家博物馆·后母戊大方鼎

这么一个奇特的现象,解释不少。

《说文》说雊,雄鸡鸣叫。天雷始动,雉于是伸长脖子鸣叫。

伸长脖子叫

越是于的意思。有,《说文》的解释奇怪,说不宜有。

《汉书·五行志》说刘向认为雉 雊会叫的是雄性,以红色为主。对于易卦来说,离卦为雉,雉属南方,近火祥,火为礼,表示宗庙失礼。要不鸡怎么会来!?

易卦还有鼎卦,鼎是宗庙之器,由长子主器奉宗庙。野鸟自外来,入主为宗庙器主,是表示继承将变,也就是原本由长子继承的,可能会换到次子。

殷代历史,盘庚没有接序阳甲的庙,而是上继先王,因为他是弟弟,不接续上一代君主也就是他兄长的庙。这容易理解。家中的陈氏族谱上,讲开基祖先的两位儿子,后来分别称为天房和地房的祖先。兄弟分房,就是分为两支。两宋之间,皇位在太祖赵光胤和太宗赵光义这两支之间变迁。

按照这些说法,雊雉这样的祥瑞代表的是庙祀不序阳甲。阳甲是祖丁的长子。

刘歆说鼎是宗庙之器,主器的人是长子。雉听到雷就是打鸣,震卦也是代表雷,也是长子。那么鸡飞到鼎的耳朵上打鸣,是缺长子祭祀的缘故。他又说野鸟从外边来,表示继承的支系将有变更。

这些说法都有点玄乎,但那时的人们确实相信各种预兆。

因为下文有武丁的反应。

原文    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这个曰是对谁说?司马迁认为是祖己告诉王,郑玄认为是祖己告诉他的党人。司马迁公的说法,源自于《大传》,上面说武丁问祖己。《五行志》说武丁恐骇,谋于忠贤。大概是雄鸡飞到大鼎的耳朵上,给他带来的震撼吧。

祖己说:「王无须烦忧,先修政事。」

格就是正。异变产生,是因为事情不正。《汉书·杜周传》说高宗遵雊雉之戒,饬己正事。

原文    乃训于王曰:「惟天监下民,典厥义。

训就是道,监就是视。典是主。义是善。《淮南齐俗训》义者,循理而行宜。

祖己向王说道:「天视下民,主要看的是善,遵循道而笃行

原文    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绝命。

降是下,永是长,有的长,有的不长。少壮而死叫做夭。

殷自阳甲已来,兄弟相及,在位时间都不长。阳甲4年,小辛3年,小乙10年,只有盘庚达到了28年接近一个世代。

在位时间有的长有的不长,不是上天使民夭折,是民自己中绝命。(后来人说自作孽,不可活。)

原文    民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既孚命,正厥德。

若是顺,听是从。孚《熹平石经》写作付,与《史记》一样,今古文版《尚书》既然都写作付,为什么这里还用孚?!付就是正德以顺天。

《封禅书》说高宗惧怕,祖己建议说:「修德。」

先王夭折,是因为不顺天德,咎由自取。天既然付命给你,当修德以待。

联同上文一起看,

原文    乃曰:「其如台?」

祖己训诫已说完,又说王应该怎么做?

接着勉励王以正德——敬先王以修常祀。

原文    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

一句话分三句话解。先看“王司敬民”。

司马迁:司写作嗣,胤写作继。

王司,指王嗣位。民是相对天的称呼,其实指的是先王,前面的用法也是如此。

王司敬民:大王嗣位应当敬先王以顺应天道

再看“罔非天胤”。

胤,就是继承,天胤就是天之子。自阳甲已来,先王中有在位时间不长的,既然承嗣天位,王当修敬。《殷本纪》说:帝阳甲的时候,殷商衰弱。自仲丁以来,废合适的而更立诸弟子,弟子争位,比九世乱,于是诸侯不来朝。帝阳甲死后,弟弟盘庚立。阳甲以嫡长子继承大位,死后,盘庚却不为他立庙,这就是放弃了常道,所以挑明了说:罔非天胤。

罔非天胤:否则就不是天子

最后“典祀无丰于昵”。

常祭祀不能丰厚于近亲。

典是常的意思,丰就是厚。亲昵的昵,就是亲近的意思。四亲之庙最近是父亲的庙。

先亲而后祖,叫逆祀。

司马迁解这句话为常祭祀无礼于弃道。这是说盘庚迩庙,废除了前一位王也就是阳甲的祭祀,而阳甲是嫡长子,盘庚不应该这么做。高宗呢,以儿子的身份继承了父亲的王位,但依然遵循父亲错误的做法,所以称呼这种行为叫做弃道。

司马迁公的《史记·殷本纪》说祖丁子阳甲,阳甲的弟弟盘庚,盘庚的弟弟小辛,小辛的弟弟小乙,小乙的儿子武丁。帝小辛立,殷商又再次衰弱。阳甲到小乙都是兄终弟及,盘庚既然不为阳甲立庙,他的弟弟小辛继承王位,又遇上殷商衰弱,不能修复阳甲的庙祀。高宗继承父亲小乙的王位,居丧尽礼,对于他父亲的庙,祭祀丰厚。而阳甲的庙依然不序,继承了盘庚的过失,所以在祭祀成汤庙的时候,出现了雉雊。

范氏注说:高宗,殷商的贤主,依然祭祀以近为丰厚,导致雉雊打鸣,然后修常礼。

出现了这一情况,高宗问祖己,祖己建言,所以高宗修建了阳甲的寝庙。

《高宗肜日》取高宗祭祀的这一天发生的一件事来借题发挥。祖己让自己兄长改正先王的错误,为阳甲建庙祭祀。

打完,收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短毛猫书房# 《尚书今古文注疏》85:前人有过后人改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mbsqtx.html